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走路晚屬於運動發育落後,通常與骨骼的發育情況、遺傳因素、疾病因素和家庭培養環境等有關。
小兒的動作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一般在12至14個月時會走路,超過1歲半還沒有學會走路,就屬於走路晚。走路晚常見於以下原因:
1.骨骼發育情況:如果小兒在出生後並沒有及時注意補充微量元素,有存在缺鈣缺鋅的情況,就會導致骨質發育不良,軟弱,肌肉力量弱等,會引起走路晚,多戶外活動,曬太陽,合理添加輔食後,逐漸會得到改善,必要時可以查微量元素明確。
2.遺傳因素:與家庭遺傳導致運動發育遲緩有關,有少數孩子坐、立、走的時間都比較晚,找不到其他原因,則可能和家族遺傳有關。
3.疾病因素:如果小兒有存在一些疾病,比如說嬰兒肌肉鬆弛綜合徵,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或者存在一些大腦或神經發育方面的疾病,如腦癱,也會出現走路晚的現象。
4.家庭培養環境:父母不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走路環境,過度溺愛自己的孩子,外出都有家人長期抱著,缺乏學習走路的機會。
5.其他:小兒有畏懼心理,害怕摔倒,家長逼迫產生逆反心理或衣物太多導致運動不靈活等都有可能造成走路晚的現象。
如果孩子到1歲半還走不穩路,最好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父母越早發現問題,越早進行干預治療,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小兒走路晚是什麼原因[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