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遇事不怒
歌德在公園裡散步,在一條僅能一個人通行的小路上和批評家狹路相逢。
「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批評家說。
「我恰好相反!」歌德說完,笑著退到了路邊。
被爛人無端挑釁,或者是被壞人誤解汙衊的事情不可避免,若遇事任由怒火攻心,最終只能自毀自傷。
關鍵時刻壓住火,再難的局面,都會迎來轉機。
就如莎士比亞所說:
「誰能夠在驚愕之中保持冷靜,在盛怒之下保持穩定,在激憤之間保持清醒,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心中有數,才能有條不紊;遇事不怒,才能從容處世。
02、從自身找原因
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大概就是:
愚蠢的人,習慣於把過錯推給別人,而聰明的人,凡事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夏朝的時候,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
夏禹派自己的兒子伯啟迎敵而戰,卻敗下陣來。部下們紛紛表示不服,請求再次出戰一雪前恥。
不料伯啟卻拒絕了,說道:「我們的士兵比他多,土地面積也比他大,這種情況下卻被打敗了,一定是我的帶兵方法不如他,我應該先反省改正自己才是。」
從那以後,伯啟每天早早起床,操練士兵,專心鑽研,廣納賢才,實力越來越強。
一年後,有扈氏知道了,不但沒有再次入侵,反而主動投降了。
這就是反思的力量。
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道人短。
面對生活的苦難,不必怨天尤人,不必灰心喪氣。
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從內心去接納,去承擔,用頭腦去思考,去改變。
03、接納批評
批評的話雖然刺耳,卻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良藥。
真正的成熟,是聽到批評的話,不再血氣方剛,拍案而起。
而是心無波瀾,洗耳恭聽。
這樣的人,就是放下了自我,推倒了自我的高牆,變得更加寬廣和深厚。
這也是我們說的:聞過則喜。
聽到別人的批評,覺得很高興,這是人生極高的格局和境界。
真誠的批評,遠遠比虛假的讚美可貴。
要與敢批評你的人相交,幫你削去自身多餘的枝條,雕琢去自身的瑕疵,成長為更有價值的美玉。
04、拒絕內耗
《裝在套子裡的人》的主人公別里科夫,總認為生活會出現亂子,所以他出門時,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會帶上雨具,穿好鞋套和暖大衣。
他常活在自己臆想的擔憂里,最後也在憂慮中逝去。
我們的人生,也常常被各種現狀、思維困著,套著:
不喜歡這個專業,可又沒勇氣轉專業。
想辭職,但又怕下份工作還不如現在這個。
想學習提升自己,卻發現自己根本沒有整塊的時間……。
這樣的人都有一個特點:想得多,做得少,總被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消耗著。
在自我內耗上多花一分鐘,就少一分鐘去解決問題。
停止對困難的恐懼,放下心中的執念,別為沒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臆想反覆掙扎,行動起來,就能戰勝一切內耗。
05、敢於破局
人和人命運的主要不同,在於思考力的差距。
思路要是不對,再多的熱情和努力都是徒勞的。
優秀的人並不一定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
只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擁有解決更複雜問題的能力。
所謂不破不立,懂得打破常規去思考的人,才能成為不同尋常的人。
局面紛繁複雜時,要善於找「元問題」,也就是本質的問題。
局面無法向前推進時,要善於發現「亮點」,也就是從缺點中找到優點,化弊為利,化危為機。
06、獨處沉澱
人生低谷,無非是你目前的能力不足以支撐想要的生活。那麼你要做的就是潛心修煉,靜等花開。
保持自律,給自己制定一些計劃和目標。
你可以學一個新技能,比如游泳、射擊。
你可以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得更加積極、樂觀、向上。
你還可以培養早起、早睡或者午休的好習慣。
學會沉澱,沉澱言行,沉澱情緒,沉澱內心。
重新錨定方向,把所有悲傷、所有不平、所有怨氣撒在行動上,路再長,也終究會登頂。
- 情感問答
- 答案列表
處理複雜問題最高明的方式[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