隨著社會經濟的騰飛與科學技術的進步,保持黨員的先進性與模範性是事關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途命運的一項首要戰略任務。而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是是加強黨的建設的內容和途徑,也是提高黨員素質的根本且最有效措施。因此我們必須針對當下黨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1、加強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強黨性。
崇高的革命理想是督促黨員不斷學習進步,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的思想支撐,只有擁有了這種革命信念才會有內在的動力。黨員只有在主觀意識上認識到黨員教育建設對於黨的工作的重要作用,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去尋求改變,才會更加重視理論學習。思想是行動的內在動力,在今後的黨員教育中要加強黨員思想的教育,培養學習的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
2、調整黨員教育學習內容,提素質。
要根據形勢發展對黨員提出的新要求,根據黨的建設所面臨的歷史性課題,不斷充實調整和擴展黨員教育的內容,堅持與時俱進,力求把體現時代精神的最新理論、最新知識及時吸收進來,使得黨員教育內容適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形勢需要。同時要針對黨員不同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合理確定教育內容,不能千篇一律,對於不同的黨員群體要量體裁衣、因材施教,從而有針對性但全面地提升黨員同志的綜合素質,切實地為黨的人才儲備和培養做出貢獻。例如,對於在校生需要結合學校教育的內容著重加強專業知識教育,將其與黨員教育有機結合,培養創新意識與團隊協作能力。而對於已經走上工作崗位的黨員需要同職業道德培養和崗位技能的培訓有效融合。
3、創新黨員教育形式,建強黨。
黨員教育需要突破傳統手段的桎梏,開拓更新穎的方式、方法、途徑進行推廣。各黨組織可利用網絡資源,通過黨建網站、遠程教育、聲像資料等手段,採取互教互學、場景模擬等教育形式,增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充實現代遠程教育內容。黨員可通過網絡隨時下載政治理論專題、時事熱點、市場經濟、現代農業知識等培訓節目,共享資源。黨員有更多的靈活性和便捷性,就更容易吸引黨員參與到其中,能夠充分帶動了群體的學習熱情。
此外,還能夠通過問卷調查和走訪等形式,了解黨員的學習需求,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實現互動培訓,大大提高教育學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只有黨員群體堅持不斷學習,整體素質才會得到提高,只有黨員群體素質提升,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才能夠有效體現,也才能夠實現強黨、強國的偉大夢想。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黨員教育工作不能急於一時,需要在今後長久的工作中逐漸改進和完善,同時需要不斷創新和磨合,與時代發展相協調。更重要的是,需要講求教育方法,以人為本,以情感人,來增強教育的滲透性,這樣才能將黨員教育有廣度、有深度的開展,才能夠強黨性、提素質,圓強黨之夢。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2021黨史學習教育心得體會[朗讀]
陽氣初驚蟄,韶光大地周。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驚蟄,象徵著大地春氣萌動,萬物生機盎然,正是「人間務生事,耕種滿田疇」的好時機。
勤務生事,耕種希望。在驚蟄這天,中山兩個極其重要的動員大會接連進行。上午,全市「攻堅2021」工作動員大會高規格舉行,市四套班子領導悉數出席,表達了對「攻堅2021」最堅定的決心;下午,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隆重召開,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開至全市各個鎮街,表明今年全黨最重要的學習教育活動將在中山的黨員幹部中實現全覆蓋。兩個會議,同樣是謀篇布局,同樣是正當其時。動員全體中山黨員學習黨史,是為了回望過去的奮鬥路,眺望未來的前進路;動員全體中山幹部攻堅2021,是為了在奮戰2020的基礎上,啟迪中山未來的發展智慧和迎難而上的克難決心。
很顯然,在全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和在全中山開展的「攻堅2021」行動,在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學習黨史,要學習我們黨是怎樣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而攻堅2021,需要我們將學習成果活學活用,進一步解放思想、培元固本,用實事求是和守正創新的思維,立足中山實際重塑優勢加快崛起;學習黨史,要學習我們黨是如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而攻堅2021,需要我們樹立大歷史觀,深刻認知中山面臨的時與勢,抓住「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和「雙區驅動」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帶給中山的窗口期、關鍵期和攻堅期,把握住發展主動權,重振中山虎威;學習黨史,要學習我們黨是如何踐行初心使命,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而攻堅2021,我們要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在重振虎威的攻堅戰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從而將全體中山人民凝聚成推動中山高質量崛起的磅礴偉力。
兩件大事,一股力量,一個目標。今天,我們倡議中山全體黨員幹部,從黨史教育中再拾我們的創業精神。網上有段子說,中國共產黨是的創業團隊:1921年「註冊」成立時,資本金接近於0,歷經艱辛打敗了西方「跨國公司」和國內強有力的競爭對手,1949年10月1日實現在「主板上市」。「上市」後,經過70多年曆代「經營團隊」的努力,目前「市值」突破百萬億,居全球第二,並有希望成為未來的全球第一。段子形象地濃縮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百年歷程,這也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創業精神。在中山,這股創業精神曾經讓楊殷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的信念投身革命;也曾經在五桂山燃起抗日烽火,誓要爭取民族的獨立自由;更曾經讓我們奮進,敢為人先,贏得「廣東四小虎」的榮耀地位。而今天的中山,已經開啟了新的偉大征程,眺望前方,既有潮平岸闊,也有激流險灘。尤其我們正處於轉型升級、轉換動力的關鍵時期和爬坡越坎、滾石上山的緊要關頭,更加需要的,就是那股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的創業精神。以創業的勇氣,補短板、鍛長板、厚基礎、增動能,以攻堅克難的氣魄,打好打贏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場硬仗,讓再創中山新輝煌成為城市的音。
今天,我們也倡議中山全體黨員幹部,從黨史教育中啟迪我們的創新智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歷史。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創新智慧,讓我們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而在中山開放的歷,創新的智慧更是凝練出了累累的碩果。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廣東省政協曾經組織編寫了一部《敢為人先——改革開放廣東一千個率先》系列叢書,其中收錄的廣東「全國第一」案例中,中山就有90個,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名第三。這些創新的智慧,曾讓我們在不到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蹟,更曾讓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中山的羅三妹山上,發出「不走回頭路」的改革強音。今天,當中山決心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新贏回「四小虎」的尊嚴和地位,更加需要用創新的智慧來引領實幹。做強平台「頭號工程」,需要在開發建設機制上、考核指標體系上、財政管理體制上進行一系列的頂層設計創新,使鎮街自覺抱團發展,成為利益的共同體;推動交通攻堅、項目落地、穩企安商三個年的建設,需要用創新的智慧去破解「錢從哪裡來」、「地從哪裡來」、「項目從哪裡來」等問題;而攻堅正酣的「六大戰役」,更是需要解決一系列的難點、堵點和痛點,更加呼喚著我們用創新的智慧突破瓶頸……創新是第一動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今天,我們更要倡議中山全體黨員幹部,從黨史教育中重申我們的創富追求。讓中國富起來,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矢志追求和宏偉目標。過去的人民很簡單,誰讓人民吃得飽、穿得暖,人民就支持誰。今天的人民同樣簡單,誰讓人民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誰讓人民在發展中收穫富裕和幸福,誰就能坐穩人民的江山。站在這樣的視角上,我們能夠深刻理解過去百年中國共產黨人所做的創富努力和追求。同樣,站在這樣的視角上,我們才能夠深刻理解中山市委市政府為何要提出「奮戰2020、攻堅2021、決戰2022、決勝2023、崛起2024」這五年的目標任務。因為這五年對中山的發展來說太關鍵,對中山人民未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太關鍵。一座有發展前景的城市才能滿足這座城市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中山兩會上,提出中山「十四五」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要打造灣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文明示範區、綠色發展標杆市、和諧善治幸福城,所有的一切,其實圍繞的都是最後三個字:幸福城。幸福從何來?從富裕來,從文明來,從綠色來。創富的追求,就是要讓城市更加富裕、社會更加文明、環境更加綠色,從而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民更加幸福。這是中山主政者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沒有之一。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黨史教育,就是讓所有黨員幹部知其所以然的過程。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那麼從今天起,中山人要說,以史為「勁」,攻堅2021。
勤務生事,耕種希望。在驚蟄這天,中山兩個極其重要的動員大會接連進行。上午,全市「攻堅2021」工作動員大會高規格舉行,市四套班子領導悉數出席,表達了對「攻堅2021」最堅定的決心;下午,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隆重召開,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開至全市各個鎮街,表明今年全黨最重要的學習教育活動將在中山的黨員幹部中實現全覆蓋。兩個會議,同樣是謀篇布局,同樣是正當其時。動員全體中山黨員學習黨史,是為了回望過去的奮鬥路,眺望未來的前進路;動員全體中山幹部攻堅2021,是為了在奮戰2020的基礎上,啟迪中山未來的發展智慧和迎難而上的克難決心。
很顯然,在全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和在全中山開展的「攻堅2021」行動,在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形成了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學習黨史,要學習我們黨是怎樣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而攻堅2021,需要我們將學習成果活學活用,進一步解放思想、培元固本,用實事求是和守正創新的思維,立足中山實際重塑優勢加快崛起;學習黨史,要學習我們黨是如何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歷史大勢,抓住和用好各種歷史機遇,而攻堅2021,需要我們樹立大歷史觀,深刻認知中山面臨的時與勢,抓住「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和「雙區驅動」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帶給中山的窗口期、關鍵期和攻堅期,把握住發展主動權,重振中山虎威;學習黨史,要學習我們黨是如何踐行初心使命,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而攻堅2021,我們要贏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就必須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讓人民群眾在重振虎威的攻堅戰中,收穫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獲得感,從而將全體中山人民凝聚成推動中山高質量崛起的磅礴偉力。
兩件大事,一股力量,一個目標。今天,我們倡議中山全體黨員幹部,從黨史教育中再拾我們的創業精神。網上有段子說,中國共產黨是的創業團隊:1921年「註冊」成立時,資本金接近於0,歷經艱辛打敗了西方「跨國公司」和國內強有力的競爭對手,1949年10月1日實現在「主板上市」。「上市」後,經過70多年曆代「經營團隊」的努力,目前「市值」突破百萬億,居全球第二,並有希望成為未來的全球第一。段子形象地濃縮了中國共產黨偉大的百年歷程,這也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創業精神。在中山,這股創業精神曾經讓楊殷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以「朝聞道、夕死可矣」的信念投身革命;也曾經在五桂山燃起抗日烽火,誓要爭取民族的獨立自由;更曾經讓我們奮進,敢為人先,贏得「廣東四小虎」的榮耀地位。而今天的中山,已經開啟了新的偉大征程,眺望前方,既有潮平岸闊,也有激流險灘。尤其我們正處於轉型升級、轉換動力的關鍵時期和爬坡越坎、滾石上山的緊要關頭,更加需要的,就是那股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的創業精神。以創業的勇氣,補短板、鍛長板、厚基礎、增動能,以攻堅克難的氣魄,打好打贏前進道路上的每一場硬仗,讓再創中山新輝煌成為城市的音。
今天,我們也倡議中山全體黨員幹部,從黨史教育中啟迪我們的創新智慧。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歷史。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創新智慧,讓我們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而在中山開放的歷,創新的智慧更是凝練出了累累的碩果。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廣東省政協曾經組織編寫了一部《敢為人先——改革開放廣東一千個率先》系列叢書,其中收錄的廣東「全國第一」案例中,中山就有90個,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中排名第三。這些創新的智慧,曾讓我們在不到1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奇蹟,更曾讓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在中山的羅三妹山上,發出「不走回頭路」的改革強音。今天,當中山決心打贏經濟翻身仗,重新贏回「四小虎」的尊嚴和地位,更加需要用創新的智慧來引領實幹。做強平台「頭號工程」,需要在開發建設機制上、考核指標體系上、財政管理體制上進行一系列的頂層設計創新,使鎮街自覺抱團發展,成為利益的共同體;推動交通攻堅、項目落地、穩企安商三個年的建設,需要用創新的智慧去破解「錢從哪裡來」、「地從哪裡來」、「項目從哪裡來」等問題;而攻堅正酣的「六大戰役」,更是需要解決一系列的難點、堵點和痛點,更加呼喚著我們用創新的智慧突破瓶頸……創新是第一動力,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
今天,我們更要倡議中山全體黨員幹部,從黨史教育中重申我們的創富追求。讓中國富起來,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矢志追求和宏偉目標。過去的人民很簡單,誰讓人民吃得飽、穿得暖,人民就支持誰。今天的人民同樣簡單,誰讓人民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誰讓人民在發展中收穫富裕和幸福,誰就能坐穩人民的江山。站在這樣的視角上,我們能夠深刻理解過去百年中國共產黨人所做的創富努力和追求。同樣,站在這樣的視角上,我們才能夠深刻理解中山市委市政府為何要提出「奮戰2020、攻堅2021、決戰2022、決勝2023、崛起2024」這五年的目標任務。因為這五年對中山的發展來說太關鍵,對中山人民未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太關鍵。一座有發展前景的城市才能滿足這座城市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今年中山兩會上,提出中山「十四五」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要打造灣區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文明示範區、綠色發展標杆市、和諧善治幸福城,所有的一切,其實圍繞的都是最後三個字:幸福城。幸福從何來?從富裕來,從文明來,從綠色來。創富的追求,就是要讓城市更加富裕、社會更加文明、環境更加綠色,從而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民更加幸福。這是中山主政者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沒有之一。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黨史教育,就是讓所有黨員幹部知其所以然的過程。古人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那麼從今天起,中山人要說,以史為「勁」,攻堅2021。
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我再次學習了中國共產黨黨史。這次學習讓我從思想到靈魂都接受了中國共產黨最先進的思想、最偉大的理想和最崇高的事業洗禮。我的心靈也被強烈的震撼了。
一、業務精一點
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光講大道理不行,沒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先鋒和模範作用也就顯現不出來。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入手,進行有效備課模式,放開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並充分利用好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奉獻多一點
做一個優秀的黨員,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奉獻比別人多一點。我們講奉獻,是指為了黨的事業、集體利益,不計報酬,不在乎金錢、地位和榮譽,發自內心地去為社會和他人做一些事。誰能真正做到奉獻比別人多一點,誰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認和肯定,他的先鋒模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同樣,作為黨員教師要把愛獻給學生。對學生的愛是多方面的,在他們的生活需要我們的關懷,他們的學習需要我們去關心,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我們去幫他們克服,對學生的關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去做,就一定會成為學生的心目中的好老師。
總之,作為黨員教師,要發揮先鋒和模範作用,就要在業務上能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業務比別人精一點,工作效果比別人高一點,貢獻也就會多一點、大一點。
一、業務精一點
要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光講大道理不行,沒有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先鋒和模範作用也就顯現不出來。教學中要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入手,進行有效備課模式,放開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並充分利用好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奉獻多一點
做一個優秀的黨員,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要求奉獻比別人多一點。我們講奉獻,是指為了黨的事業、集體利益,不計報酬,不在乎金錢、地位和榮譽,發自內心地去為社會和他人做一些事。誰能真正做到奉獻比別人多一點,誰就能得到大家的承認和肯定,他的先鋒模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同樣,作為黨員教師要把愛獻給學生。對學生的愛是多方面的,在他們的生活需要我們的關懷,他們的學習需要我們去關心,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需要我們去幫他們克服,對學生的關愛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細心觀察,認真去做,就一定會成為學生的心目中的好老師。
總之,作為黨員教師,要發揮先鋒和模範作用,就要在業務上能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業務比別人精一點,工作效果比別人高一點,貢獻也就會多一點、大一點。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3月16日上午,湖南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第一次專題學習。從見證共產黨人初心啟航的橘子洲頭,到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策源地的嶽麓書院,再到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的湖南第一師範,步伐所至,處處都蘊藏著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與信仰的密碼,每個都是一段閃耀民族上空的紅色傳奇?
黨史學習教育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過程,在其中必然要打開「學思悟踐」的工具箱。都說「歷史是的老師」,黨的歷史則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回望,今天中華民族能屹立於世界東方,開啟民族復興偉大征程,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私奉獻,與無數革命先烈浴血奮鬥息息相關、密分不開。這段百年黨史的紅色過往,給現在以啟迪,給未來以昭示。
注重從黨的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推動黨的事業不斷開拓前進,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被譽為「革命搖籃,偉人故里」的湖南,是一片群星燦爛的紅色熱土,三湘四水紅色資源遍布,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的「斷腸將軍」陳樹湘事跡、「半床被子」的故事都發生在湖南。把湖南這段光榮而璀璨的歷史融入到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之中,這既是生動的必須,更是文化自信的使然。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度的文化自信,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歷史合法性的重要源泉,同時也是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動力。時間只有放在更長遠的階段去看,才能體現出它的意義所在。從苦盡甘來的民族解放,到朝夕奔夢的富強之路,開拓進取的復興進程,百年黨史所孕育的紅色文化,已然帶動著諸多的偉大實踐。學習的邏輯是以點帶面、層層推進的,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也將推動著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史學習教育,從文化自信中汲取奮進力量。自信不是盲目樂觀的,而是有邏輯可循的。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基本道理,我們就能夯實自己的文化自信,走向更遠的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湖南也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重要講話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激發不渝鬥志,在加快推動湖南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展現作為?
黨史學習教育是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過程,在其中必然要打開「學思悟踐」的工具箱。都說「歷史是的老師」,黨的歷史則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回望,今天中華民族能屹立於世界東方,開啟民族復興偉大征程,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無私奉獻,與無數革命先烈浴血奮鬥息息相關、密分不開。這段百年黨史的紅色過往,給現在以啟迪,給未來以昭示。
注重從黨的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推動黨的事業不斷開拓前進,是我們黨的一個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被譽為「革命搖籃,偉人故里」的湖南,是一片群星燦爛的紅色熱土,三湘四水紅色資源遍布,習近平總書記深情講述的「斷腸將軍」陳樹湘事跡、「半床被子」的故事都發生在湖南。把湖南這段光榮而璀璨的歷史融入到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之中,這既是生動的必須,更是文化自信的使然。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度的文化自信,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歷史合法性的重要源泉,同時也是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動力。時間只有放在更長遠的階段去看,才能體現出它的意義所在。從苦盡甘來的民族解放,到朝夕奔夢的富強之路,開拓進取的復興進程,百年黨史所孕育的紅色文化,已然帶動著諸多的偉大實踐。學習的邏輯是以點帶面、層層推進的,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也將推動著我們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黨史學習教育,從文化自信中汲取奮進力量。自信不是盲目樂觀的,而是有邏輯可循的。弄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等基本道理,我們就能夯實自己的文化自信,走向更遠的未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湖南也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的重要講話和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激發不渝鬥志,在加快推動湖南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展現作為?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