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的西北戰事是為了保密並削弱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西北戰事是雍正四年,雍正皇帝籌劃用兵西北,為求保密並削弱內閣、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密旨由怡親王允祥、大學士張廷玉、蔣廷錫於內廷密籌辦軍需,雍正七年,清軍大舉征伐西北兩路,六月初十正式設立軍需房於隆宗門內,公布密辦軍需人選,選內閣中謹慎縝密者入值,以處理緊急軍務,旋即改稱辦理軍需處或軍需處,再改稱辦理軍務處、軍機房。雍正八年,始稱軍機處,以張廷玉、蔣廷錫、馬爾賽入值辦理一切事務,成為定製。雍正十年三月,正式定名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並由禮部鑄造印信,用「辦理軍機印信」字樣,「並行知各省及西北兩路軍營」,由於軍機處本是一個非常的臨時機構,自誕生之日起就擺脫了正式官僚體系的壅滯、繁瑣的毛病,非常適合皇帝加強君權的意願,所以,在準噶爾戰事平定之後,按理應裁撤軍機處,但結果非但不將其撤銷,反而進一步擴大了軍機處的權力,使其超越議政王大臣會議、內閣,成為最主要的政治核心。
- 情感問答
- 答案列表
雍正年間的西北戰事是什麼原因[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