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性條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ing):由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命名,是一種由刺激引起的行為改變.操作條件反射與經典條件反射不同,操作條件反射與自願行為有關,而巴甫洛夫條件反射與非自願行為有關。
- 文化問答
- 答案列表
條件效果論:經典性條件作用理論舉例[朗讀]
效果研究:(1)20世紀20年代-30年代,魔彈論,又稱皮下注射論,強調傳播(宣傳)的絕對效果,受眾就像應聲而倒的靶子.(2)20世紀40-50年代,有限效果論,(3)20世紀60年代之後,適度效果論和強效果論。
主要觀點:(1)把重點放在外在的行為之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動機、需要的滿足等內在心理方面.(2)強調環境條件和刺激,但並不否認人們具有需求、價值、信念等內在的自我激勵機制(3)先行的刺激——反應行為——行為的結果.(4)如果一個人做出組織所希望的行為,那麼組織就與此相聯繫提供強化這種行為的因素;如果做出組織所不希望的行為,組織就應該給予懲罰,據此,就讓組織成員學習組織所希望的行為並促使組織成員矯正不符合組織要求的行為.因此,也把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稱為強化理論或行為學習理論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您。
摘抄:基數效用論和序數效用論的異同兩者都是研究消費者行為的一種理論.後者是效用=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獲得的滿足程度,它是衡量消費效果的綜合指標.基數效。
教師資格證書條件:1;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可以申報幼師、小學教師、初級中學或初級職業學校教師資格2: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可以申報高級中學教師資格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資格3:具備各類中等職業學院畢業及其以上學歷,同時具備相當助理工程師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或者中級以上工人技術等級可以申報:中等職業學校實習指導教師資格、、、、、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