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傻老美。 你可以把老美的軍隊,當成一個企業去理解,白領階層就是軍官,藍領工人就是兵。 軍官和兵之間,還有兩個群體。 其中一個群體,相當於工頭,日常帶著工人幹活,擔負管理工人的職責,這就是傻老美的軍士。 再一個群體,技術員、工程師,統稱技術人才,則是傻老美部隊中一個特定的特殊群體——准尉。
老美基本上沿襲的是老歐洲的那套傳統,為啥說「基本上」,因為除了「基本上」以外,老美還有個跟老歐洲軍事貴族體制不太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傻老美的兵,有一定機率,被部隊委任為低階軍官,實現從兵到官的階級跨越。 典型例子就是《兄弟連》中的利普頓,最初出場時,此公是連隊中較為高級的軍士,後來逐漸成為連隊首席軍士長,最終受委任成為少尉。 當然了,傻老美的傻大兵,「提干」成為軍官的數量並不多,而且最終軍銜不會太高。絕大多數傻老美的軍官,要麼是西點出身(體制內院校,最有前途,保底也是校官),要麼依託地方大學的預備軍官培訓體制塑造業餘軍官(相對於西點畢業生來講確實就挺業餘,業餘到日常比較坑大兵,被大兵們當成比敵人還可怕的存在,而且最終軍銜同樣不會太高,上尉或少校大機率就是這類人的極限了)。
基本上,在傻老美那邊,軍官和士兵依然屬於兩條總體並行的直線,互相之間很少有轉換的可能。故此兩者之間日常的接觸不會太多,軍官和士兵大部分時間幾乎沒有什麼交集,各玩各的,各過各的,連宿舍都不在一起,連飯堂都不在一起,連拉屎都不蹲一個坑,小軍官沒事要老跟大頭兵廝混一處,是會被軍官同行恥笑的。除非打仗,軍官才會統領士兵,平時,兵會交給軍士管理,也就是由「士」管理「兵」,俗稱兵頭帶兵。 直觀來看,就是那種外胳膊肘或領口掛好幾條「拐」或好幾條「拐+半圈」的怪蜀黍,來管理衣服上啥標識都沒有或只有一拐的小兵。 再通俗些說,這是老歐洲的「軍事貴族范兒」,軍官是貴族,士兵是平民,軍官和士兵,天然不同。既然不同,怎麼可能成為一起抽煙喝酒的朋友呢?士兵的事,就讓士兵們自己解決好了,我是軍官,我只管帶兵打仗,不管旁的。 這就給了大家一個印象,傻老美由「士」管理「兵」,好像這個「士」,跟軍官差不多了。 你之所以可能有這個印象,因為你是把中國的情況代入到傻老美身上了。
說說中國。 中國兵,毫無疑問,依然是藍領,而中國軍官,則要麼是藍領要麼是白領,只不過職級在,直接帶兵的軍官,起到的是藍領工頭的職能,比如排長、連長。 中國的軍士,則相當於工頭、技術員、工程師的混合體。 對,在中國,沒傻老美那麼複雜,中國的軍士分兩種類型,一類叫指揮類軍士,一類叫技術類軍士。 指揮類軍士(通常擔任班長或戰鬥骨幹)基本是下士、中士、上士這種初級或中級軍士;技術類軍士,比如各級軍士長,主要搞技術工作,更類似傻老美那邊的准尉。
中國的軍士,日常管理兵,戰時帶兵作戰,但中國軍隊的軍官距離士兵沒那麼遙遠,以連隊為基本單元,住一棟兵樓,吃一個大灶,沒「貴族范兒」的講究。 而且明面上看,中國士兵想變成軍官,沒太多條條框框,跨越階級的大門是真實存在的——軍考上岸或立功達標就行了。 跟歐式軍隊相比,中國的軍隊,軍官與士兵,並非平行線永不相交。
所以,中國的軍官,真會管兵,傻老美的軍官,平時不管兵營的雜事,管大兵吃喝拉撒睡的,是軍士。 但有一樣,在世界各國,傻老美有一條跟中國很像——機率低≠絕對沒有,傻老美的傻大兵,還是有那麼一丟丟的可能,成為軍官。 畢竟傻老美的部隊,當年也是革命軍隊嘛! (手動狗頭) 儘管這年頭你一看,就算是壞人想去學雷鋒,動作也是不熟練,干好事都能幹出一地雞毛來,詳情可參考當年傻老美遊騎兵和三角洲在摩加迪沙的行動,電影推薦:《黑鷹墜落》。 至於日本,就說說昭和年間的舊日本陸軍吧。
在舊日本陸軍,此士官非彼士官,舊日本陸軍八嘎的「士官」,其實是軍官。比如當年臭名昭著的「帝國陸軍士官學校」,就是培養軍官的高校。 舊日本陸軍八嘎真正的「士官」,其實是四個等級的資深士兵——伍長(下士)、軍曹(中士)、曹長(上士)、特務曹長(准尉)。叫法很隔路,熟悉現代軍銜體制的人初看之下是比較容易蒙圈的。 舊日本陸軍八嘎的「兵」,分四個等級,叫法並不隔路,由低到高就是二等兵、一等兵、上等兵、兵長。
至於舊日本陸軍的體制,他們先是師承法國,後又師承德國,法國這種革命老區先不說,這個德國,典型的老歐洲,普魯士軍魂之所在,軍事貴族范兒簡直沒有比這幫酸菜達人更正宗的了,故此舊日本帝國陸軍八嘎,軍官和士兵才是最純粹的平行線。 被軍隊從窮人家裡拉來的苦孩子們,幾乎可以肯定,在軍隊不大可能有階級躍升的渠道,去時是兵,歸來時依然是兵。 軍官,那是華族的職業。
- 軍事問答
- 答案列表
為什麼感覺中日美的士官完全兩個概念[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