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都在擔心製造業外流,其實中國製造和美國製造比,最大優勢從不是巨大的,占據世界近半的產能,而是中國和外國之分後的效率,這才是中國製造的最大優勢,也是最大的長尾效應。
不明白這些,那些空想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在全世界,若要問最大的製造業國家是誰?答案無疑是中國。
為什麼。
首先從產值看,中國製造業產值是美國、德國和日本之和,這是總值優勢。
其次從規模看,中國生產的鋼、鋁、電量、路、橋、樓、鐵路、船、汽車等等等等,很多都占據了世界產量的50%以上,在很多門類上,只有中國和外國之分,其他國家統一稱呼為other
最後從體系看,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擁有全產業鏈體系的國家,全世界但凡有的產品,不管技術水平如何,我們都有。
這三大優勢疊加,促成了今日中國製造業的輝煌,但這真是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嗎?
其實也不是。
這點上,比較一個西方先進產品就懂了。
今日世界,美國是第一航空大國,波音飛機雖然最近問題不斷,依舊是最大最先進的航天設備供應商。
可波音公司造飛機的真實情況如何?那就是依賴全球化產業鏈。
在這個產業鏈種,美國生產發動機和設計,日本生產飛機機翼,德國生產起落架,瑞典生產陀螺儀…………等等等等,分工合作。
簡單說,造一架波音飛機需要涉及幾十個國家,多達數千家供應商,一整套全球供應鏈。
這一切,從正面看,可以說是波音公司擁有極強的產業鏈整合能力和上下游協調能力,甚至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能力。
但從側面來說,則凸顯了美國的真相。
這真相就是,依靠美國一個國家,他製造不出一架波音飛機。因為技術含量低的在美國生產成本太高,技術含量高的,美國不一定比得過歐洲,比如起落架和陀螺儀。
看上去強勢的美國,也需要全球產業鏈配置,才能完成高價值產品的製造。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效率低下,反饋不及時。
同樣的,我們還是以飛機來說。
如果波音飛機出了問題,需要修陀螺儀,那麼美國人需要聯繫瑞典人,需要修起落架,那麼美國人需要聯繫德國人。
可德國人和瑞典人又會悲催的發現,自己製造這些高端設備的鋼材或許來自盧森堡和日本,而盧森堡和日本用來製造材料的設備,或許來自法國。
這就讓維修和生產的周期不可避免的延長,也讓效率大打折扣。
如果出了小問題還好,如果出了大問題,光滿世界找部件,就要花去幾個月時間。
這才是美國製造的最大問題,產業鏈太長,效率低下,成本過高。
這樣的問題,幾乎涉及美國所有的主要優勢工業品類。
諸如汽車、汽車、航空、醫療器材、儀器儀表、軍備、晶片、軟體、化工幾乎都是如此。
失去了俄羅斯的化肥,美國也要感冒,失去了俄羅斯的航空站,美國人都上不了天,失去了歐洲的工業機械,美國也要停擺。
反觀中國,則完全不同。
歐美的技術封鎖,反而讓中國因禍得福。
這讓但凡中國致力於研究出來的產品,就都建立在完全的自主研發基礎上。
這自主就是完全自主,以能自產所有部件為目標,目的就是為了防止被卡脖子。
這因禍得福讓中國研究生產的產品,價格更低,競爭力更強,也更有全產業鏈優勢。
諸如鋼、鋁、發電、特高壓、高鐵、造船這樣的技術門類,中國幾乎都能實現所有部件國產。
於是中國製造擁的最大優勢出現了。
那就是物流體系、技術標準、人員對接等方面效率高,成本低,這一切,在藉助龐大的國內市場,就有了其他地方沒有的規模優勢。
一個東西,造1000個和100000萬個成本是完全不同的。
基於此,才有了一個真相的出現。
那就是,中國但凡在自主研究成功的產品上,實現了自主研發,就能依靠區域整合優勢,成本優勢,規模優勢,讓國外同行徹底完蛋。
這才是最強大的地方,也是最讓人無語的地方,更是我們被稱呼為已開發國家粉碎機的根源。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切,答案是被迫的啊!
要是技術開放了,我們不也沒那麼麻煩,搞這些嗎?
當然,現在我們依舊有短板,短板也都是需要技術積累的行業。
諸如晶片啊,工業設計軟體啊,豬晶片(種豬)啊之類就是如此,至於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已經在行動了。
- 政治問答
- 答案列表
中國製造的最大優勢是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