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農曆三月十八日,大明朝最後一天,闖賊鋪天蓋地的攻擊北京城。
在此國破家亡的緊要關頭,錦衣衛最大的頭頭,都指揮使駱養性,閒坐家中靜觀其變,等待投機。其餘錦衣衛亦大多數有樣學樣。
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自發奮勇的帶領一些錦衣衛忠烈之士,於崇文門殺敵,視死如歸。
其實到了這個時候,局勢偏向闖賊,人心浮動,朝中大臣多數認為大明氣數已盡,不值得再去為其拚命。如李國禎、成國公朱純臣、保定侯梁世勛、武定侯郭培民、陽武侯薛濂、永康侯徐錫登、鎮遠侯顧肇跡、懷寧侯孫維藩並子光祖、耀祖、恃平侯郭振明、永寧侯王長錫、清平侯吳遵周(時掌都督印)、新建伯王先通、安卿伯張光燦、遂安伯陳長衡、英國公蔭襲張世澤、錦衣衛僉事田弘祚等等,他們大多數在家中靜待時勢。
李若璉無法號令那些投機的大臣去為大明盡忠,他只得一個人捨身赴死投向戰場,以手中的繡春刀,血染錦衣。
突然,一群回族人打開了廣寧門,外城陷落;正在城頭激戰的李若璉心如死灰,對皇城方向跪地叩頭,大聲痛哭,之後他起身撕下一塊布,用血手寫下一行絕命詞:「死矣!即為今日事;悲哉!何必後人知!」署名後整理好衣冠朝服,向皇城方向再拜九下,用布條結繩,上吊而死。
那時候,明朝大勢已盡,他明明可以學駱養性靜坐家中,做個投機分子的,但他毅然決定赴死,那視死如歸的精神與聖賢所說的大義相合:「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李公千古!晚輩涕泣拜上。
- 歷史問答
- 答案列表
明朝年間著名的錦衣衛[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