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開頭,駢句,是對偶的修辭手法,即開篇以山水起興,引入正題,為以後的陋室歌頌功德埋下了伏筆,做了鋪墊,是一個引子,山可以不在高低,水可以不在深淺,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說明了作者是有遠大志向的。
2、結尾,省略句,引古人之言,從而增強了文章說理的可信性和說服力,收束全篇,說明陋室不陋,表達了他對當時封建禮教的最高道德品質的追求,用聖人肯定的操守來規範要求自己,也許就是劉禹錫對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最高要求。
3、劉禹錫,字夢得,河南洛陽人,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為中山靖王劉勝,唐朝文學家,哲學家,有詩豪之稱,劉禹錫貞元九年,進士及第,初在淮南節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記室,為杜佑所器重,後從杜佑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末,與柳宗元,陳諫,韓曄等結交於王叔文,形成了一個以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集團,後歷任朗州司馬,連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禮部郎中,蘇州刺史等職,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卒年七十,贈戶部尚書。
4、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陋室銘 的開頭和結尾採用了什麼手法?這樣的寫有什麼作用[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