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句老話,叫做「寧跟討飯的娘,不跟當官的爹。」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跟在親生母親身邊,孩子才不會遭罪。
母親願意為了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有母親的,就有孩子的,沒有母親的,還會有孩子的。
而當父親的就不可靠了,老婆沒了,他會再娶,孩子與前途,他會選前途。
我覺得,這種現象,其實與傳統社會賦予男性的角色意識有關。
男人從小便會被長輩教導,你是個男子漢,是家中的頂樑柱,是國家的棟樑。
在單位,領導會對男性員工說,你要有責任意識,擔當意識。
在社會上,人們評價一個男人的行為,什麼道理都不用論述,只問一句話「你還是個男人嗎?」便可以將這個男人徹底打敗。
你與老婆吵架?你還是個男人麼?和女人斤斤計較。
你的老婆孩子與別人吵架?你還是個男人嗎?老婆孩子都保護不了。
酒桌上不喝酒?你還是個男人嗎?酒都不喝。
買東西討價還價?你還是個男人嗎?這麼小家子氣。
一個男人,若是天天窩在家中看孩子做飯,而讓妻子出去謀生掙錢,在中國傳統觀念中會被人看不起,甚至會被叫做「吃軟飯的」
所以說,男性的社會角色定位比較強大,於是養育子女的事情,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我其實挺反感網絡上一些關於女性的「毒雞湯」文章。
這些文章,用網絡上的個例事件,以偏概全地煽動公眾(尤其是女性)的情緒。
這些文章的最大特點就是:一講到女性的不幸,就一定要用男人的不負責來襯托。
產婦自殺了,就寫「不到產房門前,你不知道你嫁給了什麼樣的渣男」
演員張雨綺刀砍第三任老公了,就寫「挑男人不行,打渣男不錯」
聽大s說丈夫不給剝蝦自己就不吃,就寫「大s最厲害的馭夫術,你要學會手把手教男生怎麼愛你」
在這些「毒雞湯」建造的邏輯世界中,男人不是渣男就是直男癌,女人永遠不要對他們心慈手軟。
男女之間沒有愛,只有計,沒有情,只有術。
其實,我倒也理解這些文章的流行原因。
自媒體文章,閱讀量第一,若沒有非黑即白的情緒煽動,沒有誇張憤怒的敵我矛盾,如何能吸引天真讀者的關注。
只可惜,那些被「毒雞湯」煽動起恨男人情緒的女性,以為作者是替她們痛快說出心裡話的代言人,卻不知自己做了人家商業世界裡的免費勞動力。
在這些文章的影響下,一些女性對男人發自內心地產生了厭惡,凡事都愛對男人考驗考驗,而男人的表現稍微不合格,就感嘆「天下的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
到頭來,人家掙得盆滿缽滿,你卻被教的看哪個男人都是弱智、白痴、色鬼、人渣。
男性與女性,在社會中處於不同分工,因為天然的基因不同,在做選擇時註定會有差異。
女性偉大,拼了職場還要照顧家庭,可男性同樣一直不都在面臨「忠孝不能兩全」的選擇困境嗎?
當然,社會上確實渣男很多,這些渣男的所作所為,不但女性痛恨,正常的男人也一樣會不齒。
但是,利用家庭分工和社會角色不同,情緒化地挑撥女性和男性彼此的對立,這樣除了讓一些女性看起來解氣外,實在沒有一點好處。
畢竟,絕大多數女性們,都要與自己的丈夫相伴一生。而絕大多數的丈夫們,也都是勤奮工作踏實顧家的普通男人。
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少些計謀,多謝坦誠,求同存異,共度一生。
這樣的夫妻,才會擁有幸福的家庭。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寧跟討飯的娘,不跟當官的爹是什麼意思[朗讀]
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在如今的年代,離婚也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而在以前社會,婦女一旦離婚就會得到另眼相看,畢竟在那以男為主的封建社會,婦女自然沒有什麼地位。
但不管怎麼樣,就算在以前的時代,也有離婚的事情發生,那麼子女到底是跟隨父親還是母親好呢?在民間各種說法和討論也有,但是,在農村民間流傳的俗語卻是:「寧要討飯娘,不要做官爹」,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寧要討飯娘,不要做官爹: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父母離異後,寧可選擇討飯的娘,也不要選擇做官的父親。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點:父親雖然做了官,但是父親畢竟是個男人,在性格上會有粗枝大葉,不會關懷體貼到位,而母親則不一樣,能讓孩子感覺到冷暖,就算手裡只有一塊麵包,也會把這塊麵包全部給了孩子吃。
第二點:父母離異後,男人由於家庭經濟較好,再加上家庭的約束,還是會再娶的,如果孩子跟隨父親,就會有後媽,而有些後媽表面上和孩子相處融洽,但暗地裡可能會對孩子不好。
可是跟隨母親則不一樣,母親嫁人後,就算再生了小孩子,那麼也會平等對待前夫的孩子,畢竟手心手背也都是肉,也都是從一個娘肚子裡生出來的。
第三點:做父親的雖然有錢有權,但是給子女的卻是更多的金錢,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卻是陪伴和父母親的情誼,在這個年紀,雖然做官的父親能滿足小孩太多的意願,卻忽略了孩子情感的真正需求,很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走偏。
而跟隨母親的話,則時常有母親的教導和陪伴,讓孩子感覺到了母親的溫馨,讓孩子有了家的感覺,從而不至於將來走向不良之路。
這就是農村俗語:「寧要討飯娘,不要做官爹」的說法。其實,不管孩子選擇誰,都對其成長是有影響的,所以,做父母親的在對待婚姻問題上,一定要慎重選擇,不要輕易離婚,最後受傷更多的可能是無辜的孩子。
對此,你怎麼看呢?你覺得父母離異後,孩子是跟隨母親生活好還是父親生活好呢?
但不管怎麼樣,就算在以前的時代,也有離婚的事情發生,那麼子女到底是跟隨父親還是母親好呢?在民間各種說法和討論也有,但是,在農村民間流傳的俗語卻是:「寧要討飯娘,不要做官爹」,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寧要討飯娘,不要做官爹:從字面意思上來說,就是父母離異後,寧可選擇討飯的娘,也不要選擇做官的父親。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點:父親雖然做了官,但是父親畢竟是個男人,在性格上會有粗枝大葉,不會關懷體貼到位,而母親則不一樣,能讓孩子感覺到冷暖,就算手裡只有一塊麵包,也會把這塊麵包全部給了孩子吃。
第二點:父母離異後,男人由於家庭經濟較好,再加上家庭的約束,還是會再娶的,如果孩子跟隨父親,就會有後媽,而有些後媽表面上和孩子相處融洽,但暗地裡可能會對孩子不好。
可是跟隨母親則不一樣,母親嫁人後,就算再生了小孩子,那麼也會平等對待前夫的孩子,畢竟手心手背也都是肉,也都是從一個娘肚子裡生出來的。
第三點:做父親的雖然有錢有權,但是給子女的卻是更多的金錢,而孩子真正需要的卻是陪伴和父母親的情誼,在這個年紀,雖然做官的父親能滿足小孩太多的意願,卻忽略了孩子情感的真正需求,很容易讓孩子的性格走偏。
而跟隨母親的話,則時常有母親的教導和陪伴,讓孩子感覺到了母親的溫馨,讓孩子有了家的感覺,從而不至於將來走向不良之路。
這就是農村俗語:「寧要討飯娘,不要做官爹」的說法。其實,不管孩子選擇誰,都對其成長是有影響的,所以,做父母親的在對待婚姻問題上,一定要慎重選擇,不要輕易離婚,最後受傷更多的可能是無辜的孩子。
對此,你怎麼看呢?你覺得父母離異後,孩子是跟隨母親生活好還是父親生活好呢?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