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試叫科舉。除了殿考還有鄉試、會試。
鄉試,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一次,又稱為大比。由於是在秋季舉行,又稱為秋闈。參加鄉試的是秀才,秀才在參加鄉試之前先要通過本省學政巡迴舉行的科考,成績優良的才能選送參加鄉試。鄉試考中後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
會試,在鄉試後的第二年春天在禮部舉行,所以會試又稱為禮闈、春闈。參加會試的是舉人,取中後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會試後一般要舉行複試。各種考試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試帖詩。八股文題目出自四書五經,略仿宋代的經義,但是措辭要用古人口氣。結構有一定的程式,字數有一定的限制,句法要求排偶,又稱為八比文、時文、時藝、制藝。
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
- 生活問答
- 答案列表
古代的考試叫什麼 有殿考,還有什麼[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