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瘤切除時應在其基底部正常組織內做切口,將瘤體組織連同骨膜完整切除,刮除相應的牙周膜,以防止復發,創口處可用牙周塞治劑保護。復發後仍按上述方法切除。如復發多次及時病變波及的牙無鬆動,也應將牙拔出,防止再發。
牙齦瘤是指發生於牙齦乳頭部位的炎症反應性瘤樣增生物。它來源於牙周膜及牙齦的結締組織,因其無腫瘤樣生物學特徵和結構,並非真性腫瘤,但切除後易復發。其病因主要是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復體等的刺激而引起局部長期的慢性炎症,致使牙齦結締組織形成反應性增生物。內分泌改變,尤其是孕期婦女易發生牙齦瘤。其主要的臨床表現為多發於唇頰側的牙齦乳頭,舌齶側較少,一般為單個發生。腫塊呈球形或橢圓形,大小不一,表面呈分葉狀。腫塊可有蒂如息肉狀,也可無蒂,基地寬。一般生長緩慢。較大腫塊可被咬破而發生潰瘍,出血伴發感染。長時間較大腫塊有時可以起牙周組織的破壞,引起牙齒鬆動。
其治療一般為手術或雷射切除。切除必須徹底,否則易復發。手術時應在其基底部正常組織內做切口,將瘤體組織連同骨膜完整切除,刮除相應的牙周膜,以防止復發,創口處可用牙周塞治劑保護。復發後仍按上述方法切除。如復發多次及時病變波及的牙無鬆動,也應將牙拔出,防止再發。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牙齦瘤如何切除[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