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編程不等於一定要當碼農。現在小孩基本上都會學一兩門特長,比如鋼琴、書法、足球等,但不等於他以後要當音樂家、書法家或運動員。同樣,學編程不等於一定要當程式設計師。少兒編程教育培養的是編程的思維方式。
分解——把複雜的大問題,拆解成更可執行的小問題的能力。
一個複雜的問題,看起來千頭萬緒沒有思路,但編程者需要把它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問題,再進行逐個擊破。這種思維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處處都用得著。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做事情是有條不紊的。比如同樣面對一個複雜的問題,分解能力好的孩子會將其分解成每一個可以操作、可處理的小問題,一個一個小問題搞定了,大問題也就解決了,即使最後不一定能完全解決,也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的進展;而沒有分解的耐心和能力的孩子,遇到難題時則可能腦子一團亂麻。
整合——找出重複模塊,高效解決細分問題的能力。
在編程的過程中,孩子得一直在做這樣的訓練,發現一些可以重複的單元,把它整合起來,讓計算機去重複它。即 「找規律」。
這種能力關鍵之處在我們需要找出問題中相似的模塊,進而將新問題變成了老問題,在經驗庫里搜索以往的類似問題及解決方法並套用解決,這是高效解決細分問題的最佳方法。
分析——邏輯思維能力。
調試糾錯——耐心、觀察力、專注力、抗挫折的能力標題。
任何事情都很難一次就完成得盡善盡美,程序運行起來發現有問題,這時就需要孩子去尋找出錯的地方,並將它一點一點去改正。
然而,實際上程序中很多問題都不是一下就能找到的,常常需要從頭到尾把程序的運行順序一步一步地跟走一遍,觀察每一步的運行結果(專業術語叫「單步調試」)。這需要很多的耐心、觀察力和專注力。
當調試經驗豐富之後,他更關注於提高自己糾錯的技能,而不是害怕、迴避或者掩蓋錯誤。比如孩子會在寫程序時給那些「可能有錯」的地方先做個標記,方便回頭來檢查糾錯。孩子會越來越懂得,有錯很正常,只要能把它找出來,改正就好。這對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也是一種磨練。
總之,要是你問我,孩子有沒必要學編程,我會很肯定地回答:有必要!因為它的確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
- 職場問答
- 答案列表
少兒編程主要培養孩子什麼的[朗讀]
加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