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孤獨六講》讀完了,感覺蔣勛先生真的是一個溫柔又通透的人,用一種冷靜到近乎冷漠的筆調把人生的各種問題進行解剖。
對於孤獨,我應該很有發言權了。因為性格的原因,我一直都喜歡獨來獨往。一開始會有些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擔心被人稱為「怪咖」,雖然已經被家人這麼評價過了。但漸漸地,我開始喜歡上了這種感覺,也適應了這種孤獨。孤獨從來都不等於寂寞,孤獨是一種客觀狀態,而寂寞是一種主觀情緒。《孤獨六講》中蔣先生認為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獨處的經驗也不能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我大部分時間都是獨處的,但我也沒有學會如何與別人相處,但卻慢慢學會開始如何「處於」人群中。
有一部分內向的人會有「社交恐懼症」,害怕與別人交往,處在人群中會感到緊張。中學時期的我也經歷過這樣的狀態,一個自我不斷內耗的煎熬。那時的我因為青春期發胖的外形和內向的性格而感到非常自卑,覺得父母和老師對我的關注仿佛都來自於我努力學習之後獲得的優異成績,自己本身並不值得任何人的喜愛。但長大之後才開始發現其實別人並沒有很在意另一個人,人都是自我關注的。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很多焦慮與不安都是自己腦子裡對現實過度解讀的看法,很容易讓我們畫地為牢。無論我們厭惡還是喜愛自己,這幅軀殼是唯一不會離開自己的,它將永遠陪伴著我們。
所以,讓我們在經歷破碎重整的過程中好好抱抱自己,找回被劈開的另一半吧。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讀孤獨六講有感[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