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餃子、羊肉、麵條等。這個節氣民間有吃三寶的習俗在過去,此外,民間還有小暑「食新」的習俗,就是將新打的米、麥等製成各種麵餅、麵條,鄰居鄉親分享來吃。在小暑這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小暑還可吃過水麵、炒麵。
每年的7月6日、7日或者8日,當太陽到達黃經105度,這個時候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標誌著夏天的正式開始。此時天氣炎熱,消耗大,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的習俗,即黃鱔、蜜汁藕、綠豆芽。
小暑過後,正逢「三伏天」的頭伏熱浪襲來。北方人習慣在小暑這天喝粥,主要是為了清熱防暑,炒綠豆芽成了小菜首選。很多地方還有「小暑吃藕」的習俗,因藕有開胃的作用,適合夏天食用。詩人蘇東坡把西瓜叫做"冰漿仙液",食用後清涼爽口。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的食物。
- 其它問答
- 答案列表
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朗讀]
小暑吃三寶、羊肉、麵條、餃子、黃瓜和煮雞蛋等。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
擴展資料。
1、三寶。
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2、羊肉。
小暑時期人體陽氣旺盛,加之自然界也高溫濕熱,喝羊肉湯可以形成「內外夾擊」,使體內寒氣驅逐到體外,能起到溫中散寒、溫補氣血的功效,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3、麵條。
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4、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5、黃瓜和煮雞蛋。
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小暑,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是干支歷午月的結束以及未月的起始。
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
擴展資料。
1、三寶。
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2、羊肉。
小暑時期人體陽氣旺盛,加之自然界也高溫濕熱,喝羊肉湯可以形成「內外夾擊」,使體內寒氣驅逐到體外,能起到溫中散寒、溫補氣血的功效,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3、麵條。
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4、餃子。
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5、黃瓜和煮雞蛋。
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