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三大層五小層分解及作用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平均厚度為0.2毫米,根據細胞的不同發展階段和形態特點,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
角質層:由數層角化細胞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體液外滲和化學物質內侵。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於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於此值,皮膚則乾燥,出現鱗屑或皸裂。
透明層:由2~3層核已死亡的扁平透明細胞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電解質、化學物質的通過,故又稱屏障帶。此層於掌、跖部位最明顯。
顆粒層:由2~4層扁平梭形細胞組成,含有大量嗜鹼性透明角質顆粒膚。顆粒層里的扁平梭形細胞層數增多時,稱為粒層肥厚,並常伴有角化過度。顆粒層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棘細胞層:由4~8層多角形的棘細胞組成,由下向上漸趨扁平,細胞間借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
基底層:又稱生髮層,由一層排列呈柵狀的圓柱細胞組成。此層細胞不斷分裂(經常有3%~5%的細胞進行分裂),逐漸向上推移、角化、變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層,最后角化脫落。
皮膚三大層五小層的作用
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表皮又可分成角質層和生髮層兩部分。
一、表皮位於皮膚最外層,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由外胚層分化而來,皮膚附屬器藉此發生。表皮包括角質形成細胞、黑素細胞、朗格漢斯細胞及梅克爾細胞。表皮最重要的作用是形成機體的外部屏障,同時尚有吸收和免疫功能。
二、真皮主要由成纖維細胞及其產生的纖維、基質構成,並有血管、淋巴管、神經、皮膚附屬器及其他細胞成分。通過其合成的細胞因子互相調節,對免疫細胞的活化、遊走、增殖分化,免疫應答的誘導,炎症損傷以及創傷修復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當細菌入侵時也可在此引起炎症反應和超敏反應。真皮一般厚1~2mm
三、角質層是表皮最外層的部分。主要由 10 至20 層扁平、沒有細胞核的死亡細胞組成。當這些細胞脫落時,底下位於基底層的細胞會被推上來,形成新的角質層。
四、生髮層在角質層的下面,生髮層細胞有很強的分裂增生能力,它增生的細胞逐漸向表層推移,形成表皮的各層細胞。生髮層中有一些黑色素細胞,能產生黑色素。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膚,黑色素增加,皮膚顏色就變得黑些。
擴展資料
皮膚分為表皮和真皮。表皮是皮膚的淺層結構,由復層扁平上皮構成。從基底層到表面可分為五層,即基底層、棘層、顆粒層、透明層和角質層。
一、基底層:位於表皮的最深層,借基膜與深層的真皮相連。基底層是一層矮柱狀上皮細胞。矮柱狀上皮細胞之間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顆粒能夠吸收紫外線,使深層組織免受紫外線輻射的損害。基底層的細胞分裂比較活躍,不斷產生新細胞並向淺層推移,以補充衰老、脫落的角質細胞。因此,也稱生髮層。
二、棘層:位於基底層的淺面,由4-10層多邊形細胞組成,細胞較大,由許多棘狀突起,胞核呈圓形。
三、顆粒層:位於棘層的淺面,由2-3層梭形細胞組成。胞質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質顆粒。普通染色呈強嗜鹼性,胞核較小,染色較淡。
四、透明層:位於顆粒層的淺面,由2-3層無核的扁平細胞組成。胞質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質,它由顆粒層細胞的透明角質顆粒變性而成。
五、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淺層,由幾層到幾十層扁平無核角質細胞組成,細胞質內充滿嗜酸性的角蛋白,對酸、鹼,摩擦等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角質層的表面細胞常呈小片脫落,形成皮屑。
皮膚五大層分別是什麼?
1.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構成。
2.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由外向內可分為5層,分別是角質層、透明層、顆粒層、棘細胞層和基底層。
3.真皮,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構成。接近於表皮的真皮乳頭稱為乳頭層,又稱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真皮深層。
4.皮下組織,在真皮的下部,由疏鬆結締組織和脂肪小葉組成,其下緊臨肌膜。皮下組織的厚薄依年齡、性別、部位及營養狀態而異。皮下組織有防止散熱、儲備能量和抵禦外來機械性衝擊的功能。
- 夫妻問答
- 答案列表
皮膚三大層五小層分解及作用 皮膚三大層五小層的作用[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