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刮片是早期發現宮頸癌的重要方法,簡單易行而可靠。易暴露的陰道和宮頸便於觀察、觸診和取材,如標本採取、塗片、染色及閱片各個環節均能合乎要求,對子宮頸癌的早期診斷準確率可達95%,尤以報告為巴氏v級者準確率 可達100%。
一般是用木製或竹製刮板(呈腳形)在子宮頸癌的好發部位即宮頸外口鱗柱上皮交界處,用刮板輕輕刮取一周(360°),取得的標本應立即做成勻薄的玻璃塗片,並用固定液固定。多採用巴氏染色方法,將組織染成不同的顏色,晾乾後加上蓋玻片,在顯微鏡下觀察。宮頸正常上皮、增生上皮和癌細胞具有不同形態特徵,依據細胞形態變化診斷宮頸癌、癌前期病變和宮頸炎症。
巴氏五級分類為我國目前細胞學報告的最常用方式,根據巴氏染色的特色將細胞分為巴氏Ⅰ、Ⅱ、Ⅲ、Ⅳ、Ⅴ級。
巴氏Ⅰ級:正常,塗片中沒有不正常細胞。巴氏Ⅱ級:炎症,塗片中細胞有異形改變。
巴氏Ⅲ級:可疑癌,塗片中的可疑癌細胞有核異質改變,但不能肯定,需進一步隨診檢查確診。
巴氏Ⅳ級:高度可疑癌,塗片中有惡性改變的細胞,但在塗片中癌細胞量少。
Ⅴ級:癌症,塗片中細胞具有典型癌細胞的特性且。
量多。
大多數婦女的刮片結果是巴氏Ⅰ級或Ⅱ級,為正常塗片或合併陰道炎症,根據臨床情況作一般處理。核異質細胞塗片相當巴氏Ⅲ級者,應重複塗片,並根據情況在複查前作些必(如抗炎、停用長期服用的避孕藥等)。找到癌細胞(陽性),相當巴氏Ⅳ~Ⅴ級者,應作多點活檢,根據病理檢查結果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案。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宮頸刮片是怎麼回事,判斷刮片結果[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