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司馬遷不知道甲骨文,就連老子、孔子都不知道甲骨文,甚至周朝的人都不知道甲骨文。要知道,周朝前期還在零星使用甲骨文,這就蹊蹺了。
其實,原因很簡單。甲骨文不是社會使用的文字,它只用來宮廷占卜的和巫師祭祀的,範圍有限,使用的人很少(主要是巫師),材料也獨特;每一片甲骨,經過「驗辭」這個程序之後,它的「一次性功能」也就終結,密不外傳,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年)的集中,就埋於地下。而當時社會面上使用的文字是簡冊文字,教育、交流、管理、文化、誓盟、契約、合約等一切社會活動,尤其是史官記事,都使用簡冊文字。《尚書》里就說:「唯殷先人,有典有冊」,甲骨文里就有「簡冊」、「典冊」、「刪」、「刊」、「聿(筆)」、「書」這些字,許多甲骨文字形都呈現出縱向的細長形,正是受簡冊形制的影響。史書里有「占卜」的記載,卻沒有「甲骨文」的片言隻語的記載,更沒有一片甲骨留存於世。代代相傳的是簡冊文字。所以,中國的文化並沒有因為甲骨文的失傳而中斷,中國的文化正是由於簡冊文字傳承下來了。老子當年做周朝的國家檔案館館長,他面對的就是滿架子的簡冊,而沒有一片甲骨;孔子整理國故《詩》、《書》、《禮》、《易》、《樂》,面對的也是一堆一堆、一捆一捆的簡冊。司馬遷出自史官世家,也沒見過半片甲骨。簡冊一代一代傳了下來,儘管可能「韋編三絕」,但可以重新整編、刻寫。
甲骨文因其是專門文字,使用人口少,使用範圍窄,使用時間短,使用之後集中保存,秘不示人,並定期掩埋,所以在整個漢字發展過程中僅僅是個插曲,影響極為有限。隨著商周王朝的覆滅,它僅有的一點記載功能也徹底埋沒。真正一脈相承地傳承中國文化的應該是簡冊文字。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為什麼司馬遷不知道甲骨文的存在[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