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過敏病的體外試驗有哪些方法[朗讀]
如患者有下列情況之一,不適宜進行體內試驗,可用體外試驗法:估計體內試驗可能引起嚴重反應;廣泛皮膚病變,無法進行皮膚試驗;病情持續,不能停用抗過敏藥物;因種種原因患者不能親自接受試驗。體外試驗法包括:1.嗜鹼粒細胞脫顆粒試驗 肥大細胞和嗜鹼粒細胞脫顆粒是人類Ⅰ型過敏反應的基本病理改變之一。將患者的嗜鹼粒細胞從其血液中分離出來,在嗜鹼粒細胞的懸液中加入特異性變應原,如果患者的嗜鹼粒細胞已被此特異性變應原致敏,則將發生脫顆粒反應。脫顆粒的過程可在顯微鏡下看到。由此可以確定患者的致敏物。由於嗜鹼粒細胞在正常情況下也可有自發的脫顆粒現象,所以試驗必須有對照。另由於嗜鹼粒細胞的脫顆粒反應還受多種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試驗有一定的誤差。檢測嗜鹼粒細胞脫顆粒時,觀察從中釋放出的組胺的含量比單純觀察脫顆粒的現象更可靠,且可定量。這種方法叫嗜鹼粒細胞組胺釋放試驗。但是此種方法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檢測手續麻煩,故不適合臨床應用。2.放射免疫吸附試驗 這是測量血液中ige水平的方法。由於ige的含量很低,所以它不能像測量其他免疫球蛋白那樣用一般的免疫擴散法,而必須藉助于敏感的方法。放射免疫吸附試驗就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作為標記物來測量血液ige總水平的方法。用載體如紙片吸附抗ige抗體,再使之與待測標本中的ige作用,形成抗ige-ige復合物,再使此復合物與125i標記的抗ige作用,形成抗ige-ige-125i標記的抗ige復合物,用γ計數器計數此復合物的放射量,即可推知標本中ige的含量。放射免疫吸附試驗測定的是總ige,不是特異性ige。但是由於引起血中ige水平上升的原因中,Ⅰ型過敏反應和腸道寄生蟲病是最常見的,所以在除外了腸道寄生蟲病後,總ige的水平就基本能反映Ⅰ型過敏反應的程度。3.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 這是檢測特異性ige的方法,其原理與放射免疫吸附試驗相似。將特異性抗原結合於載體,再與標本中的特異性ige作用,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將此復合物再與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人ige作用,就形成了特異性變應原-特異性ige-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抗人ige復合物。然後用γ計數器計算復合物的放射量,並由此推算出標本中特異性ige的含量。放射變應原吸附試驗測量的是特異性ige,所以臨床參考價值較大;它與體內試驗的結果也有相當高的符合率。它的最大缺點是要用昂貴的設備,又需要應用放射性同位素,這又帶來了放射防護等一系列問題。由於檢查費用昂貴,目前在我國還不具備廣泛推廣的條件。4.酶聯免疫吸附測定 這是20世紀70年代開發的一項血清學新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免疫學的各個領域。在這種測定中,酶所起的作用與同位素在放射免疫測定中的作用一樣。形成的抗原-抗體-酶聯抗抗體復合物通過與基質的作用產生有色物質,可通過比色來推算標本中ige的含量。由於不用放射性同位素,它相對地簡單得多,所以已得到廣泛的推廣,並已被用來檢測特異性ige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