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讓我們解釋一下什麼是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以前曾稱為抗菌素,至今仍有人這麼稱法。抗生素是微生物產生的一類具有抑制或殺滅其他微生物作用的代謝產物。天然抗生素系原從微生物培養液中提取的化學物質,如青黴素、鏈黴素、金黴素等。然而也有的抗生素是從高等植物和動物組織中提取的,如小檗鹼和溶菌酶。還有些抗生素主要是用化學合成方法獲得的,如氯黴素和環絲氨酸等。目前世界上可供臨床應用的抗生素已不下350種,常用的有60~100種。因此,如何選用合適的抗生素是一個具有「戰略與戰術」意義的重要臨床問題,因為當前國內外濫用抗生素的現象十分嚴重,不僅造成經濟上的浪費,更主要的是使得不良反應和耐藥菌株不斷增加,而耐藥菌的增加與日趨嚴重,常常導致治療失敗。此外如細菌學診斷錯誤而造成選藥不當,或因劑量與療程不足,或給藥方法與途徑不妥,或聯合用藥不恰當等也都可造成治療失敗。
為此醫生們應切忌盲目迎合患者的心理,認為使用抗生素愈新愈好,抗菌範圍愈廣愈好,甚至價格愈昂貴愈好。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則是:
(1)必須根據臨床診斷,嚴格掌握適應證。凡屬可用可不用的儘量不用;除了考慮抗生素的抗菌作用針對性外,還必須充分估計藥物不良反應,體內過程尤其要考慮對肝、腎功能的影響以及與藥物治療效果的關係。
(2)抗生素的預防性應用也必須有明確的指征。為防止某一種或兩種病原菌的感染,只能針對性地選用某種抗生素。例如風濕性心臟病病人拔牙時應用青黴素g預防細菌性心內膜炎。
(3)嚴格控制聯合用藥。只有當嚴重的混合感染,病因不明而又危及生命的感染,一般抗生素不易滲入部位的感染等情況下才可使用聯合用藥。
因此,對於感冒若能不用抗生素最好不用。更不必求「新」,求「奇」,求「貴」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用抗生素是否愈新愈好,抗菌範圍愈廣愈好,價格愈貴愈好[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