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好20張15厘米的正方形彩紙、圓規、直尺和膠水。在彩紙上畫一個圓,再用圓規把這個圓分成三等分,三等分用線連接起來,然後把紙張裁開,沿著線對摺。按照這個方法,做20個同樣的三角形。然後取出5個,把兩側用膠水粘起來,再翻轉過來後,剩下的三角形參照同種方法粘起來,燈籠就做好了。
或者還可以用摺疊的方式來製作手工燈籠。首先,需要準備手工摺紙、掛件、剪刀、雙面膠、紅繩;然後拿一張紙角對角對摺,然後展開再次對摺。
折好的就類似衣服的形狀,按照同樣的方法折出12個一樣的摺紙;接著在摺紙的兩邊粘上雙面膠之後粘上,再把紅繩粘上雙面膠,粘在燈籠的頂部,最後把掛件粘在尾部,就做好了。
如果想要大一點的燈籠,可以選擇準備大一點的彩紙,這樣做出來的紅燈籠就比較大。可以在掃塵的時候將我們製作好的燈籠掛在家中,一定很好看。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怎麼做燈籠[朗讀]

工具/材料:紅色卡紙一張、紅繩子一條、小紅卡紙一張、小黃彩紙二張、雙面膠一卷、剪刀 一把。
準備好一張紅色的a4卡紙,先把它一分為二。

再在彩紙的二面都畫上一條魚。把魚兒用剪刀剪下來,在魚的裡面一層貼上雙面膠,再用一張小紅色卡紙剪成掉在下面的穗。

用繩子把穗穿起來,再把繩子放在裡面,然後撕掉雙面膠,把二面粘起來。

再用黃色小卡紙剪出四條小紙條,做魚身上的花紋,並且用雙面膠粘上去。

最後用一張黃色小卡紙,卷一根小棍子,用來挑燈籠。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工藝品,起源於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
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分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