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症型頸椎病是中醫的一種診斷,指由於頸椎勞損、退變、外傷等要素造成氣血瘀滯、經絡痹阻,表現為頸肩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有力、頭暈、噁心、耳鳴、頭痛等症狀。中醫治療痹症型頸椎病以祛風除濕、散寒止痛、活血通絡為主,可採用中藥內服、外用、針灸、推拿等方法治療。
中藥內服
依據中醫辯證施治準繩,痹症型頸椎病可分為風濕寒痹、瘀血阻滯、肝腎缺乏等不同證型,區分採用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肝腎等治法,給予不同的中藥方劑。
外用
將一些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止痛作用的中藥製成藥膏、藥酒,塗擦在頸部或患處,以緩解疼痛。
針灸療法
以頸項部及上肢的穴位為主,經過針刺或艾灸,可以起到舒筋活絡、通經止痛的作用。
推拿療法
經過推拿手法作用於頸部及肩背部,可以緩解肌肉緊張,促進部分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在啟動中醫治療的同時,還可以配合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等,以提高療效,減輕症狀。同時,日常生活中應留意堅持正確的姿態,防止長時期伏案任務,啟動適當的頸部鍛鍊,以預防頸椎病的出現。
- 健康問答
- 答案列表
如何治療痹症型頸椎病[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