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在官網全文發布了《國家公路網規劃》。
這個規劃沒有引起廣泛關注。因為對大家來說,公路已經司空見慣,多一條、少一條沒有「邊際效應」。目前,大家更關注地鐵、城際和民航機場的建設。
事實上,《國家公路網規劃》非常重要,裡面隱含著很多「看點」
比如,在這個規劃里3次提及了台北、3次提及了高雄、4次提及了金門。這是史無前例的。
或者說,台灣省和福建的金門縣,被全面納入了國家公路網規劃。
《國家公路網規劃》的規劃期至 2035 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這是否透露了統一台灣的時間表呢?
在規劃中,是這樣提及台北的:
未來國家公路網包括7條首都放射線、11條北南縱線、18條東西橫線,這是公路網的第一層級。
在7條首都放射線中,「北京——台北」赫然列入其中,排位前於「北京——港澳」
台北被納入「首都放射線」,不僅具有交通意義,更具有戰略意義和政治意義。
「北京——台北」具體是怎樣的走向呢?規划進一步披露如下:
這條線是從北京到廊坊、滄州,然後經過德州、濟南、泰安、曲阜、徐州、蚌埠、合肥,穿過銅陵、黃山、衢州、建甌到達福州,然後通過福州跨海連接台北。
它跟北京到上海的線路有匯合點,但是完全不同的線路。
「北京——台北」經過的城市,似乎也含有深意。比如這條公路經過了泰山(泰安)、孔廟(曲阜)、南孔廟(衢州)所在地,象徵著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兩岸同源、血濃於水。
再比如公路經過了福建的建甌,它本是建安縣、甌寧縣合併之後各取一個字首產生的新地名。但在漢語中,建甌就是統一的意思。《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所以後來用金甌、甌比喻統一、國土完整。
公路經過徐州、蚌埠,讓人聯想起淮海戰役在對岸的習慣表述:徐蚌會戰。這似乎又有示警台獨的含義……。
事實上,「北京—台北」公路的大陸部分都已經完工,只有福州平潭到台北這一段尚未修建。而在內地相關路段上,網友拍到了「京台高速歡迎你」的電子告示牌,說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再看一下,高雄是如何納入國家規劃的。
在18條東西橫線中,規劃了「高雄——成都」的線路。
具體走向為:
高雄經過廈門,到漳州、龍岩、長汀、瑞金、興國、泰和、長沙、常德、重慶、成都。
這條線路也很有意思,不僅完整穿越了中央蘇區,還部分跟長征線路重疊,最終抵達成都。
這條線路穿越海峽的地方,在高雄和廈門之間。
《國家公路網規劃》還4次提及了金門:
也就是說,要修建泉州到金門、廈門到金門的兩條跨海公路。
或許有讀者會問:修建廈門到金門公路就可以了,為何還要修建泉州到金門的?因為按照當前國家行政區劃,金門縣隸屬於泉州市。金門對岸不僅是廈門,還有泉州的晉江。
根據規劃,我們大致可以獲得下面兩張示意圖:
第一張,兩條跨越海峽的公路:
北線是福州到台北,大機率是從平潭島轉入跨海隧道,在桃園西北登陸,然後連接台北市。
南線是從廈門,或者金門縣進入海底隧道,然後經過澎湖在台南附近登陸,然後連接高雄。
連接金門縣的兩條公路,可能分別是從西北的晉江連接金門,以及廈門島向東連接金門。
這是否意味著統一台灣已經有了時間表?因為《國家公路網規劃》「規劃期至 2035 年,遠景展望到本世紀中葉」
這個問題,大家可以做各自的解讀。我個人看法是:的確有促統的意味。
事實上,這不是台灣第一次被納入國家交通規劃了。
早在2012年7月,國務院正式印發的《「十二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中,福州至台北段,就出現在附件「五縱五橫通道圖」、「國家快速和普通鐵路示意圖」及「國家高速公路網示意圖」當中。
也就是上面或者下面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位置。
到了2016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提出構築「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台北市出現在「京港(台)通道」這一縱向通道當中。(下圖)。
上述文件的規劃期為 2016-2025年,遠期展望到 2030年。
2017年2月,在《「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了「十橫十縱」綜合運輸通道布局出爐,台北被規劃到北京至港澳台運輸通道。(下圖)。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這一交通網的主骨架包括6條主軸、7條走廊、8條通道,而台北就被規劃在京津冀─粵港澳這條主軸當中。(下圖)。
《國家公路網規劃》的最新進展是,明確了福州到台北之間至少會有公路(應該還會有高鐵),這條虛線或者概念線,變成了實線。
另外,新增了廈門到高雄的新線路,以及兩條到金門的線路。
也就是說,新發布的《國家公路網規劃》進一步明確了祖國大陸和台灣省、金門縣(屬於福建省泉州市)之間的交通方式,設計了更多線路,因而是一次重要進展。
開著自己的車,穿過台灣海峽跨海隧道,到台北、高雄、日月潭來一次自駕游,是很多人的夢想。希望能早日實現。
- 軍事問答
- 答案列表
台北、高雄、金門納入 國家公路網 ,意味著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