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太陽歷。
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曆。
古埃及太陽曆(solar calendar)是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曆。在公元前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天狼星(dog star—sirius)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曆法。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古埃及太陽曆。
地位 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太陽曆。
簡介。
在公元前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據對尼羅河河水上漲和(dog star—sirius)的長期觀察,制定出一種方便的曆法。他們把每年一度的尼羅河泛濫日(大約在6月15日,潮頭在孟菲斯)定為一年之開始,這一天在下埃及天狼星和太陽恰恰同時相遇在地平線上。智慧的埃及人還根據尼羅河河水的漲落和作物生長的規律,將一年分為泛濫、播種和收割3個季節,每一季節為4個月,共12個月,每月30天。年末餘下5天稱「閏日」,作為節日,如此全年共365天。
遺憾地是,這種曆法比現行的陽曆要少6個小時,每隔4年就誤差一天,每隔120多年將有1個月的出入。如此累進,400餘年後,將會周而復始。
但更重要之處在於,古埃及太陽曆的制定對後世其他國家產生了積極影響,公元前46年,羅馬統帥蓋約·儒略·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在埃及天文學家索西琴尼(sosigenes)的幫助下,對羅馬的曆法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修改,形成了著名的「儒略曆」(julius calendar,又譯為「朱里亞歷」)。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組織科學工作者繼續努力,按哥白尼日心學說重新修訂,形成了「格里曆」。它在世界普遍應用,我國解放之後把它稱之為「公曆」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埃及人利用哪一顆天體制定365日的曆法[朗讀]
天狼星。
主要是利用天狼星的變化來制定的曆法。
古埃及的民用曆法是所謂的annus vagus(「徘徊年」,wandering year),每年365天,分為3個季度12個月,每月3周,每周10天,另有額外的5天在年末(也有說是年初)作為節慶時間,依次對應冥神奧西利斯、太陽神何露斯、黑暗之神塞特、生育女神伊希斯與死亡女神尼芙蒂斯的生辰。現在一般將古埃及曆法視為公曆的淵源。
民用歷沿用先前的太陰曆習慣,以天狼星偕日升(約合公曆的7月19日前後)為一年的起始,這最早見於公元前三世紀第一王朝的歷史記載,實際採用時間則要更早些。天狼星偕日升標誌著尼羅河在舊王國的國都——孟菲斯泛濫。
由於365日比實際的回歸年長要短上1/4天左右,每隔4年,新年時間就要比實際提前1天,每過1460個回歸年則提前一年,這是所謂的天狼星周期。有說法是古埃及曆年與回歸年之間的差異正是「徘徊年」之名的由來。
主要是利用天狼星的變化來制定的曆法。
古埃及的民用曆法是所謂的annus vagus(「徘徊年」,wandering year),每年365天,分為3個季度12個月,每月3周,每周10天,另有額外的5天在年末(也有說是年初)作為節慶時間,依次對應冥神奧西利斯、太陽神何露斯、黑暗之神塞特、生育女神伊希斯與死亡女神尼芙蒂斯的生辰。現在一般將古埃及曆法視為公曆的淵源。
民用歷沿用先前的太陰曆習慣,以天狼星偕日升(約合公曆的7月19日前後)為一年的起始,這最早見於公元前三世紀第一王朝的歷史記載,實際採用時間則要更早些。天狼星偕日升標誌著尼羅河在舊王國的國都——孟菲斯泛濫。
由於365日比實際的回歸年長要短上1/4天左右,每隔4年,新年時間就要比實際提前1天,每過1460個回歸年則提前一年,這是所謂的天狼星周期。有說法是古埃及曆年與回歸年之間的差異正是「徘徊年」之名的由來。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