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要做的事情有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植樹、放風箏、掃墓祭祀、插柳、拔河、射柳、鬥雞、蠶花會,清明節在歷史發展中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清明節的由來
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地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清明節要做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