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老家前都要經歷一番複雜的、糾結的思想鬥爭:一是急於想與父母和解,重新獲取父母的信任;一是害怕自己每次一回老家就畏畏縮縮,調整不好狀態。
一大早爸就打電話過來了:「聽說超市現在有凍肉賣,挺便宜的,要一大早去排隊,你去看一下有沒有?有的話幫我帶七八斤十斤回來,我等一下給你錢。」。
每次一聽說要逛超市排隊這些事,我是十分抗拒的,但又不好在電話里硬生生地拒絕父親:「好,我等一下去看一下。」我嘴上這麼應著,心裡還是非常抗拒。
又把買凍肉這事跟妻抱怨了一下,妻說:「你什麼事也別做,現在就去超市排隊買凍肉,有的話就多買點回來,剛好我們自己也要,順便帶點包子回來。」?
我十分討厭被安排,但還是去了,心想如果排的隊太長了,買了包子就回來。
到了國光,發現肉案前貼了一張公告:為防止擁擠,元月一號二號不投放凍肉。我心下暗暗高興,買了幾個肉包子就回了。
12點多回到老家,父親鏟沙去了,母親站在不到一米高的砧子邊切菜,剛好夠著,其實是背更駝了――母親年輕的時候是有接近一米六的。
我摸了一下母親的背,問:「媽,你的背駝得這麼厲害,會不會疼?」。
「會哦,要伸直來肯定會痛的。趕緊先炒好一個芹菜,你爸鏟沙還沒回來,我去跟他換下班,等下12點半他還要去河堤鋪草皮。」我眼裡一熱,心裡沉沉的,沒想到父母年紀這麼大了,還是這麼拼。
河堤上剛修了一條水泥路,兩邊要鋪草皮。父親回來了:「我得先吃飯了。」。
「你先吃吧。」我突然感覺,我們一小家子回老家,對於父母是一種打擾。
午飯過後,我照例到我原來睡的房間躺一會兒。約摸兩點的時候,我聽見妻在喊:「張俊南,趕緊起來,抓雞殺。」。
我一聽,心裡又是抗拒,怎麼老是安排我去做這些事情,不安排孩子們去?但我還是起來去了,被動的做事情,心裡十分的難受?
拔雞毛的時候,妻又在一邊訓導:「你看你是有多懶,你媽連叫你抓只雞殺都不敢。」。
回家的路上,一路無言。
回到家裡,妻問我回老家有什麼感受?其時我的心情十分複雜,我只淡淡地答了一句:「回到老家,才有回到老家的感受;如果不回老家,我估計我也還是躺在床上看會書或者睡覺,一天也就這麼過去了。」?
「你爸媽真的有那麼忙嗎?還是裝的?我感覺我們回去一點也不受待見。」妻很是抱怨。
「父母總是以事情為重,可能在忙活的過程中會忽略我們的感受,但這才是真正把我們當成了一家人。所以,我們自己絕對不能以事情為重,要以人為本。還有,通過這次回老家,我領悟到了一點,要解決與人相處的問題,一定要先解決自身的問題。如果自己找不到一件正兒八經的事情來干,就必須接受做別人安排的事情。」我如實的講出自己的感受。
妻還是不置可否,總覺得回老家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情:「下次要回,你自己回吧,不要再叫上我了。」。
我也真心是覺得耽誤了寧兒的時間,但寧兒還是中秋節回過老家,快半年了,帶他去見一下爺爺奶奶,還真是有必要的。
我又想起台灣身心靈導師賴佩霞說過的那段話:「一個不能對父母感恩的人,他無論是在事業上還是在感情上都是沒有力量的,他很難取得成功,因為他找不到歸屬感。」。
回老家的路很艱難,但是必須常回家看看。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回老家[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