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四史」的學習有助於釐清歷史脈絡,有助於認清歷史事實,有助於堅守初心牢記使命。通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助於創新工作載體,提高工作水平,堅持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提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思想建黨、理論強黨,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覺,擔當使命才能更加堅定,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作為思想武裝的重中之重,並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稱「四史」)結合起來。「四史」是指:一、黨史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不斷走向成熟的史;二、新中國史是中國共產黨推進建設新中國的史;三、開放史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實踐史;四、中國共產黨是引領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政治力量。「四史」講的就是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四史」的主線。
要準確把握「四史」學習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打牢黨員幹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要通過學習「四史」,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要把「四史」學習教育與做好當前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經驗智慧、汲取堅守人民立場的定力?
黨員幹部要對黨忠誠,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廣大人民群眾凝聚團結在黨的旗幟下,擁護黨、熱愛黨,堅定不移跟黨走。黨員幹部要有奮鬥精神,充滿激情、富於創造、勇於擔當,黨員要深入學習「四史」,堅守初心使命。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以史明志心得體會[朗讀]
回望過往的奮鬥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牢記初心使命、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偉業的必然要求,是堅定信仰信念、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既深刻指出了黨員幹部必須學黨史的意義所在,又對黨員幹部堅定政治信仰、勇於攻堅克難、練就過硬本領、堅守清正廉潔提出了明確具體要求。那麼我們如何學習、學習什麼、思考什麼,下一步如何把講話要求貫徹落實到工作中,以黨史偉大魅力啟迪我們在履職擔當中砥礪前行?
一、胸懷大局善謀事。
1932年10月,毛澤東在寧都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並被調離紅軍的指揮崗位,剝奪了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這對「興趣亦在主持戰爭」的毛澤東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但在會後,他對不贊成把他調離紅軍指揮崗位的王稼祥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還是服從多數吧。」又對為他送別的周恩來表示:「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便何時來。」。
想想我們,不就是沒有評上先進麼,不就是沒有被提拔麼。正確對待職務上的變動,是一個共產黨員黨性的表現,是一個共產黨員紀律觀念的表現,同時也能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寬廣胸懷和遠大眼光。很多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後,往往意志消沉下去,一蹶不振。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認真分析查辦的一些領導幹部,剛開始這些人工作很努力,用敢死拚命一點不為過,是響噹噹的人才。有人24歲工作,科員,27歲正縣級,39歲正廳級,很厲害!還不滿足,結果呢,一次的提拔受挫就開始心理失衡了!有好多人就是仕途上的一次不如意而當官不成就要麼開始肆無忌憚的貪污受賄,要麼用金錢美色來彌補,結果呢走上了不歸路。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堅定這個信心,任憑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我的理解學歷史首先的功效是要學會胸懷大局善謀事。
二、躬身入局敢擔事。
共和國大將黃克誠下部隊視察,喜歡到連隊找幹部戰士談心。他不帶警衛,不事先打招呼,走到哪裡問到哪裡。1950年夏,他去湘西視察,來到第四十七軍某連,正趕上連隊吃午飯,他就蹲在地上邊吃飯邊和戰士們聊家常。戰士們以為他是團後勤處的處長或股長來了解伙食情況的,便七嘴八舌地講,湖南菜辣椒太多,開始不適應,現在習慣了,有個調皮的戰士向黃克誠提出,來個吃辣椒比賽。黃克誠欣然應戰。笑談間有人到連隊找黃克誠回機關吃飯,這時,戰士們才知道,他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個個驚得直伸舌頭。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到現在了還有黨員幹部,好多還是領導幹部當耳旁風,甚至率先帶頭破壞、不遵守,很不應該。這些幹部為什麼如此視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為兒戲?除了制定製度不細、落實制度不嚴、懲戒力度不大等客觀原因外,最核心的還在於自身不正,不知道初心是什麼、不明白使命是何物!不懂得自尊自愛自勵自強,只知道唯上跑官要官怎麼當大官,就是不知道如何履職擔責,對群眾負責,給單位的同志們樹立個好形象、帶個好頭。時時處處以領導自居,時時刻刻認為制度規定是給別人的,自己是領導就應該高高在上,不受制度約束,不讓下屬監督,一把手漸漸成為一霸手,最終帶壞了隊伍,也毀了自己,更玷污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總書記在講話中很明確,黨的百年歷史,也是我們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歷史。要教育引導全黨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著眼於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對我們紀檢監察幹部而言,就是要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勇於鬥爭、善於鬥爭,以「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擔當精神,關鍵時刻沖得出、頂得上,有了困難挑戰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窮盡腦汁找不作為的理由藉口?
三、勇於破局能成事。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河北石家莊後,沿正太鐵路西犯,妄圖一舉攻取太原,瓦解國共兩黨的晉北抗日聯盟。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遂率兵揮戈東征。經縝密偵察,八路軍獲悉日軍勁旅二十師團的迂迴部隊,向山西平定開進,前鋒直指太原。其輜重部隊千餘人在測魚鎮駐屯,負責向前方供應彈藥糧食。劉伯承斷定日軍將於10月26日經七亘村向平定運輸軍需品,遂令部隊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間的有利地形埋伏。果不出所料,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龐大的輜重部隊,在步兵200餘人掩護下向西開進,結果中伏被殲。此戰共斃敵300多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和大量軍用物資。八路軍僅傷亡10餘人。前方需要彈藥和糧食急如星火,日軍必然儘快再向平定運輸軍需品。劉伯承預料日軍會以為八路軍不會在同一地點再次設伏,便一面製造假象,佯裝撤離遠去;一面果斷地在隔了一天後,於同一地點再次設伏。28日上午,日軍又從測魚鎮出動,這次警戒更加森嚴,以100餘騎兵和300餘步兵掩護輜重西進。11時許,早已隱蔽於此的八路軍等日軍輜重進入了伏擊圈後,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日寇被擊斃百餘人,八路軍又繳獲一大批軍需品和騾馬。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讚嘆不已,稱此戰為「戰史上的奇蹟」,譽劉伯承為「當之無愧的名將」。後來,不少國家將這一戰法寫進了軍事教科書。
劉伯承元帥被後人譽為常勝將軍,中國的伏龍芝。這是有理由的,也是大量事實予以佐證的。上述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為什麼能成功,就是他能夠肯動腦、肯用腦,活學活用。在同一地點兩次設伏,好多人想不到這個點子,一些人想到了也不敢用,但是他用了,並且成功了。這就告訴我們,在工作中要勇於破局,方能成事。十九屆中紀委五次全會提出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們如何穩中求進?提出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紀檢監察機關要盯住重點人重點事。哪些人就是重點人,哪些事是重點事?要充分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監督落地,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怎麼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啟發從何而來?從我們的黨史中來,從我們黨一以貫之的群眾路線中來。萬不可坐堂問案,更不可能耍官威、頤指氣使?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既深刻指出了黨員幹部必須學黨史的意義所在,又對黨員幹部堅定政治信仰、勇於攻堅克難、練就過硬本領、堅守清正廉潔提出了明確具體要求。那麼我們如何學習、學習什麼、思考什麼,下一步如何把講話要求貫徹落實到工作中,以黨史偉大魅力啟迪我們在履職擔當中砥礪前行?
一、胸懷大局善謀事。
1932年10月,毛澤東在寧都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並被調離紅軍的指揮崗位,剝奪了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這對「興趣亦在主持戰爭」的毛澤東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但在會後,他對不贊成把他調離紅軍指揮崗位的王稼祥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還是服從多數吧。」又對為他送別的周恩來表示:「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便何時來。」。
想想我們,不就是沒有評上先進麼,不就是沒有被提拔麼。正確對待職務上的變動,是一個共產黨員黨性的表現,是一個共產黨員紀律觀念的表現,同時也能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寬廣胸懷和遠大眼光。很多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後,往往意志消沉下去,一蹶不振。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認真分析查辦的一些領導幹部,剛開始這些人工作很努力,用敢死拚命一點不為過,是響噹噹的人才。有人24歲工作,科員,27歲正縣級,39歲正廳級,很厲害!還不滿足,結果呢,一次的提拔受挫就開始心理失衡了!有好多人就是仕途上的一次不如意而當官不成就要麼開始肆無忌憚的貪污受賄,要麼用金錢美色來彌補,結果呢走上了不歸路。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堅定這個信心,任憑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我的理解學歷史首先的功效是要學會胸懷大局善謀事。
二、躬身入局敢擔事。
共和國大將黃克誠下部隊視察,喜歡到連隊找幹部戰士談心。他不帶警衛,不事先打招呼,走到哪裡問到哪裡。1950年夏,他去湘西視察,來到第四十七軍某連,正趕上連隊吃午飯,他就蹲在地上邊吃飯邊和戰士們聊家常。戰士們以為他是團後勤處的處長或股長來了解伙食情況的,便七嘴八舌地講,湖南菜辣椒太多,開始不適應,現在習慣了,有個調皮的戰士向黃克誠提出,來個吃辣椒比賽。黃克誠欣然應戰。笑談間有人到連隊找黃克誠回機關吃飯,這時,戰士們才知道,他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個個驚得直伸舌頭。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到現在了還有黨員幹部,好多還是領導幹部當耳旁風,甚至率先帶頭破壞、不遵守,很不應該。這些幹部為什麼如此視國家法律和黨的紀律為兒戲?除了制定製度不細、落實制度不嚴、懲戒力度不大等客觀原因外,最核心的還在於自身不正,不知道初心是什麼、不明白使命是何物!不懂得自尊自愛自勵自強,只知道唯上跑官要官怎麼當大官,就是不知道如何履職擔責,對群眾負責,給單位的同志們樹立個好形象、帶個好頭。時時處處以領導自居,時時刻刻認為制度規定是給別人的,自己是領導就應該高高在上,不受制度約束,不讓下屬監督,一把手漸漸成為一霸手,最終帶壞了隊伍,也毀了自己,更玷污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總書記在講話中很明確,黨的百年歷史,也是我們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歷史。要教育引導全黨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著眼於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對我們紀檢監察幹部而言,就是要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勇於鬥爭、善於鬥爭,以「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擔當精神,關鍵時刻沖得出、頂得上,有了困難挑戰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窮盡腦汁找不作為的理由藉口?
三、勇於破局能成事。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河北石家莊後,沿正太鐵路西犯,妄圖一舉攻取太原,瓦解國共兩黨的晉北抗日聯盟。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遂率兵揮戈東征。經縝密偵察,八路軍獲悉日軍勁旅二十師團的迂迴部隊,向山西平定開進,前鋒直指太原。其輜重部隊千餘人在測魚鎮駐屯,負責向前方供應彈藥糧食。劉伯承斷定日軍將於10月26日經七亘村向平定運輸軍需品,遂令部隊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間的有利地形埋伏。果不出所料,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龐大的輜重部隊,在步兵200餘人掩護下向西開進,結果中伏被殲。此戰共斃敵300多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和大量軍用物資。八路軍僅傷亡10餘人。前方需要彈藥和糧食急如星火,日軍必然儘快再向平定運輸軍需品。劉伯承預料日軍會以為八路軍不會在同一地點再次設伏,便一面製造假象,佯裝撤離遠去;一面果斷地在隔了一天後,於同一地點再次設伏。28日上午,日軍又從測魚鎮出動,這次警戒更加森嚴,以100餘騎兵和300餘步兵掩護輜重西進。11時許,早已隱蔽於此的八路軍等日軍輜重進入了伏擊圈後,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日寇被擊斃百餘人,八路軍又繳獲一大批軍需品和騾馬。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讚嘆不已,稱此戰為「戰史上的奇蹟」,譽劉伯承為「當之無愧的名將」。後來,不少國家將這一戰法寫進了軍事教科書。
劉伯承元帥被後人譽為常勝將軍,中國的伏龍芝。這是有理由的,也是大量事實予以佐證的。上述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為什麼能成功,就是他能夠肯動腦、肯用腦,活學活用。在同一地點兩次設伏,好多人想不到這個點子,一些人想到了也不敢用,但是他用了,並且成功了。這就告訴我們,在工作中要勇於破局,方能成事。十九屆中紀委五次全會提出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們如何穩中求進?提出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紀檢監察機關要盯住重點人重點事。哪些人就是重點人,哪些事是重點事?要充分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監督落地,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怎麼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啟發從何而來?從我們的黨史中來,從我們黨一以貫之的群眾路線中來。萬不可坐堂問案,更不可能耍官威、頤指氣使?
通過學習黨史,我對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段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實行開放、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光輝歷程和作出巨大貢獻的歷史。
一、思想認識
(一)學習黨史是黨一貫性的要求,學習黨史不是現在提出來的,從黨成立到現在,我們有好多次學習黨史的高潮。尤其是從十七屆四中全會以後提出要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這個任務提出來以後,學習黨史變成了全黨的一件大事。
(二)學習黨史尤為重要。古人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史為鑑,是正確認識世界的一個基本方法。對於黨員而言,學習黨史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學習黨的基本知識,是每名黨員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加強黨的歷史知識教育,是促使黨員從思想上真正入黨的必要途徑。尤其對於我們擔負特殊職責使命的而言意義更不止於此,只有勤學常溫黨史,對黨的歷史瞭然於心,才能深刻體會我們黨奮鬥歷程的艱辛,才能深刻理解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才能不斷從黨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中得到啟迪和警醒,才能以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去克服前進路上遇到的各種迷惑和艱難險阻,維護肩負的神聖使命,圓滿完成職責任務。
(三)學習黨史,關鍵是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通過學習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真學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積極主動地學,而不是「用時翻書」;要全面系統地學,而不是尋章摘句;要帶著問題學,而不是死記硬背。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黨的歷史了解得多了,自然會增強對黨的歸屬感。要善於透過歷史進程把握歷史規律,通過學習進一步把握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不因現實不完美而對未來失去信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旗幟下,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努力奮鬥,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定地相信黨、擁護黨、依靠黨、捍衛黨。
(四)學習黨史,重點是學習和把握黨的執政規律。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也走過不少彎路,有過慘痛的教訓。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
(五)學習黨史,根本目的在於以史鑑今、以史促今。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學習的效果要用實踐的成果來檢驗。要把學習黨史的心得體會,轉化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實際行動。
一是要結合學習黨史不斷增強黨員意識。二是要結合學習黨史模範實踐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奮鬥歷程中,創造了偉大的業績,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和作風,主要包括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等等。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它政黨的顯著標誌,是黨的「傳家寶」和政治優勢所在,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形成過程、歷史意義,仔細思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現實意義及如何去繼承和發揚,立足本職工作,找准實踐的切入點,努力發揚光大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並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三是要結合學習黨史紮實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黨員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是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需要,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二、存在問題
一是學習黨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雖然平時也比較注重學習,但學習的內容不夠全面、系統。對黨史鑽研的不深、不透。有時只注重黨史的重點內容學習,對黨史的每一個發展環節掌握的不夠好,不夠深入,對我我們黨的艱難發展歷程不夠深刻。理論與實踐有些脫節,不能有效地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此外很多時候,只注重表面學習,只滿足於片面地引用個別原理,沒能深刻地準確地把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與黨史的學習有效銜接。
二是學習不夠刻苦。學習的自覺性還不十分強,忙於業務性工作多,靜下心來學習黨史、思考問題少,平時堅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務重的時候做得不好,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有時結合不夠緊密,韌性鑽勁不足,有淺嘗輒止和半途而廢的現象。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認識不到位。
對黨史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對一些理論問題的學習缺乏系統性,研究淺嘗輒止、缺乏長期堅持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習、思考、實踐結合得不夠緊密。
(二)自我要求不嚴。
對加強黨史學習認識不足,抓得不夠緊、站位還不夠高,沒有把黨史學習作為政治必修課來修,平時主要停留在表面學,任務學,沒有進行系統深入的領會中國共產黨發展的艱難歷程。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學習黨史,務必深刻領會,用心思考;學習黨史,務必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結合當前政治學習,抓好黨史的全面系統學習,全面準確理解黨史的內涵、意義。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找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帶著問題學,深入思考學。
一、思想認識
(一)學習黨史是黨一貫性的要求,學習黨史不是現在提出來的,從黨成立到現在,我們有好多次學習黨史的高潮。尤其是從十七屆四中全會以後提出要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這個任務提出來以後,學習黨史變成了全黨的一件大事。
(二)學習黨史尤為重要。古人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史為鑑,是正確認識世界的一個基本方法。對於黨員而言,學習黨史的意義遠不止於此——學習黨的基本知識,是每名黨員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加強黨的歷史知識教育,是促使黨員從思想上真正入黨的必要途徑。尤其對於我們擔負特殊職責使命的而言意義更不止於此,只有勤學常溫黨史,對黨的歷史瞭然於心,才能深刻體會我們黨奮鬥歷程的艱辛,才能深刻理解我們黨成為執政黨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才能不斷從黨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中得到啟迪和警醒,才能以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去克服前進路上遇到的各種迷惑和艱難險阻,維護肩負的神聖使命,圓滿完成職責任務。
(三)學習黨史,關鍵是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通過學習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真學才能真懂,真懂才能真信,真信才能真用。要積極主動地學,而不是「用時翻書」;要全面系統地學,而不是尋章摘句;要帶著問題學,而不是死記硬背。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黨的歷史了解得多了,自然會增強對黨的歸屬感。要善於透過歷史進程把握歷史規律,通過學習進一步把握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進一步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更加理性地看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不因現實不完美而對未來失去信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的旗幟下,腳踏實地地為實現黨在現階段的基本綱領而努力奮鬥,做到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定地相信黨、擁護黨、依靠黨、捍衛黨。
(四)學習黨史,重點是學習和把握黨的執政規律。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在長期領導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也走過不少彎路,有過慘痛的教訓。我們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我們黨艱辛探索和偉大實踐的必然結論。
(五)學習黨史,根本目的在於以史鑑今、以史促今。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學習的效果要用實踐的成果來檢驗。要把學習黨史的心得體會,轉化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實際行動,轉化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前進的實際行動。
一是要結合學習黨史不斷增強黨員意識。二是要結合學習黨史模範實踐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黨的奮鬥歷程中,創造了偉大的業績,形成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和作風,主要包括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以及謙虛謹慎、艱苦奮鬥、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等等。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是我們黨區別於其它政黨的顯著標誌,是黨的「傳家寶」和政治優勢所在,要認真學習和領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形成過程、歷史意義,仔細思考這些優良傳統和作風的現實意義及如何去繼承和發揚,立足本職工作,找准實踐的切入點,努力發揚光大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並不斷為其注入新的時代內涵。三是要結合學習黨史紮實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黨員做好聯繫和服務群眾工作,是新形勢下密切黨群幹群關係、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的需要,是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需要。
二、存在問題
一是學習黨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雖然平時也比較注重學習,但學習的內容不夠全面、系統。對黨史鑽研的不深、不透。有時只注重黨史的重點內容學習,對黨史的每一個發展環節掌握的不夠好,不夠深入,對我我們黨的艱難發展歷程不夠深刻。理論與實踐有些脫節,不能有效地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此外很多時候,只注重表面學習,只滿足於片面地引用個別原理,沒能深刻地準確地把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與黨史的學習有效銜接。
二是學習不夠刻苦。學習的自覺性還不十分強,忙於業務性工作多,靜下心來學習黨史、思考問題少,平時堅持得好一些,工作多、任務重的時候做得不好,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有時結合不夠緊密,韌性鑽勁不足,有淺嘗輒止和半途而廢的現象。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一)認識不到位。
對黨史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把學習作為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對一些理論問題的學習缺乏系統性,研究淺嘗輒止、缺乏長期堅持和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習、思考、實踐結合得不夠緊密。
(二)自我要求不嚴。
對加強黨史學習認識不足,抓得不夠緊、站位還不夠高,沒有把黨史學習作為政治必修課來修,平時主要停留在表面學,任務學,沒有進行系統深入的領會中國共產黨發展的艱難歷程。
三、今後的努力方向和改進措施。
學習黨史,務必深刻領會,用心思考;學習黨史,務必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結合當前政治學習,抓好黨史的全面系統學習,全面準確理解黨史的內涵、意義。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找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帶著問題學,深入思考學。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既深刻指出了黨員幹部必須學黨史的意義所在,又對黨員幹部堅定政治信仰、勇於攻堅克難、練就過硬本領、堅守清正廉潔提出了明確具體要求。那麼我們如何學習、學習什麼、思考什麼,下一步如何把講話要求貫徹落實到工作中,以黨史偉大魅力啟迪我們在履職擔當中砥礪前行?
一、胸懷大局善謀事
1932年10月,毛澤東在寧都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並被調離紅軍的指揮崗位,剝奪了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這對「興趣亦在主持戰爭」的毛澤東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但在會後,他對不贊成把他調離紅軍指揮崗位的王稼祥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還是服從多數吧。」又對為他送別的周恩來表示:「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便何時來。」。
想想我們,不就是沒有評上先進麼,不就是沒有被提拔麼。正確對待職務上的變動,是一個共產黨員黨性的表現,是一個共產黨員紀律觀念的表現,同時也能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寬廣胸懷和遠大眼光。很多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後,往往意志消沉下去,一蹶不振。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認真分析查辦的一些領導幹部,剛開始這些人工作很努力,用敢死拚命一點不為過,是響噹噹的人才。有人24歲工作,科員,27歲正縣級,39歲正廳級,很厲害!還不滿足,結果呢,一次的提拔受挫就開始心理失衡了!有好多人就是仕途上的一次不如意而當官不成就要麼開始肆無忌憚的貪污受賄,要麼用金錢美色來彌補,結果呢走上了不歸路。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堅定這個信心,任憑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我的理解學歷史首先的功效是要學會胸懷大局善謀事。
二、躬身入局敢擔事
共和國大將黃克誠下部隊視察,喜歡到連隊找幹部戰士談心。他不帶警衛,不事先打招呼,走到哪裡問到哪裡。1950年夏,他去湘西視察,來到第四十七軍某連,正趕上連隊吃午飯,他就蹲在地上邊吃飯邊和戰士們聊家常。戰士們以為他是團後勤處的處長或股長來了解伙食情況的,便七嘴八舌地講,湖南菜辣椒太多,開始不適應,現在習慣了,有個調皮的戰士向黃克誠提出,來個吃辣椒比賽。黃克誠欣然應戰。笑談間有人到連隊找黃克誠回機關吃飯,這時,戰士們才知道,他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個個驚得直伸舌頭。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到現在了還有黨員幹部,好多還是領導幹部當耳旁風,甚至率先帶頭破壞、不遵守,很不應該。這些幹部為什麼如此視國家和黨的紀律為兒戲?除了制定製度不細、落實制度不嚴、懲戒力度不大等客觀原因外,最核心的還在於自身不正,不知道初心是什麼、不明白使命是何物!不懂得自尊自愛自勵自強,只知道唯上跑官要官怎麼當大官,就是不知道如何履職擔責,對群眾負責,給單位的同志們樹立個好形象、帶個好頭。時時處處以領導自居,時時刻刻認為制度規定是給別人的,自己是領導就應該高高在上,不受制度約束,不讓下屬監督,一把手漸漸成為一霸手,最終帶壞了隊伍,也毀了自己,更玷污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總書記在講話中很明確,黨的百年歷史,也是我們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歷史。要教育引導全黨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著眼於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對我們紀檢監察幹部而言,就是要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勇於鬥爭、善於鬥爭,以「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擔當精神,關鍵時刻沖得出、頂得上,有了困難挑戰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窮盡腦汁找不作為的理由藉口?
三、勇於破局能成事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河北石家莊後,沿正太鐵路西犯,妄圖一舉攻取太原,瓦解國共兩黨的晉北抗日聯盟。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遂率兵揮戈東征。經縝密偵察,八路軍獲悉日軍勁旅二十師團的迂迴部隊,向山西平定開進,前鋒直指太原。其輜重部隊千餘人在測魚鎮駐屯,負責向前方供應彈藥糧食。劉伯承斷定日軍將於10月26日經七亘村向平定運輸軍需品,遂令部隊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間的有利地形埋伏。果不出所料,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龐大的輜重部隊,在步兵200餘人掩護下向西開進,結果中伏被殲。此戰共斃敵300多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和大量軍用物資。八路軍僅傷亡10餘人。前方需要彈藥和糧食急如星火,日軍必然儘快再向平定運輸軍需品。劉伯承預料日軍會以為八路軍不會在同一地點再次設伏,便一面製造假象,佯裝撤離遠去;一面果斷地在隔了一天後,於同一地點再次設伏。28日上午,日軍又從測魚鎮出動,這次警戒更加森嚴,以100餘騎兵和300餘步兵掩護輜重西進。11時許,早已隱蔽於此的八路軍等日軍輜重進入了伏擊圈後,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日寇被擊斃百餘人,八路軍又繳獲一大批軍需品和騾馬。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讚嘆不已,稱此戰為「戰史上的奇蹟」,譽劉伯承為「當之無愧的名將」。後來,不少國家將這一戰法寫進了軍事教科書。
劉伯承元帥被後人譽為常勝將軍,中國的伏龍芝。這是有理由的,也是大量事實予以佐證的。上述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為什麼能成功,就是他能夠肯動腦、肯用腦,活學活用。在同一地點兩次設伏,好多人想不到這個點子,一些人想到了也不敢用,但是他用了,並且成功了。這就告訴我們,在工作中要勇於破局,方能成事。十九屆中紀委五次全會提出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們如何穩中求進?提出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紀檢監察要盯住重點人重點事。哪些人就是重點人,哪些事是重點事?要充分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監督落地,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怎麼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啟發從何而來?從我們的黨史中來,從我們黨一以貫之的群眾路線中來。萬不可坐堂問案,更不可能耍官威、頤指氣使?
一、胸懷大局善謀事
1932年10月,毛澤東在寧都會議上受到錯誤批判,並被調離紅軍的指揮崗位,剝奪了對紅軍的軍事指揮權。這對「興趣亦在主持戰爭」的毛澤東來說是一個沉重打擊。但在會後,他對不贊成把他調離紅軍指揮崗位的王稼祥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還是服從多數吧。」又對為他送別的周恩來表示:「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便何時來。」。
想想我們,不就是沒有評上先進麼,不就是沒有被提拔麼。正確對待職務上的變動,是一個共產黨員黨性的表現,是一個共產黨員紀律觀念的表現,同時也能體現一個共產黨員的寬廣胸懷和遠大眼光。很多人在受到不公正待遇之後,往往意志消沉下去,一蹶不振。人的慾望是個無底洞。認真分析查辦的一些領導幹部,剛開始這些人工作很努力,用敢死拚命一點不為過,是響噹噹的人才。有人24歲工作,科員,27歲正縣級,39歲正廳級,很厲害!還不滿足,結果呢,一次的提拔受挫就開始心理失衡了!有好多人就是仕途上的一次不如意而當官不成就要麼開始肆無忌憚的貪污受賄,要麼用金錢美色來彌補,結果呢走上了不歸路。把工作當成一種樂趣,堅定這個信心,任憑東南西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我的理解學歷史首先的功效是要學會胸懷大局善謀事。
二、躬身入局敢擔事
共和國大將黃克誠下部隊視察,喜歡到連隊找幹部戰士談心。他不帶警衛,不事先打招呼,走到哪裡問到哪裡。1950年夏,他去湘西視察,來到第四十七軍某連,正趕上連隊吃午飯,他就蹲在地上邊吃飯邊和戰士們聊家常。戰士們以為他是團後勤處的處長或股長來了解伙食情況的,便七嘴八舌地講,湖南菜辣椒太多,開始不適應,現在習慣了,有個調皮的戰士向黃克誠提出,來個吃辣椒比賽。黃克誠欣然應戰。笑談間有人到連隊找黃克誠回機關吃飯,這時,戰士們才知道,他原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湖南省委書記、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個個驚得直伸舌頭。
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到現在了還有黨員幹部,好多還是領導幹部當耳旁風,甚至率先帶頭破壞、不遵守,很不應該。這些幹部為什麼如此視國家和黨的紀律為兒戲?除了制定製度不細、落實制度不嚴、懲戒力度不大等客觀原因外,最核心的還在於自身不正,不知道初心是什麼、不明白使命是何物!不懂得自尊自愛自勵自強,只知道唯上跑官要官怎麼當大官,就是不知道如何履職擔責,對群眾負責,給單位的同志們樹立個好形象、帶個好頭。時時處處以領導自居,時時刻刻認為制度規定是給別人的,自己是領導就應該高高在上,不受制度約束,不讓下屬監督,一把手漸漸成為一霸手,最終帶壞了隊伍,也毀了自己,更玷污了黨在群眾中的形象。總書記在講話中很明確,黨的百年歷史,也是我們黨不斷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防範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的歷史。要教育引導全黨通過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著眼於解決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對我們紀檢監察幹部而言,就是要發揚鬥爭精神,敢於鬥爭、勇於鬥爭、善於鬥爭,以「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擔當精神,關鍵時刻沖得出、頂得上,有了困難挑戰千方百計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窮盡腦汁找不作為的理由藉口?
三、勇於破局能成事
1937年10月,日軍占領河北石家莊後,沿正太鐵路西犯,妄圖一舉攻取太原,瓦解國共兩黨的晉北抗日聯盟。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遂率兵揮戈東征。經縝密偵察,八路軍獲悉日軍勁旅二十師團的迂迴部隊,向山西平定開進,前鋒直指太原。其輜重部隊千餘人在測魚鎮駐屯,負責向前方供應彈藥糧食。劉伯承斷定日軍將於10月26日經七亘村向平定運輸軍需品,遂令部隊利用七亘村、南峪之間的有利地形埋伏。果不出所料,26日拂曉,測魚鎮日軍龐大的輜重部隊,在步兵200餘人掩護下向西開進,結果中伏被殲。此戰共斃敵300多人,繳獲騾馬300多匹和大量軍用物資。八路軍僅傷亡10餘人。前方需要彈藥和糧食急如星火,日軍必然儘快再向平定運輸軍需品。劉伯承預料日軍會以為八路軍不會在同一地點再次設伏,便一面製造假象,佯裝撤離遠去;一面果斷地在隔了一天後,於同一地點再次設伏。28日上午,日軍又從測魚鎮出動,這次警戒更加森嚴,以100餘騎兵和300餘步兵掩護輜重西進。11時許,早已隱蔽於此的八路軍等日軍輜重進入了伏擊圈後,各種武器一齊開火。日寇被擊斃百餘人,八路軍又繳獲一大批軍需品和騾馬。國民黨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讚嘆不已,稱此戰為「戰史上的奇蹟」,譽劉伯承為「當之無愧的名將」。後來,不少國家將這一戰法寫進了軍事教科書。
劉伯承元帥被後人譽為常勝將軍,中國的伏龍芝。這是有理由的,也是大量事實予以佐證的。上述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為什麼能成功,就是他能夠肯動腦、肯用腦,活學活用。在同一地點兩次設伏,好多人想不到這個點子,一些人想到了也不敢用,但是他用了,並且成功了。這就告訴我們,在工作中要勇於破局,方能成事。十九屆中紀委五次全會提出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我們如何穩中求進?提出要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紀檢監察要盯住重點人重點事。哪些人就是重點人,哪些事是重點事?要充分發揮監督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推動監督落地,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怎麼讓群眾參與到監督中來?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啟發從何而來?從我們的黨史中來,從我們黨一以貫之的群眾路線中來。萬不可坐堂問案,更不可能耍官威、頤指氣使?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