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春秋戰國時期的渤海郡鄚(今雄縣鄚州鎮)人。扁鵲是古代神醫,生卒年不詳,姬姓,秦氏,名越人。扁鵲曾居住在中丘蓬鵲山(蓬山、鵲山的通稱)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於鵠詩《秦越人洞中詠》有記),從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飲以山巔「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醫術。
扁鵲是哪個朝代的哪裡人。
扁鵲初次醫治好了趙簡子的五日不醒之症,趙簡子便賜其蓬鵲山田四萬畝於扁鵲,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鵲山之首,扁鵲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飛天然石鵲和靜觀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趙人視秦越人為吉祥喜鵲一般,而尊稱其為「扁鵲」,即「在趙者名扁鵲」
後扁鵲游醫虢國,巧醫虢太子「屍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棄國來到蓬鵲山太子岩,從醫扁鵲游,採藥於是山。扁鵲在咸陽遭秦太醫李醯妒忌殺害,蓬鵲山趙人不遠千里,從咸陽抱回其頭顱,葬在山下,將焦子村和郎家莊合二為一改叫「神頭村」,自此,建廟立祠,世代奉祀。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法: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應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扁鵲是哪個朝代的哪裡人[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