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內科治療學這一名詞最早出現於1968年,發展十分迅速,療效日益提高,是當前癌症臨床研究中最活躍的一個領域,目前同手術治療和放射治療一樣,已成為治療腫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因為內科治療是一種全身治療,所以人們已承認它是腫瘤臨床上最重要、最具有發展前途的學科之一。內科治療的內容包括化學治療、內分泌治療、免疫治療與中醫中藥治療等。
化學治療即化療,是通過用細胞毒藥物殺滅癌細胞的療法。新藥不斷湧現及合理有效的聯合化療方案的應用,使化療的療效大為提高,已成為很多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是內科治療的主要內容。抗癌藥如何抑制腫瘤呢?首先應了解腫瘤要增大,癌細胞必須分裂增殖,其中需要蛋白質,染色體等原料,通過合成、轉錄、翻譯及分裂等過程,使癌細胞不斷增多。而化療藥物正是基於以上規律,可作用於癌細胞繁殖的整個過程或其中一個環節,通常分別稱之為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和特異性藥物。臨床應用中,各類藥物互相搭配,取長補短,組成有效的各種聯合化療方案,使之發揮最好的療效。
內分泌治療是指改變體內內分泌環境以導致某些腫瘤消退,因為有些腫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宮內膜癌、腎癌、惡性黑色素瘤、甲狀腺癌等對內分泌激素有依賴性,運用相對抗的激素治療後腫瘤細胞會消退,如前列腺癌用雌激素或睪丸切除,絕經前乳腺癌行卵巢切除或雄激素等。近年對絕經後乳腺癌患者的內分泌治療發展很快,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內分泌治療常需與其它治療手段綜合使用,否則不能達到根治的目的。腫瘤的免疫治療,其基本理論依據是腫瘤發生、發展中機體防禦系統與腫瘤細胞之間失去平衡,而目前所應用的生物反應調節劑正是通過調動機體固有能力去抵禦腫瘤,主要是指生物體自身的一些分子和細胞。基因工程技術的發展,已能取得各種細胞因子用於免疫抑制或缺損的患者,通過調理機體的免疫功能,不但可以消滅在手術、放療或化療後難以解決的體內殘存的少量癌細胞以提高治癒率,而且對某些晚期腫瘤也取得了一定療效。目前臨床所用的干擾素、白介素Ⅱ、lak細胞、腫瘤壞死因子等均屬於這一類,也是目前基礎與臨床研究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發展十分迅速。
腫瘤的中醫中藥治療是我國的特色,有著深厚的民族基礎,在某些方面可以補西醫之不足。在中醫看來,癌腫的形成和發展,無非是正、邪兩方面關係的變化,在正氣強時,邪不能入侵,癌腫也不會形成;當正氣虛弱時,邪就能入侵,所以扶正驅邪是腫瘤中醫的精華。目前有很多扶正中藥,在與化療或放療期間同時應用,可增加病人對放化療的耐受性。但值得強調的是,各種內科治療方法的綜合應用,必須在腫瘤內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才能發揮各種療法的長處,使病人得到最合理有效的治療。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什麼是腫瘤內科治療[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