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有五個原因,看看當今世界一個大國的近況,竟然有太多驚人的相似:
第一,二戰前德國欠下的債務總額為1320億金馬克(相當於330億美元)。
這筆巨額賠款對德國的經濟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導致各級政府財政瀕臨崩潰,失業率飆升,企業大批破產,民眾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社會動盪不安。
這種狀況到1939年才有所緩解,但是要在短時間內還清這筆巨額債務,顯然是不大可能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辦法把債務抹平。
第二,驅逐和剿滅異族猶太人。
除了宗教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和政治的因素。
猶太人被指責為利用經濟手段擾亂社會秩序,是德國社會陷入困境的根源。希特勒利用當時德國的經濟危機,將猶太人塑造成德國的公敵,並大肆煽動民族復仇情緒。
希特勒利用反猶主義來實現其政治目標和軍事野心,成功地將大部分德國人民變成了他的信徒和追隨者。
第三,希特勒大肆謀求擴張領土,吞併了鄰國奧地利和占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1936年7月11日,德國誘使奧地利的外交官,簽訂了一份看上去非常公平的《外交協議》。德國在這份協議中承諾會尊重奧地利的國家主權,不干涉奧地利的國內事務,但是奧地利必須承認自己是一個德意志國家。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國首腦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同意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這一協定實際上是和德國狼狽為奸,使得德國得以輕而易舉的占領蘇台德地區。
第四,希特勒提出讓德國再次崛起和偉大的口號,以贏得德國人的支持。
德國一戰戰敗後,受《凡爾賽合約》的限制,德國實力大減,背負了巨額戰爭賠款,難於清償。
1933年,希特勒如願當選德國總理。他在很強的煽動性的演講中宣稱:「在6年半的時間裡,我夜以繼日地工作,只為一件事情,那就是煥發我的人民的才智……我消除了德國的混亂,重新建立了秩序,我做到曾使700萬失業工人全部重新得到工作,我也曾致力於一頁一頁地撕毀那長達448條的條約,我把1919年從我們手裡搶走的地方奪回來給了德國!」
修建高速路,以工代賑,拒絕一戰的賠款,人們每年不但有幾十天的假期,還可以開著家庭轎車去海邊度假旅遊,如此天翻地覆的變化,讓德國人為此而瘋狂。
第五,當時所謂的英法等列強只顧自己利益,對希特勒明目張胆的侵占鄰國採取綏靖政策。
《凡爾賽和約》中明確要求,德奧兩國必須保持獨立,不能合併。德國直接就撕毀了條約。
英國在與德國密謀後,同意德國吞併奧地利,甚至還威脅奧地利,不得向其他國家求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英法兩國想讓德國將目標放在對付蘇聯上。
希特勒之所以敢這麼囂張,就是因為英、法等國面對德國吞併他國的行為時都表現得異常溫和和容忍,甚至是暗地裡支持,最終造成了全面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了80年了,回望歷史,面對現實,好像隱隱約約看到了一個當年希特勒的影子在晃動,正走在希特勒的老路上,面臨著德國類似的情景,做著希特勒曾經做過的事情。
有人說過,歷史會有很多重現。如果要重現惡魔希特勒,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災難,那麼人類毫無疑問又要經歷一場巨大的浩劫了,那就避免不了再一次的悲慘世界了。
- 軍事問答
- 答案列表
希特勒為何要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