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初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名永安宮,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太上皇李淵而修建的夏宮,也就是避暑用的宮殿,貞觀九年(635年),李淵病死於大安宮,夏宮的營建工程也就此停工。李淵去世後,改稱為大明宮,又稱東內。在高宗龍朔時期,經過大規模營建,大明宮才算基本建成,更名為蓬萊宮,併入住其中。咸亨元年(670年)宮殿再次改名為含元宮,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大明宮。此後大明宮尚有多次營建和葺修,如玄宗開元元年(713年)曾修大明宮,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十三年又曾二次增修大明宮宮殿。
自唐高宗開始,大明宮成為大唐的統治中心,先後有17位唐朝皇帝在此處理朝政,歷時達234年。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中唐和晚唐時朱?和黃巢先後據此稱帝。唐僖宗時,大明宮屢遭兵火,最終於乾寧三年(896年)被燒毀,數年後,因為戰備的原因,宮殿的遺蹟也都被拆除,此後便成為一片廢墟。
- 藝術問答
- 答案列表
大明宮的歷史[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