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呼籲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總書記深入闡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意義,深入闡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要求全黨同志實現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習黨史、理解思想、實事、開設新局,以昂揚的姿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設黨百周年。通過深入研究《中國共產黨簡史》,圍繞新民主主義時代的歷史,結合工作實際,我談了一些經驗。
堅持黨史學習,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曾經說過:丈夫以銅為鏡,以正衣冠的歷史為鏡,可以知道興替。毛澤東同志說:不明確黨的歷史,不明確黨在歷史上走的路,就不能更好地工作。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可哭的章節,是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拓天地的重大事件。從此,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有主心骨、領導。回顧過去的奮鬥,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歷史是不懈奮鬥的歷史、思想的探索歷史、自己的建設歷史,我們黨志願實踐初心的使命,創造困難的道路藍線創業,創造輝煌的未來,帶領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裕到強大的飛躍。沐浴世紀春風,我黨堅持釋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統一,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的明天,我們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用黨的奮鬥歷史和偉大成果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榮耀傳統和優秀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發智慧,鼓勵品格,從黨的優秀歷史中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成果,發生歷史變革進程,深入學習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黨的創新理論。
二、加強負責人,不斷提高政法工作效果。
黨的百年歷史是共產黨人實際工作、務實為民的歷史。無論是幹革命、建設、改革,還是防止洪水、地震、疫情,我們黨都克服困難,為民帶來利益。正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不斷解決大眾的緊急憂慮問題,我才能始終獲得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支持,使人民創造奇蹟。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牢牢把握工作主導權,確保各項工作推進有序。
(一)做好新時代的黨建工作。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和政法重點工作,以規範黨組織建設為線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不斷加強黨支部凝聚力。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每月召開支部委員會,制定理論學習月計劃,不斷鞏固責任,完善機制加強保障,進一步改變幹部作風,提高黨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採取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學習、黨員大會等機會,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多形式、多元化的黨史學習。充分利用學習強國、三晉先驅app、幹部在線教育平台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及時跟進學校、全面系統學、深入細緻學習。三是加強黨風。堅決貫徹全面嚴格管理黨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任,始終約束黨章黨紀黨規,保持清潔,堅決不踩紅線,不接觸底線。
(二)抓住新時代的社會管理。
堅持以平安建設為線索,推進三零部門創建和訪問工作控制新舊行動,落小部門,壓實責任,前進關口,工作下沉,穩步推進新時代的社會管理工作。一是建立三零機構。要充分發揮網格工作人員、群防群治隊伍的能動作用,及時掌握苗頭性、警告性信息,加強矛盾糾紛的調查解決和風險危險的調查整理,將矛盾糾紛、風險危險、突出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要以高標準整理基礎文件資料,採取硬措施解決矛盾糾紛、風險危險調查、治安預防管理體系建設、疫情預防管理、宣傳教育等工作,引領全縣三零機構深入推進工作。二是維持政治安全。要加強網絡信息的收集,嚴格防止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各種滲透破壞活動,堅決防止色彩革命、宗教滲透等重大風險。要加強巡邏監督,對重點場所進行巡邏監督,對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和人員進行現場訪問和電話交流,防止非法集會,防止海外宗教組織滲透到我縣。要加強宣傳工作,堅持以宣傳教育為基礎工作,積極開展法治宣傳、保密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幹部群眾的保密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法律法規的自覺性。三是推進黑色清除常態化。特別鬥爭的收官不等於清除黑色,堅持穩定的工作基調,認真貫徹上司的決策配置,自覺承擔政治責任,堅定鬥爭意志,著重於重點力量,堅持共同管理,標本兼治,堅定工作措施,切實形成清除黑色的強大合作力,促進清除黑色的常態化。
(三)提高執法司法規範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不斷糾正執法司法理念,改善執法司法風格,全面提高執法司法質量和信譽,不斷深入發展各項工作,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一是認真開展紀律作風整頓。結合《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自我調查改革回顧,全面調查本部門本系統政法隊紀律風格存在的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堅持目標治療、分類措施,鞏固整治責任,從補充短板、加強監督、健全制度等層面提出對策措施。二是嚴格把握有關法律的訴訟信訪問題。頂級自己抓住,嚴格遵循確保責任執行的誰負責的工作原則,執行領導承包事件的工作責任制,事件落實,事件有結果。
三、推進教育整頓,不斷加強政法團隊建設。
作為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我黨從誕生之日起就非常重視自己的建設,在新民主主主義革命時期,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嚴治黨的概念,但從嚴治黨的豐富和艱苦探索開始,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本次政法隊整頓是我們政法戰線全面嚴格管理黨治警察的重要措施。
政法隊整頓開始了。
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協同努力下,我縣教育整頓工作「三大責任」落實有力,「三項教育」紮實開展,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政法系統在編在職幹警全員參加教育整頓,全縣教育整頓總體進展有序、開局良好。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認識教育整頓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理解習近平總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更加精準把握當前全縣政法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查糾整改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整頓動真碰硬、觸及要害、見到實效的中心環節,也是時間最長、任務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個環節,問題查糾深不深入、整改徹不徹底,直接決定著教育整頓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查糾整改環節,我們要主動將黨的領導貫穿於工作謀劃、決策部署、推動落實的全過程,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自覺,堅決杜絕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帶頭抓緊、抓嚴、抓實每一項工作;要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完成好、落實好;要增強做好教育整頓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刮骨療毒的決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徹底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同時,對於教育整頓工作不認真、有關要求落實不到位、虛於應付走過場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以最嚴格的標準打贏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場硬仗,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通過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深入學習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增強學習的鑽勁、擔當的幹勁、工作的闖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苦幹實幹,扎紮實實做好維護全縣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各項工作,為推進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研討發言稿[朗讀]
為紮實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根據本院《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施工作方案》,3月19日,市五中召開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學習研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王姝主持會議,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唐文,執行管理處處長蘭建恆、立案庭副庭長陳雯雯、刑二庭副庭長梁婷圍繞專題進行研討發言。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二級巡視員、全體中層領導幹部共60餘人參加會議。
集中學習的內容主要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原文。
陳敏爾書記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原文。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唐文副院長發言要點: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正確認識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才能增強底氣、骨氣,形成愛黨愛國的理性認同。作為黨員幹部學習歷史、領悟歷史,把黨史、新中國史學好,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正確理解「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一深邃的哲學問題,真正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厚植愛黨愛國情懷。知黨史、新中國史,要真正體悟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要深刻理解黨的初心使命,保持政治定力,增強愛黨愛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要真正把准歷史前進的脈絡,融入時代主題,增強愛黨愛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蘭建恆處長發言要點:
延安精神是中央紅軍長徵到陝北的13年里,黨中央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抗日戰爭、反摩擦鬥爭、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形成的具有體系性的觀念和作風,其內涵可以提煉為:一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四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我們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延安精神,從中汲取力量,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行動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陳雯雯副庭長發言要點: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根據地處於危急之時,用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就義和矢志不渝形成了信念堅定、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的井岡山精神。通過對井岡山精神的重新學習進一步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法官,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做到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梁婷副庭長發言要點:
爆發於民族危難之際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中國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力量,巴黎和會又使他們看清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壓,五四運動帶著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姿態登上歷史舞台,不僅留下了偉大的五四精神,而且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準備。作為人民的青年幹警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對「業之重者」篤定於行,以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為標尺,不斷提升審判質效和公信力。
集中學習的內容主要有: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原文。
陳敏爾書記在全市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原文。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中「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在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唐文副院長發言要點: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正確認識中國的歷史和現實,才能增強底氣、骨氣,形成愛黨愛國的理性認同。作為黨員幹部學習歷史、領悟歷史,把黨史、新中國史學好,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正確理解「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這一深邃的哲學問題,真正做到常懷憂黨之心、為黨之責、強黨之志,厚植愛黨愛國情懷。知黨史、新中國史,要真正體悟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要深刻理解黨的初心使命,保持政治定力,增強愛黨愛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要真正把准歷史前進的脈絡,融入時代主題,增強愛黨愛國的思想和行動自覺。
蘭建恆處長發言要點:
延安精神是中央紅軍長徵到陝北的13年里,黨中央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抗日戰爭、反摩擦鬥爭、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形成的具有體系性的觀念和作風,其內涵可以提煉為:一是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二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四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作為黨員領導幹部,我們要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發揚延安精神,從中汲取力量,切實把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到行動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陳雯雯副庭長發言要點: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寧岡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在革命根據地處於危急之時,用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就義和矢志不渝形成了信念堅定、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的井岡山精神。通過對井岡山精神的重新學習進一步深刻體會到,作為一名法官,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弘揚井岡山精神,就是要做到真正信仰馬克思主義真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自覺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梁婷副庭長發言要點:
爆發於民族危難之際的五四運動,是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中國先進的青年知識分子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力量,巴黎和會又使他們看清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欺壓,五四運動帶著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姿態登上歷史舞台,不僅留下了偉大的五四精神,而且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準備。作為人民的青年幹警繼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就是要對「業之重者」篤定於行,以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需求為標尺,不斷提升審判質效和公信力。
同志們: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黨課主題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時期的時間跨度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這裡既然講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釋一下這個「新」的含義。所謂「新」,是相對於17-18世紀歐美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總的來說所謂「新」主要含義指: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革命理想(社會主義)。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按照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的客觀發展模式,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介紹,將從其發生的歷史背景、革命歷程、偉大意義三方面來展開,其中,對第二部分革命歷程四個時期階段的介紹是本次分享內容的重點。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曾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然而,從1840年西方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喪失獨立的地位,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反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統治,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撓的鬥爭,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五四運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爆發的。
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隨著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的不斷入侵,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軌道,使社會性質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隨著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武裝入侵和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割占和強行租借土地,劃分勢力範圍,駐紮軍隊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和政治上完全獨立的地位。同時,通過索取戰爭賠款、控制海關稅收、傾銷商品及壟斷財政金融等手段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逐漸喪失經濟上的獨立而不得不依賴和受制於帝國主義列強。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決不是為了給中華民族帶來文明和發展,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但並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因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著明顯的優勢。又因為中國民族資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資本中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占了很大部分,工業的比重不高,它所經營的,主要是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技術和設備等方面,不得不依賴於外國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官僚資本相勾結,利用其政治、經濟特權和其他方面的優勢,極力阻止和排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外國資本、本國官僚資本和封建勢力的多重壓迫,不僅沒有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也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但隨著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對人民困苦的加劇,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概括起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發麵:一是國際環境,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二是經濟條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在歐洲戰場廝殺無暇顧及中國,且歐戰各國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等因素的影響,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三是政治條件,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成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興社會力量,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會力量,成為了運動的主力軍;四是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促使民主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在運動中,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從此,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走上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國具備了成立共產黨組織的思想和幹部條件。
縱觀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19年至1927年,被成為大革命時期;第二階段為1927年至1937年,被成為土地革命時期;第三階段為1937年至1945年,被成為抗日戰爭時期;第四階段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
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在國內、國際革命形勢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左邊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第一個高潮起點的香港海員罷工,海員和市民歡慶罷工勝利的場景。這場罷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舉行的,起因是海員要求增加工資,在克服港英當局種種阻撓和破壞下,罷工堅持了56天,迫使港英當局取消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答應為海員增加15%-30%的工資。這次勝利,增強了工人階級的鬥爭勇氣和信心,推動了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右邊這幅圖描述的是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遭到鎮壓的場景,1923年2月4日,在長達2000餘公里的京漢鐵路上,3萬名工人在3小時內有條不紊地舉行了總同盟罷工。3天後,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吳佩孚調動軍警在京漢鐵路沿線血腥鎮壓罷工工人,前後犧牲者52人,受傷者300餘人,被捕入獄者40餘人,被開除而流亡者1000餘人,史稱二七慘案。這次慘案發生後,各地工會組織除廣東、湖南外都遭封閉,工人情緒一時趨於消沉,至此,持續13個月的中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在此期間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餘次,參加人數30萬以上。
從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的事實中中國共產黨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階級雖然有堅強的革命性,但人數畢竟少,如果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就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正是從這種情況出發,中國共產黨決定採取積極的步驟聯合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推動國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在這次會議上對三民主義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這一階段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共合作的進行,特別是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工農運動的高漲,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思想、組織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設都有相當的進展。據1927年3月統計,黨員人數從1923年的四百餘人迅速達到了近六萬人,同時在全國除新疆、青海、貴州、西藏、台灣外,都建立了黨的組織或有了黨的活動。
隨著1926年11月北伐軍在江西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面對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羽翼已經豐滿的蔣介石的反共面目越來越公開地暴露出來,國共合作開始面臨深刻的危機。終於在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共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接連出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回顧整個大革命時期,應當說在初期和中期,黨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黨員群眾和黨的幹部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因此獲得巨大的勝利。但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很難在發動第一次衝擊時就贏得最後的勝利。大革命的失敗,從客觀方面講,是由於反革命力量強大,是由於資產階級發生嚴重動搖、統一戰線出現劇烈分化,是由於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在帝國主義勢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拉攏和支持下,先後投入了反革命營壘。從主觀方面來說,這時的黨還處在幼年時期,缺乏應付如此複雜環境的政治經驗,缺乏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深刻認識,還不善於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由此導致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後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革命遭到失敗。
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之後的秋收起義,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中國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繼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又於1927年12月11日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但由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起義三天後即告失敗,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許多革命者英勇犧牲。經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同時期在各地舉行的一系列起義,党進入了創建紅軍的新時期,其到農村中發動和武裝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的基本政策也更為明確。
但當時的黨還處於幼年階段,時任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和許多共產黨人對中國政局的複雜性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致使左傾錯誤思想在黨內滋生、發酵、並最終造成嚴重後果,直接表現為第五次反圍剿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下失敗,迫使工農紅軍進入艱難的戰略轉移,開啟了歷時兩年的偉大長征。險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鎮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有關的轉折點。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尖銳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禦、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逃跑主義的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此外,在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始終虎視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國進攻,在1931年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並不斷向南推進。面對外敵入侵,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戰;而國民黨為了穩固政權,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國土淪陷。直到1936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共中央在弄清情況後,以中華民族利益的大局為重,派周恩來前往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努力,經過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的承諾,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後,中國共產黨還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推動歷史潮流向著實行團結抗日、共御外侮的階段發展。
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在此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應當說,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極其艱苦的鬥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取得的。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同時,抗日戰爭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經過抗日戰爭,中國人民不僅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而且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和新中國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熱切希望實現和平、民主,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反映人民的要求,為爭取和平民主進行了種種努力。1945年8月28日,國共進行重慶談判,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偕同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親赴重慶,在當時成為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許多人進一步認清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讚譽。這次談判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雙方正式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儘管談判結果——國民黨承認和平團結的方針只是口頭上的,但卻使我黨獲得了政治上的主動,一旦內戰爆發,國民黨就在全國和全世介面前輸了理。另外,這次會談和達成的協議,還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這是人民力量的一個勝利。
從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國民黨當局在美國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戰爭的準備部署後,即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爆發。戰爭初期的形勢對於人民革命力量來說非常嚴峻。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對比,國民黨都占有明顯優勢。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只有約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雙方總兵力的對比為3.4:1。國民黨軍隊擁有裝備較好的陸海空軍;人民解放軍不僅沒有海軍和空軍,而且裝備基本上是繳自日、偽軍的步兵武器,僅有少數火炮。國民黨政府統治著約占全國76%的面積、3.39億人口的地區,控制著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擁有全國大部分近代工業和人力、物力資源;解放區的土地面積只約占全國的24%,人口約1.36億,近代工業很少,基本上依靠傳統的農業經濟。
因此從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點的時間裡,人民軍隊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憑藉著「為著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的政治方針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原則,在前八個月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後四個月努力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戰略行動,促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模戰略進攻的總形勢。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性勝利的決定階段,中共中央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連續組織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針對東北、華東、華北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各具特點的作戰方針,使三大戰役之間和各戰役的各個階段之間有機地聯繫起來,一環扣一環、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地向前發展,有力地保證了這場偉大的戰略決戰的勝利。
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除台灣、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陸領土都獲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
重新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可以說它的發生和勝利並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雄厚的群眾基礎,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首先,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誌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是繼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鬥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鬥,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條:
一是正確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是由於她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是黨的一條最基本的經驗。自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近80年的時間內,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從來都是沒有停止過的。但是,中國人民沒有什麼思想武器來抵禦帝國主義,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起來,中國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它的生命力正是在於它是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在於它能夠在實踐中為人們認識真理開闢道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獨立自主地來思考和解決中國的問題,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為中國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民族風格和民族形式。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深地紮下根來,並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轉化為對中國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偉大的物質力量。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就不會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二是正確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時刻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先進政黨的堅強領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指明了鬥爭的目標,在長期鬥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並且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任何反動勢力也沒有可能戰勝的偉大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一個科學的結論,是他們基於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三是廣泛統一戰線。建立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革命對象是極其殘暴和兇惡的,同時,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人口的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因此,無產階級如果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爭取和聯合廣大的中間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信這一點,並且堅持了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從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把全國各族和各階層人民緊密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歷盡千辛萬苦,戰勝了許多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另外一條重要的經驗。
四是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必然。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曾經實驗過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但是,它們最終都失敗了。事實證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資產階級民主,以人民共和國代替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正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鬥爭28年來的經驗時,所指出的:「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武器,團結全國除了反動派以外的一切人,穩步地走到目的地」。這是對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革命鬥爭經驗的深刻總結。
以上就是本次黨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
大家好。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黨課主題是《中國共產黨黨史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這一時期的時間跨度為1919年至1949年。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這裡既然講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有必要再解釋一下這個「新」的含義。所謂「新」,是相對於17-18世紀歐美國家發生的資產階級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主義壓迫,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總的來說所謂「新」主要含義指: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革命政黨(中國共產黨),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革命理想(社會主義)。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來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誌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按照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的客觀發展模式,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介紹,將從其發生的歷史背景、革命歷程、偉大意義三方面來展開,其中,對第二部分革命歷程四個時期階段的介紹是本次分享內容的重點。
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東方大國,曾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對人類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然而,從1840年西方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逐漸喪失獨立的地位,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為反對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和本國的封建統治,中國人民進行了一系列不屈不撓的鬥爭,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五四運動正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下爆發的。
1840年鴉片戰爭前,中國是一個獨立的封建國家,隨著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的產生和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的不斷入侵,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軌道,使社會性質發生了兩個根本性的變化:獨立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的中國,封建的中國逐步變成半封建的中國。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隨著帝國主義發動侵略戰爭和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政治的、經濟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武裝入侵和強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在中國割占和強行租借土地,劃分勢力範圍,駐紮軍隊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國喪失了許多主權和政治上完全獨立的地位。同時,通過索取戰爭賠款、控制海關稅收、傾銷商品及壟斷財政金融等手段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逐漸喪失經濟上的獨立而不得不依賴和受制於帝國主義列強。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決不是為了給中華民族帶來文明和發展,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而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國主義的侵略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一定條件,但並沒有使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這是因為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依舊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著明顯的優勢。又因為中國民族資本有先天的不足,民族資本中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占了很大部分,工業的比重不高,它所經營的,主要是輕工業,缺乏重工業的基礎,不能構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在技術和設備等方面,不得不依賴於外國資本和本國官僚資本。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勢力、官僚資本相勾結,利用其政治、經濟特權和其他方面的優勢,極力阻止和排擠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外國資本、本國官僚資本和封建勢力的多重壓迫,不僅沒有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完全的封建社會,也沒有發展成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仍然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
但隨著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專制統治對人民困苦的加劇,一些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開始重新思索救國圖存之路,而且世界形勢的新變化也為中國革命創造了轉變的客觀條件。概括起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四個發麵:一是國際環境,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成為人類歷史上的劃時代事件,俄國十月革命改變了整個世界歷史的方向,由此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這就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國際環境,具備了轉變的時代條件;二是經濟條件,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西方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忙於在歐洲戰場廝殺無暇顧及中國,且歐戰各國需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和農產品等因素的影響,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三是政治條件,隨著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及歐戰結束後的外資企業的增加,中國工人階級隊伍也隨之壯大,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產業工人已達200萬人左右,成為一支日益重要的新興社會力量,到五四運動後期,中國工人階級已經以獨立的姿態正式登上政治舞台,開始形成為一支強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會力量,成為了運動的主力軍;四是思想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促使民主主義思想深入人心,俄國十月革命、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尤其是五四運動的爆發與發展,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轉折點,在運動中,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從此,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走上同工人相結合的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工人中去,使中國具備了成立共產黨組織的思想和幹部條件。
縱觀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19年至1927年,被成為大革命時期;第二階段為1927年至1937年,被成為土地革命時期;第三階段為1937年至1945年,被成為抗日戰爭時期;第四階段為1945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被稱為解放戰爭時期。
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在國內、國際革命形勢的發展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新民主主義革命擁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此後,中國共產黨不斷發起工人暴動,反抗北洋政府統治。左邊這幅有些模糊的照片展示的是,作為中國工人運動第一個高潮起點的香港海員罷工,海員和市民歡慶罷工勝利的場景。這場罷工是1922年1月在香港舉行的,起因是海員要求增加工資,在克服港英當局種種阻撓和破壞下,罷工堅持了56天,迫使港英當局取消封閉海員工會的命令,答應為海員增加15%-30%的工資。這次勝利,增強了工人階級的鬥爭勇氣和信心,推動了全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右邊這幅圖描述的是京漢鐵路工人罷工遭到鎮壓的場景,1923年2月4日,在長達2000餘公里的京漢鐵路上,3萬名工人在3小時內有條不紊地舉行了總同盟罷工。3天後,在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下,吳佩孚調動軍警在京漢鐵路沿線血腥鎮壓罷工工人,前後犧牲者52人,受傷者300餘人,被捕入獄者40餘人,被開除而流亡者1000餘人,史稱二七慘案。這次慘案發生後,各地工會組織除廣東、湖南外都遭封閉,工人情緒一時趨於消沉,至此,持續13個月的中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在此期間全國發生大小罷工100餘次,參加人數30萬以上。
從京漢鐵路大罷工失敗的事實中中國共產黨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階級雖然有堅強的革命性,但人數畢竟少,如果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就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正是從這種情況出發,中國共產黨決定採取積極的步驟聯合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推動國共合作的建立。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由孫中山主持在廣州舉行。在這次會議上對三民主義作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解釋,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標誌著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這一階段是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國共合作的進行,特別是大革命高潮的到來、北伐戰爭的勝利和工農運動的高漲,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黨的思想、組織和制度等各方面的建設都有相當的進展。據1927年3月統計,黨員人數從1923年的四百餘人迅速達到了近六萬人,同時在全國除新疆、青海、貴州、西藏、台灣外,都建立了黨的組織或有了黨的活動。
隨著1926年11月北伐軍在江西戰場上取得決定性勝利,面對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羽翼已經豐滿的蔣介石的反共面目越來越公開地暴露出來,國共合作開始面臨深刻的危機。終於在1927年,在國民黨右派的破壞和中共內部右傾錯誤思想的影響下,接連出現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國民大革命宣告失敗。
回顧整個大革命時期,應當說在初期和中期,黨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黨員群眾和黨的幹部的積極性是非常高的,因此獲得巨大的勝利。但是,一場偉大的革命很難在發動第一次衝擊時就贏得最後的勝利。大革命的失敗,從客觀方面講,是由於反革命力量強大,是由於資產階級發生嚴重動搖、統一戰線出現劇烈分化,是由於蔣介石集團、汪精衛集團在帝國主義勢力和地主階級、買辦資產階級拉攏和支持下,先後投入了反革命營壘。從主觀方面來說,這時的黨還處在幼年時期,缺乏應付如此複雜環境的政治經驗,缺乏對中國社會和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深刻認識,還不善於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結合起來。由此導致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領導機關在大革命的後期犯了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放棄了無產階級對於農民群眾、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領導權,尤其是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使革命遭到失敗。
大革命失敗後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地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之後的秋收起義,確定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從進攻大城市轉到向農村進軍,這是中國人民革命發展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繼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後,中國共產黨又於1927年12月11日發動了廣州起義。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但由於敵我力量對比懸殊,起義三天後即告失敗,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和許多革命者英勇犧牲。經過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以及同時期在各地舉行的一系列起義,党進入了創建紅軍的新時期,其到農村中發動和武裝農民,實行土地革命,建立農村根據地的基本政策也更為明確。
但當時的黨還處於幼年階段,時任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和許多共產黨人對中國政局的複雜性和中國革命的長期性缺乏認識,致使左傾錯誤思想在黨內滋生、發酵、並最終造成嚴重後果,直接表現為第五次反圍剿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影響下失敗,迫使工農紅軍進入艱難的戰略轉移,開啟了歷時兩年的偉大長征。險境中,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鎮遵義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有關的轉折點。會議集中全力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尖銳批評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實行單純防禦、在戰略轉移中實行逃跑主義的錯誤。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從而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此外,在這一時期,日本侵略者始終虎視眈眈不停步地向中國進攻,在1931年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並不斷向南推進。面對外敵入侵,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戰;而國民黨為了穩固政權,採取「攘外必先安內」的不抵抗政策,致使大片國土淪陷。直到1936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共中央在弄清情況後,以中華民族利益的大局為重,派周恩來前往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共同努力,經過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聯紅抗日」的承諾,使西安事變得以和平解決,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之後,中國共產黨還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鞏固和平,爭取民主,推動歷史潮流向著實行團結抗日、共御外侮的階段發展。
以「九一八事變」為起點,中國人民進入了艱苦卓絕的十四年抗戰時期。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代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維護了國家的主權獨立,極大地提高了國際地位。中國在此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應當說,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是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極其艱苦的鬥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取得的。中國人民的巨大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和英勇民族抗爭,是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偉大的抗日戰爭喚起了全民族的危機意識和使命意識。同時,抗日戰爭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經過抗日戰爭,中國人民不僅打敗了日本侵略者,而且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和新中國的創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人民熱切希望實現和平、民主,建設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反映人民的要求,為爭取和平民主進行了種種努力。1945年8月28日,國共進行重慶談判,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偕同周恩來、王若飛,在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親赴重慶,在當時成為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許多人進一步認清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願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讚譽。這次談判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雙方正式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儘管談判結果——國民黨承認和平團結的方針只是口頭上的,但卻使我黨獲得了政治上的主動,一旦內戰爆發,國民黨就在全國和全世介面前輸了理。另外,這次會談和達成的協議,還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統治區的民主運動。這是人民力量的一個勝利。
從1945年9月到1946年6月,國民黨當局在美國政府的支持和援助下完成了戰爭的準備部署後,即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協議,悍然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全面內戰爆發。戰爭初期的形勢對於人民革命力量來說非常嚴峻。軍事力量和經濟力量的對比,國民黨都占有明顯優勢。1946年7月,國民黨軍隊的總兵力約430萬人,其中正規軍約200萬人;人民解放軍的總兵力只有約127萬人,其中野戰軍61萬人。雙方總兵力的對比為3.4:1。國民黨軍隊擁有裝備較好的陸海空軍;人民解放軍不僅沒有海軍和空軍,而且裝備基本上是繳自日、偽軍的步兵武器,僅有少數火炮。國民黨政府統治著約占全國76%的面積、3.39億人口的地區,控制著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絕大部分鐵路交通線,擁有全國大部分近代工業和人力、物力資源;解放區的土地面積只約占全國的24%,人口約1.36億,近代工業很少,基本上依靠傳統的農業經濟。
因此從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的一年稍多一點的時間裡,人民軍隊處於戰略防禦階段。憑藉著「為著粉碎蔣介石的進攻,必須和人民群眾親密合作,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爭取的人」的政治方針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軍事原則,在前八個月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後四個月努力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三路大軍挺進中原的戰略行動,促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模戰略進攻的總形勢。1948年秋,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奪取全國性勝利的決定階段,中共中央抓住戰略決戰的有利時機,連續組織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針對東北、華東、華北戰場的不同情況制定出各具特點的作戰方針,使三大戰役之間和各戰役的各個階段之間有機地聯繫起來,一環扣一環、一個勝利接一個勝利地向前發展,有力地保證了這場偉大的戰略決戰的勝利。
隨著渡江戰役的勝利,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除台灣、西藏以及港澳以外的全部大陸領土都獲得了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標誌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
重新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可以說它的發生和勝利並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和雄厚的群眾基礎,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首先,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誌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其次,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對世界歷史的發展也發生了巨大的影響。是繼十月革命勝利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衝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使帝國主義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擊,從而大大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中國從帝國主義統治的後方基地變成了反帝鬥爭的前哨陣地,大大增強了世界反帝國主義反殖民主義的力量。中國革命的勝利,大大激勵了許多類似中國這樣遭到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鬥爭的信心和決心;它對國際局勢的發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鬥爭也具有深刻而久遠的影響。
最後,中國革命的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勝利。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志士仁人前赴後繼為國家的獨立和富強而奮鬥,但都未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只有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下,中國人民才順利地推翻了三座大山在舊中國的統治。由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共產黨被公認為全國各族人民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同志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偉大領袖,毛澤東思想被公認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在總結中國革命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基礎上所形成的這些基本結論,成為中國人民的巨大精神財富。
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可以概括為以下四條:
一是正確的方向。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是由於她堅持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這是黨的一條最基本的經驗。自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的近80年的時間內,中國人民的反抗鬥爭從來都是沒有停止過的。但是,中國人民沒有什麼思想武器來抵禦帝國主義,只是在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廣為傳播起來,中國人民才有了新的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社會革命論。它的生命力正是在於它是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在於它能夠在實踐中為人們認識真理開闢道路。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採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獨立自主地來思考和解決中國的問題,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起來,從而成功地使其具有了為中國人民所理解接受和喜聞樂見的民族風格和民族形式。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深深地紮下根來,並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轉化為對中國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偉大的物質力量。可以說,沒有毛澤東思想的正確指引,就不會有中國革命的勝利?
二是正確的領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新中國。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舊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一個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時刻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先進政黨的堅強領導。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指明了鬥爭的目標,在長期鬥爭的實踐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勝利的道路,並且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任何反動勢力也沒有可能戰勝的偉大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儘管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也經歷過重重的挫折,走了許多彎路,但最終取得了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所得出的一個科學的結論,是他們基於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三是廣泛統一戰線。建立一個最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革命對象是極其殘暴和兇惡的,同時,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人口的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中間階級。因此,無產階級如果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就必須爭取和聯合廣大的中間階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信這一點,並且堅持了在革命統一戰線中以無產階級為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原則,從而在反帝反封建的旗幟下,把全國各族和各階層人民緊密地團結在自己的周圍,歷盡千辛萬苦,戰勝了許多艱難險阻,最終推翻了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這是中國革命勝利的另外一條重要的經驗。
四是中國革命發展的歷史必然。在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中,曾經實驗過資產階級的民主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但是,它們最終都失敗了。事實證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資產階級民主,以人民共和國代替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正如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鬥爭28年來的經驗時,所指出的:「總結我們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工人階級(經過共產黨)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我們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專政這個武器,團結全國除了反動派以外的一切人,穩步地走到目的地」。這是對中國共產黨近百年來革命鬥爭經驗的深刻總結。
以上就是本次黨課的全部內容,感謝大家的聆聽。
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
專題研討材料。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總書記深刻闡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要求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通過深入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圍繞新民主主義時期歷史,結合工作實際,我談幾點體會。
一、堅持黨史學習,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毛澤東同志說:「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領路人。回首過往奮鬥,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懈奮鬥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沐浴世紀春風,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堅持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要堅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強化擔當作為,不斷增強政法工作實效
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共產黨人真抓實幹、務實為民的歷史。無論是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還是戰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們黨一路攻堅克難,一心為民造福。正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不斷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們黨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擁護,帶領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確保各項工作推進有序。
(一)做好新時代黨建工作。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和政法重點工作,以規範黨組織建設為抓手,落實黨建工作責任,不斷增強黨支部凝聚力。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每月召開支部委員會,制定理論學習月計劃,不斷夯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保障,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學習、黨員大會等機會,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多形式、多樣化的黨史學習。充分利用學習強國、「三晉先鋒」app、幹部在線教育平台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學、深入細緻學。三是強化黨風。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始終以黨章黨紀黨規為約束,保持清正廉潔,堅決不踩紅線、不觸底線。
(二)抓實新時代社會治理。
堅持以平安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三零」單位創建和信訪工作「控新治舊」行動,落小單元、壓實責任、前移關口、工作下沉,穩步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單位創建。要充分發揮網格員、群防群治隊伍的能動作用,及時掌握苗頭性、預警性信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突出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以高標準做好基礎檔案資料歸檔整理,以硬舉措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等工作,引領全縣「三零」單位創建工作縱深推進。二是維護好政治安全。要加強網絡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嚴密防範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各類滲透破壞活動,堅決防範「顏色革命」、宗教滲透等重大風險隱患。要加強巡查監管工作,關對重點場所進行巡防查控,對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和人員進行現場走訪和電話溝通,杜絕非法聚會,嚴防境外宗教組織滲透到我縣。要加強宣傳工作,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積極開展法治宣傳、保密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保密意識和守法意識,增強守法遵法的自覺性。三是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專項鬥爭收官不等於掃黑除惡收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政治責任,堅定鬥爭意志,聚焦重點發力,堅持齊抓共管、標本兼治,持續夯實工作舉措,切實形成掃黑除惡強大合力,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
(三)提升執法司法規範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不斷端正執法司法理念、改進執法司法作風,全面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持續推動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一是嚴肅開展紀律作風整頓。結合《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自查整改「回頭看」,舉一反三,全面查擺本單位本系統政法隊伍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靶向治療、分類施策,壓實整治責任,從補齊短板、加強監督、健全制度等層面提出對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做到「一把手」親自抓,確保責任落實;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落實領導包案工作責任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
三、推進教育整頓,不斷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作為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未明確提出「從嚴治黨」概念,但已經開始了從嚴治黨的豐富和艱辛探索,從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這次政法隊伍整頓是我們政法戰線全面從嚴管黨治警的重要工作舉措。
政法隊伍整頓啟動以來,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協同努力下,我縣教育整頓工作「三大責任」落實有力,「三項教育」紮實開展,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政法系統在編在職幹警全員參加教育整頓,全縣教育整頓總體進展有序、開局良好。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認識教育整頓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理解習近平總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更加精準把握當前全縣政法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查糾整改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整頓動真碰硬、觸及要害、見到實效的中心環節,也是時間最長、任務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個環節,問題查糾深不深入、整改徹不徹底,直接決定著教育整頓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查糾整改環節,我們要主動將黨的領導貫穿於工作謀劃、決策部署、推動落實的全過程,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自覺,堅決杜絕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帶頭抓緊、抓嚴、抓實每一項工作;要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完成好、落實好;要增強做好教育整頓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刮骨療毒的決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徹底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同時,對於教育整頓工作不認真、有關要求落實不到位、虛於應付走過場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以最嚴格的標準打贏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場硬仗,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通過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深入學習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增強學習的鑽勁、擔當的幹勁、工作的闖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苦幹實幹,扎紮實實做好維護全縣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各項工作,為推進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專題研討材料。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總書記深刻闡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要求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通過深入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圍繞新民主主義時期歷史,結合工作實際,我談幾點體會。
一、堅持黨史學習,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毛澤東同志說:「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領路人。回首過往奮鬥,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懈奮鬥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沐浴世紀春風,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堅持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要堅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強化擔當作為,不斷增強政法工作實效
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共產黨人真抓實幹、務實為民的歷史。無論是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還是戰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們黨一路攻堅克難,一心為民造福。正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不斷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們黨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擁護,帶領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確保各項工作推進有序。
(一)做好新時代黨建工作。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和政法重點工作,以規範黨組織建設為抓手,落實黨建工作責任,不斷增強黨支部凝聚力。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每月召開支部委員會,制定理論學習月計劃,不斷夯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保障,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學習、黨員大會等機會,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多形式、多樣化的黨史學習。充分利用學習強國、「三晉先鋒」app、幹部在線教育平台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學、深入細緻學。三是強化黨風。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始終以黨章黨紀黨規為約束,保持清正廉潔,堅決不踩紅線、不觸底線。
(二)抓實新時代社會治理。
堅持以平安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三零」單位創建和信訪工作「控新治舊」行動,落小單元、壓實責任、前移關口、工作下沉,穩步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單位創建。要充分發揮網格員、群防群治隊伍的能動作用,及時掌握苗頭性、預警性信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突出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以高標準做好基礎檔案資料歸檔整理,以硬舉措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等工作,引領全縣「三零」單位創建工作縱深推進。二是維護好政治安全。要加強網絡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嚴密防範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各類滲透破壞活動,堅決防範「顏色革命」、宗教滲透等重大風險隱患。要加強巡查監管工作,關對重點場所進行巡防查控,對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和人員進行現場走訪和電話溝通,杜絕非法聚會,嚴防境外宗教組織滲透到我縣。要加強宣傳工作,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積極開展法治宣傳、保密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保密意識和守法意識,增強守法遵法的自覺性。三是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專項鬥爭收官不等於掃黑除惡收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政治責任,堅定鬥爭意志,聚焦重點發力,堅持齊抓共管、標本兼治,持續夯實工作舉措,切實形成掃黑除惡強大合力,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
(三)提升執法司法規範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不斷端正執法司法理念、改進執法司法作風,全面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持續推動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一是嚴肅開展紀律作風整頓。結合《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自查整改「回頭看」,舉一反三,全面查擺本單位本系統政法隊伍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靶向治療、分類施策,壓實整治責任,從補齊短板、加強監督、健全制度等層面提出對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做到「一把手」親自抓,確保責任落實;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落實領導包案工作責任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
三、推進教育整頓,不斷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作為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未明確提出「從嚴治黨」概念,但已經開始了從嚴治黨的豐富和艱辛探索,從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這次政法隊伍整頓是我們政法戰線全面從嚴管黨治警的重要工作舉措。
政法隊伍整頓啟動以來,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協同努力下,我縣教育整頓工作「三大責任」落實有力,「三項教育」紮實開展,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政法系統在編在職幹警全員參加教育整頓,全縣教育整頓總體進展有序、開局良好。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認識教育整頓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理解習近平總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更加精準把握當前全縣政法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查糾整改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整頓動真碰硬、觸及要害、見到實效的中心環節,也是時間最長、任務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個環節,問題查糾深不深入、整改徹不徹底,直接決定著教育整頓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查糾整改環節,我們要主動將黨的領導貫穿於工作謀劃、決策部署、推動落實的全過程,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自覺,堅決杜絕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帶頭抓緊、抓嚴、抓實每一項工作;要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完成好、落實好;要增強做好教育整頓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刮骨療毒的決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徹底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同時,對於教育整頓工作不認真、有關要求落實不到位、虛於應付走過場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以最嚴格的標準打贏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場硬仗,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通過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深入學習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增強學習的鑽勁、擔當的幹勁、工作的闖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苦幹實幹,扎紮實實做好維護全縣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各項工作,為推進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學習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歷史。
專題研討材料。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總書記深刻闡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要求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通過深入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圍繞新民主主義時期歷史,結合工作實際,我談幾點體會。
一、堅持黨史學習,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毛澤東同志說:「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領路人。回首過往奮鬥,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懈奮鬥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沐浴世紀春風,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堅持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要堅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強化擔當作為,不斷增強政法工作實效
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共產黨人真抓實幹、務實為民的歷史。無論是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還是戰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們黨一路攻堅克難,一心為民造福。正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不斷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們黨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擁護,帶領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確保各項工作推進有序。
(一)做好新時代黨建工作。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和政法重點工作,以規範黨組織建設為抓手,落實黨建工作責任,不斷增強黨支部凝聚力。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每月召開支部委員會,制定理論學習月計劃,不斷夯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保障,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學習、黨員大會等機會,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多形式、多樣化的黨史學習。充分利用學習強國、「三晉先鋒」app、幹部在線教育平台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學、深入細緻學。三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始終以黨章黨紀黨規為約束,保持清正廉潔,堅決不踩紅線、不觸底線。
(二)抓實新時代社會治理。
堅持以平安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三零」單位創建和信訪工作「控新治舊」行動,落小單元、壓實責任、前移關口、工作下沉,穩步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單位創建。要充分發揮網格員、群防群治隊伍的能動作用,及時掌握苗頭性、預警性信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突出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以高標準做好基礎檔案資料歸檔整理,以硬舉措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等工作,引領全縣「三零」單位創建工作縱深推進。二是維護好政治安全。要加強網絡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嚴密防範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各類滲透破壞活動,堅決防範「顏色革命」、宗教滲透等重大風險隱患。要加強巡查監管工作,關對重點場所進行巡防查控,對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和人員進行現場走訪和電話溝通,杜絕非法聚會,嚴防境外宗教組織滲透到我縣。要加強宣傳工作,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積極開展法治宣傳、保密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保密意識和守法意識,增強守法遵法的自覺性。三是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專項鬥爭收官不等於掃黑除惡收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政治責任,堅定鬥爭意志,聚焦重點發力,堅持齊抓共管、標本兼治,持續夯實工作舉措,切實形成掃黑除惡強大合力,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
(三)提升執法司法規範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不斷端正執法司法理念、改進執法司法作風,全面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持續推動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一是嚴肅開展紀律作風整頓。結合《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自查整改「回頭看」,舉一反三,全面查擺本單位本系統政法隊伍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靶向治療、分類施策,壓實整治責任,從補齊短板、加強監督、健全制度等層面提出對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做到「一把手」親自抓,確保責任落實;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落實領導包案工作責任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
三、推進教育整頓,不斷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作為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未明確提出「從嚴治黨」概念,但已經開始了從嚴治黨的豐富實踐和艱辛探索,從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這次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是我們政法戰線全面從嚴管黨治警的重要工作舉措。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啟動以來,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協同努力下,我縣教育整頓工作「三大責任」落實有力,「三項教育」紮實開展,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政法系統在編在職幹警全員參加教育整頓,全縣教育整頓總體進展有序、開局良好。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認識教育整頓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更加精準把握當前全縣政法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查糾整改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整頓動真碰硬、觸及要害、見到實效的中心環節,也是時間最長、任務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個環節,問題查糾深不深入、整改徹不徹底,直接決定著教育整頓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查糾整改環節,我們要主動將黨的領導貫穿於工作謀劃、決策部署、推動落實的全過程,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自覺,堅決杜絕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帶頭抓緊、抓嚴、抓實每一項工作;要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完成好、落實好;要增強做好教育整頓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刮骨療毒的決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徹底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同時,對於教育整頓工作不認真、有關要求落實不到位、虛於應付走過場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以最嚴格的標準打贏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場硬仗,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通過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深入學習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增強學習的鑽勁、擔當的幹勁、工作的闖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苦幹實幹,扎紮實實做好維護全縣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各項工作,為推進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專題研討材料。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總書記深刻闡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深刻闡明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點和工作要求,要求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通過深入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圍繞新民主主義時期歷史,結合工作實際,我談幾點體會。
一、堅持黨史學習,不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曾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毛澤東同志說:「如果不把黨的歷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歷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中國近現代以來最為可歌可泣的篇章,是黨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變。從此,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鬥爭就有了主心骨、領路人。回首過往奮鬥,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一部不懈奮鬥史、思想探索史、自身建設史,我們黨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篳路藍縷奠基立業、創造輝煌開闢未來,帶領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沐浴世紀春風,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相統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創新相統一,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新境界,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產生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根本遵循。展望美好明天,我們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堅持用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要堅持從黨的非凡歷程中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二、強化擔當作為,不斷增強政法工作實效
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共產黨人真抓實幹、務實為民的歷史。無論是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還是戰洪水、抗地震、控疫情,我們黨一路攻堅克難,一心為民造福。正因為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不斷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我們黨才能始終贏得人民最廣泛的支持和擁護,帶領人民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蹟。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牢牢掌握工作主動權,確保各項工作推進有序。
(一)做好新時代黨建工作。
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重大戰略部署和政法重點工作,以規範黨組織建設為抓手,落實黨建工作責任,不斷增強黨支部凝聚力。一是認真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堅持每月召開支部委員會,制定理論學習月計劃,不斷夯實責任,完善機制強化保障,進一步轉變幹部作風,提升黨建工作水平。二是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採取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周一集中學習、黨員大會等機會,組織黨員幹部開展多形式、多樣化的黨史學習。充分利用學習強國、「三晉先鋒」app、幹部在線教育平台等載體,組織廣大黨員幹部及時跟進學、全面系統學、深入細緻學。三是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堅決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認真履行「一崗雙責」;始終以黨章黨紀黨規為約束,保持清正廉潔,堅決不踩紅線、不觸底線。
(二)抓實新時代社會治理。
堅持以平安建設為抓手,著力推進「三零」單位創建和信訪工作「控新治舊」行動,落小單元、壓實責任、前移關口、工作下沉,穩步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工作。一是做好「三零」單位創建。要充分發揮網格員、群防群治隊伍的能動作用,及時掌握苗頭性、預警性信息,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把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突出問題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要以高標準做好基礎檔案資料歸檔整理,以硬舉措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疫情防控、宣傳教育等工作,引領全縣「三零」單位創建工作縱深推進。二是維護好政治安全。要加強網絡情報信息搜集工作,嚴密防範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各類滲透破壞活動,堅決防範「顏色革命」、宗教滲透等重大風險隱患。要加強巡查監管工作,關對重點場所進行巡防查控,對全縣宗教活動場所和人員進行現場走訪和電話溝通,杜絕非法聚會,嚴防境外宗教組織滲透到我縣。要加強宣傳工作,堅持把宣傳教育作為一項基礎性工作常抓不懈,積極開展法治宣傳、保密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幹部群眾的保密意識和守法意識,增強守法遵法的自覺性。三是推進掃黑除惡常態化。專項鬥爭收官不等於掃黑除惡收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認真貫徹上級決策部署,自覺扛起政治責任,堅定鬥爭意志,聚焦重點發力,堅持齊抓共管、標本兼治,持續夯實工作舉措,切實形成掃黑除惡強大合力,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
(三)提升執法司法規範化水平。
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不斷端正執法司法理念、改進執法司法作風,全面提升執法司法質效和公信力,持續推動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進一步促進司法公正。一是嚴肅開展紀律作風整頓。結合《中國共產黨政法工作條例》自查整改「回頭看」,舉一反三,全面查擺本單位本系統政法隊伍紀律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持標本兼治,堅持靶向治療、分類施策,壓實整治責任,從補齊短板、加強監督、健全制度等層面提出對策措施。二是狠抓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做到「一把手」親自抓,確保責任落實;嚴格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落實領導包案工作責任制,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結果。
三、推進教育整頓,不斷加強政法隊伍建設
作為一個先進的無產階級政黨,我們黨自誕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自身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雖未明確提出「從嚴治黨」概念,但已經開始了從嚴治黨的豐富實踐和艱辛探索,從中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這次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是我們政法戰線全面從嚴管黨治警的重要工作舉措。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啟動以來,在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政法單位和有關部門協同努力下,我縣教育整頓工作「三大責任」落實有力,「三項教育」紮實開展,做到了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政法系統在編在職幹警全員參加教育整頓,全縣教育整頓總體進展有序、開局良好。但我們要清醒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要更加深入認識教育整頓的重大意義,更加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政法隊伍建設的重要指示,更加精準把握當前全縣政法工作的形勢和任務。
查糾整改是檢驗學習教育成效的重要環節,是教育整頓動真碰硬、觸及要害、見到實效的中心環節,也是時間最長、任務最重、涉及政策最多的一個環節,問題查糾深不深入、整改徹不徹底,直接決定著教育整頓的成效。在接下來的查糾整改環節,我們要主動將黨的領導貫穿於工作謀劃、決策部署、推動落實的全過程,保持清醒頭腦、增強政治自覺,堅決杜絕敷衍了事、麻痹大意等思想,帶頭抓緊、抓嚴、抓實每一項工作;要按照確定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切實找准工作切入點和突破口,主動作為、勇於擔當,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完成好、落實好;要增強做好教育整頓工作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刮骨療毒的決心和自我革命的精神,徹底清除害群之馬,整治頑瘴痼疾。同時,對於教育整頓工作不認真、有關要求落實不到位、虛於應付走過場的,要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以最嚴格的標準打贏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這場硬仗,努力打造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通過研讀《中國共產黨簡史》,深入學習了黨的百年光輝歷程,清楚地認識到,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進一步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進一步增強學習的鑽勁、擔當的幹勁、工作的闖勁,腳踏實地、艱苦奮鬥、苦幹實幹,扎紮實實做好維護全縣政治安全、社會穩定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各項工作,為推進全縣高質量轉型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