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豫章故郡,瑰麗的廬陵文化。
在廬陵的土地上,有「江南三大書院」之一的白鷺洲書院;有「洞天福地」的峽江玉笥山;有「江西七祖家」的青原山;有「青山曲折天水平」的萬安;有「山間茅屋書聲響」的深厚學養。出現了「十四入朝門」的解縉;出現了「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的歐陽修;出現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出現了「荷花盪里柳行間」的楊萬里……。
廬陵,也有橫貫長空的肝膽豪情,有永不泯滅的錚錚鐵骨。高唱革命凱歌,譜寫壯麗詩篇,經過戰爭的磨礪和鮮血的洗禮,將一幅幅悲壯而又絕美的畫面,匯聚出了星星之火。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革命的搖籃。在井岡山上,毛澤東同志提出了「敵進我退,敵駐我駐,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決」。從此,「十六字決」成為紅軍克敵制勝的法寶,載入了中國革命的史冊。
「去年摘山初弄兵,永新縣前戈劍腥」。永新,在此地進行了三灣改編三灣改編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標誌著毛澤東同志建設人民軍隊的思想開始形成。此後,在毛澤東同志的堅強領導下,僅存不多的部隊繼續向井岡山前進,最終建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泣鬼驚神第一槍,從來弱小變強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支軍隊由此誕生。一聲槍響划過夜空,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武裝鬥爭的開始和人民軍隊的誕生,開創了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的新篇章,中國歷史從此改變。在此之後,紅色之火逐漸蔓延至整個廬陵。
近年來,廬陵大地老樹綻新花---井岡山努力做好「紅色最紅、綠色最綠、脫貧最好」,在全國率先脫貧摘帽;不久後,廬陵多個地區實現脫貧,為全國脫貧攻堅戰的勝利貢獻了力量。
廬陵兒女,建設廬陵。廬陵,將會有新的跨躍;廬陵,將會有錦繡前程;廬陵,將會更加美麗富饒。
賞廬陵之文化。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百年黨史 宣講稿[朗讀]
大家好。
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中央規定的必讀篇目和文件,並按照「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要求,逐篇逐章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等規定書目,深受教育和啟迪。今天,我想圍繞守初心、擔使命這個主題,談一些個人的體會和認識,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在黨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地向世人宣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5月31日召開的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工作會議上,他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再次向全黨鄭重作以重申。同時他還多次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深入思考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我理解,對於我們黨員幹部來說,守初心、擔使命,就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宗旨,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要幹什麼、應該幹什麼」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能否切切實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問題。因此,我體會,我們黨員幹部要做到守初心、擔使命,需要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守初心、擔使命,必須內心尊重群眾
「內心尊重誰」的問題,是一個認識問題和態度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古人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歷來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根本因素。幾千年來,從盤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愛民」以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都充分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列寧曾經把人民群眾比作大海,而把共產黨人和黨的幹部比作滄海一粟;史達林把人民群眾比作大地母親,把布爾什維克黨比作安泰。電視劇《江山》主題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回顧中國革命歷史,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中誕生、發展和壯大起來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黨的基本政治觀點和根本工作路線,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我們黨xx年的歷史經驗表明:不想群眾,就會失去人心;只想自己,必然會被人民拋棄。只有始終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帶頭為民謀利,才能不斷增進黨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魚水之情,始終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走在歷史潮流的前列。
天地之間有桿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盤的星。我們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感受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作為黨員幹部,我們首先要內心尊重群眾,從思想深處樹牢「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和「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觀點,真正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位置;要拜人民群眾為師。打掉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官氣」,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到基層去,到一線去,聽聽群眾怎麼說、多問問群眾怎麼看、多請教群眾怎麼干,在群眾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尋找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要自覺把群眾當作主考官和閱卷人,歡迎他們對我們的工作「挑刺」、「拍磚」、「找茬」,尤其是要特別珍視「不同意見」中的「真理顆粒」,真正把群眾的監督變成自查反省的「鏡子」、砥礪奮進的「鞭子」?
二、守初心、擔使命,必須腦中裝著群眾
「腦中裝著誰」的問題,是一個思想感情問題和立場站位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唐太宗是我國曆少有的開明君主,他在《百字箴》中有這樣一段話:「耕夫役役,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其意就是告誡人們,吃每一頓飯、穿每一件衣心裡都要想到老百姓的勞苦。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他對人民滿腔熱情,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上任之後,他帶領全縣人民進行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xx年前,焦裕祿同志親手種下的一株小麻稈,如今已是華蓋如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這棵樹始終矗立在那裡,帶給人們一片綠蔭,也活在百姓心中,大家親切地稱它「焦桐」。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如果不顧老百姓的饑寒冷暖、安危疾苦,就必然會失掉人心,最終都難以逃脫被*和拋棄的命運。
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應該在「腦中裝著誰」這個問題上認真反思,要深深地明白「人民在我們心裡有多重,我們就在人民心裡有多重」這個道理,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群眾至上、基層重要的理念,像關心親人一樣關心群眾,像感受親情一樣感受民意,帶著良心和感情干工作,懷著道德和倫理做事情。當我們作決策、抓落實的時候,要想到這事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所以我們必須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能馬虎大意、敷衍塞責;當我們住在寬敞的住房、使用便捷的車輛時,要想到還有相當數量的老百姓居住陋室、以步當車,所以我們必須艱苦樸素、節儉節約;當我們享用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辦公設施時,要想到偏遠貧困地區農村還有部分老百姓的住房夏天是「火爐」、冬天是「冰箱」,所以我們必須節儉節約,不能鋪張浪費;當我們外出開會想以會代游的時候,要想到偏遠山區還有部分老人一輩子連縣城都沒到過,所以我們必須潔身自好,不能公款旅遊;當我們下基層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時,要想到自己也是來自老百姓,所以我們必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能「忽悠作秀」;當我們的親屬想藉助我們的權力和影響謀取私利的時候,要想到還有一些老百姓可能呼天不應、叫地不靈,辦事無助、孤立無援,所以我們必須嚴格管好家屬、親屬、下屬,不能縱容放縱;當我們坐在主席台上做報告作部署的時候,要想到台下有許多人威望更高、能力更強,所以我們必須謙虛謹慎,不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群眾拉近距離、加深感情,才能消除隔閡、化解矛盾,也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三、守初心、擔使命,必須一切為了群眾
「為了誰」的問題,是一個宗旨意識問題和群眾觀點問題,是黨員幹部從政履職、幹事創業的根本問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明確宣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蘇聯共產黨曾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影響力的政黨,是為了廣大群眾的利益而登上歷史舞台的。但在執政70多年後,這個擁有20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及其創建的偌大的蘇維埃政權,卻在無聲無息中一夜覆亡了。究其垮台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它日益蛻化成一個特權階級和官僚主義的政黨,背離了大多數民眾的利益。與之相反的是,在淮河戰役這場國共生死決戰中,543萬解放區老百姓自發組成運輸隊、擔架隊、隊,為前線輸送給養,幫助救治傷員,支持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所以後來陳毅元帥在總結准海戰役時形象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我想,小推車推的不是戰爭的物資而是百姓的人心,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打敗國民黨,最關鍵的就是因為我們黨是為老百姓謀利益的,所以才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黨章》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作為黨員幹部,在「為了誰」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每作出一項決策,每開展一項工作,都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出發點和歸宿,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評判標準,有利於群眾的就干,不利於群眾的就不幹,努力使我們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全部工作都能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比如,我們從事的xx工作,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四、守初心、擔使命,必須熱情關心群眾
群眾利益無小事。關心群眾疾苦是共產黨人的天職,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直接體現。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志就說過:「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人常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老百姓不關心gdp,不關心數據,看重的是收入的增長、生活的改善,在乎的是心理的感受、內心的滿足。明崇禎年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憑著「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贏得了窮苦老百姓的支持,勢如破竹地*了明王朝300年的統治;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就「喚起工農千百萬」,以星火燎原之勢成就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古今中外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誰能為老百姓謀利益,誰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如果僅僅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口惠而實不至,就必然會被老百姓所拋棄。
習近平總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中心、以人為目的、以人為方向,努力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希望辦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越是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越是要當成心上事、要緊事,馬上去做,認真去做,使群眾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品質、更有價值,讓群眾感受到共產黨是值得信任的、共產黨員是值得託付的。在這裡,我引用鄭板橋的一首詩與大家共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希望大家牢記在心,努力做一個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好公僕。
有人說:「入黨一陣子,為黨一輩子。」仔細思索這句話,很有道理。從面對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命運就已經和黨的命運緊密相連。我想,既然我們面對黨旗宣了誓,那麼我們就要以身許黨,切實守住黨的初心,自覺擔負黨的使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這樣,才能稱得上對黨忠誠、為民盡責。
最後,我想用習近平總《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中這段話與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謝謝大家。
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中央規定的必讀篇目和文件,並按照「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要求,逐篇逐章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等規定書目,深受教育和啟迪。今天,我想圍繞守初心、擔使命這個主題,談一些個人的體會和認識,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在黨的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地向世人宣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5月31日召開的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工作會議上,他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再次向全黨鄭重作以重申。同時他還多次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深入思考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重要論述,我理解,對於我們黨員幹部來說,守初心、擔使命,就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始終不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宗旨,回答好「我是誰、為了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我要幹什麼、應該幹什麼」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能否切切實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問題。因此,我體會,我們黨員幹部要做到守初心、擔使命,需要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守初心、擔使命,必須內心尊重群眾
「內心尊重誰」的問題,是一個認識問題和態度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古人說:「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歷來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根本因素。幾千年來,從盤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愛民」以及「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都充分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列寧曾經把人民群眾比作大海,而把共產黨人和黨的幹部比作滄海一粟;史達林把人民群眾比作大地母親,把布爾什維克黨比作安泰。電視劇《江山》主題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挂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回顧中國革命歷史,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中誕生、發展和壯大起來的,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黨的基本政治觀點和根本工作路線,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我們黨xx年的歷史經驗表明:不想群眾,就會失去人心;只想自己,必然會被人民拋棄。只有始終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帶頭為民謀利,才能不斷增進黨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魚水之情,始終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走在歷史潮流的前列。
天地之間有桿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盤的星。我們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感受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作為黨員幹部,我們首先要內心尊重群眾,從思想深處樹牢「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和「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觀點,真正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位置;要拜人民群眾為師。打掉高高在上、自以為是的「官氣」,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到基層去,到一線去,聽聽群眾怎麼說、多問問群眾怎麼看、多請教群眾怎麼干,在群眾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尋找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要自覺把群眾當作主考官和閱卷人,歡迎他們對我們的工作「挑刺」、「拍磚」、「找茬」,尤其是要特別珍視「不同意見」中的「真理顆粒」,真正把群眾的監督變成自查反省的「鏡子」、砥礪奮進的「鞭子」?
二、守初心、擔使命,必須腦中裝著群眾
「腦中裝著誰」的問題,是一個思想感情問題和立場站位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百姓心為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唐太宗是我國曆少有的開明君主,他在《百字箴》中有這樣一段話:「耕夫役役,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其意就是告誡人們,吃每一頓飯、穿每一件衣心裡都要想到老百姓的勞苦。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他對人民滿腔熱情,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上任之後,他帶領全縣人民進行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xx年前,焦裕祿同志親手種下的一株小麻稈,如今已是華蓋如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這棵樹始終矗立在那裡,帶給人們一片綠蔭,也活在百姓心中,大家親切地稱它「焦桐」。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如果不顧老百姓的饑寒冷暖、安危疾苦,就必然會失掉人心,最終都難以逃脫被*和拋棄的命運。
作為黨員幹部,我們應該在「腦中裝著誰」這個問題上認真反思,要深深地明白「人民在我們心裡有多重,我們就在人民心裡有多重」這個道理,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群眾至上、基層重要的理念,像關心親人一樣關心群眾,像感受親情一樣感受民意,帶著良心和感情干工作,懷著道德和倫理做事情。當我們作決策、抓落實的時候,要想到這事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所以我們必須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能馬虎大意、敷衍塞責;當我們住在寬敞的住房、使用便捷的車輛時,要想到還有相當數量的老百姓居住陋室、以步當車,所以我們必須艱苦樸素、節儉節約;當我們享用著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辦公設施時,要想到偏遠貧困地區農村還有部分老百姓的住房夏天是「火爐」、冬天是「冰箱」,所以我們必須節儉節約,不能鋪張浪費;當我們外出開會想以會代游的時候,要想到偏遠山區還有部分老人一輩子連縣城都沒到過,所以我們必須潔身自好,不能公款旅遊;當我們下基層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時,要想到自己也是來自老百姓,所以我們必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能「忽悠作秀」;當我們的親屬想藉助我們的權力和影響謀取私利的時候,要想到還有一些老百姓可能呼天不應、叫地不靈,辦事無助、孤立無援,所以我們必須嚴格管好家屬、親屬、下屬,不能縱容放縱;當我們坐在主席台上做報告作部署的時候,要想到台下有許多人威望更高、能力更強,所以我們必須謙虛謹慎,不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群眾拉近距離、加深感情,才能消除隔閡、化解矛盾,也才能真正得到群眾的擁護和支持。
三、守初心、擔使命,必須一切為了群眾
「為了誰」的問題,是一個宗旨意識問題和群眾觀點問題,是黨員幹部從政履職、幹事創業的根本問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明確宣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蘇聯共產黨曾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影響力的政黨,是為了廣大群眾的利益而登上歷史舞台的。但在執政70多年後,這個擁有20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及其創建的偌大的蘇維埃政權,卻在無聲無息中一夜覆亡了。究其垮台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它日益蛻化成一個特權階級和官僚主義的政黨,背離了大多數民眾的利益。與之相反的是,在淮河戰役這場國共生死決戰中,543萬解放區老百姓自發組成運輸隊、擔架隊、隊,為前線輸送給養,幫助救治傷員,支持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所以後來陳毅元帥在總結准海戰役時形象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我想,小推車推的不是戰爭的物資而是百姓的人心,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打敗國民黨,最關鍵的就是因為我們黨是為老百姓謀利益的,所以才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黨章》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作為黨員幹部,在「為了誰」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始終站在群眾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每作出一項決策,每開展一項工作,都要以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出發點和歸宿,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評判標準,有利於群眾的就干,不利於群眾的就不幹,努力使我們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全部工作都能充分體現人民群眾的利益。比如,我們從事的xx工作,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四、守初心、擔使命,必須熱情關心群眾
群眾利益無小事。關心群眾疾苦是共產黨人的天職,是我們黨執政為民的直接體現。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志就說過:「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人常說: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老百姓不關心gdp,不關心數據,看重的是收入的增長、生活的改善,在乎的是心理的感受、內心的滿足。明崇禎年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憑著「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贏得了窮苦老百姓的支持,勢如破竹地*了明王朝300年的統治;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就「喚起工農千百萬」,以星火燎原之勢成就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古今中外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誰能為老百姓謀利益,誰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如果僅僅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口惠而實不至,就必然會被老百姓所拋棄。
習近平總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作為黨員幹部,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中心、以人為目的、以人為方向,努力從群眾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群眾最希望辦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越是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越是要當成心上事、要緊事,馬上去做,認真去做,使群眾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品質、更有價值,讓群眾感受到共產黨是值得信任的、共產黨員是值得託付的。在這裡,我引用鄭板橋的一首詩與大家共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希望大家牢記在心,努力做一個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好公僕。
有人說:「入黨一陣子,為黨一輩子。」仔細思索這句話,很有道理。從面對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命運就已經和黨的命運緊密相連。我想,既然我們面對黨旗宣了誓,那麼我們就要以身許黨,切實守住黨的初心,自覺擔負黨的使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為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這樣,才能稱得上對黨忠誠、為民盡責。
最後,我想用習近平總《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中這段話與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謝謝大家。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一百周年。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正當其時。廣大黨員要主動翻開「黨史書」,用心上好政治理論、理想信念、德行修養、知行合一四門「功課」,為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做足準備。
學史明理,上好政治理論課。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一路走來,正是一直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政治理論學習,才使得政治立場更加堅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確,才能夠獲得一個又一個重大成果成就,才讓初心使命熠熠生輝。學好黨史,要上好政治理論課,讀好有字之書,深入學習思想理論知識,不斷用政治理論知識武裝頭腦,把學習黨史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做到學而不厭、常學常新。要立足黨情社情,讀好無字之書,既讀史實,又品精神,既看現象,更究本質,不斷夯實政治理論基本功。
學史增信,上好理想信念課。回溯歷史,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些看似艱難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都能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那些看似不可能,中國共產黨人都能將其變成可能。究其原因,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使然。要更加緊密地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維護黨的領導,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以史為鑑,從中鑑古今、知興替,從中明方向、強自信,從正反兩方面汲取經驗教訓,取其精華、指引工作,真正形成經驗之「盾」,為黨和國家的繁榮發展保駕護航。
學史崇德,上好德行修養課。百年風雨中,有著數不勝數的優秀共產黨員、光輝戰士,他們同人民共同推動歷史的車輪,帶動黨和國家砥礪前行,他們是歷史銀河中璀璨的星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曾經浴血奮戰的革命先輩,還是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基層幹部,都彰顯著共產黨人吃苦耐勞、大公無私、英勇無畏、甘於奉獻的寶貴精神。在黨史學習中,我們應常懷敬重之心,向歷史學、向革命先輩學,學習紅色精神,賡續精神血脈,真正把初心融入血液中,高標準、嚴要求,在提升德行修養中繼續前行。
學史力行,上好知行合一課。百年黨史教會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正因如此,若想學好黨史,就一定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從黨史中學習好的經驗方法,學習歷史邏輯、科學方法,堅持實事求是。針對眼前遇到的問題困惑,認真對照歷史,從中找答案、尋方法,對接下來的工作提前預判、超前布置,做好充分準備。從以前的教訓中汲取經驗,爭取少走彎路、不走錯路。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將理論知識落實為實際行動,借鑑經驗但不局限於經驗,敢抓敢幹、真抓真干,為人民群眾做實事,將學習成果有效轉化為工作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勇前進、貢獻力量。
學史明理,上好政治理論課。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一路走來,正是一直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政治理論學習,才使得政治立場更加堅定、政治方向更加明確,才能夠獲得一個又一個重大成果成就,才讓初心使命熠熠生輝。學好黨史,要上好政治理論課,讀好有字之書,深入學習思想理論知識,不斷用政治理論知識武裝頭腦,把學習黨史與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密結合,做到學而不厭、常學常新。要立足黨情社情,讀好無字之書,既讀史實,又品精神,既看現象,更究本質,不斷夯實政治理論基本功。
學史增信,上好理想信念課。回溯歷史,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正如那首歌唱的那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那些看似艱難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都能迎難而上、攻堅克難;那些看似不可能,中國共產黨人都能將其變成可能。究其原因,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使然。要更加緊密地圍繞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決維護黨的領導,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要以史為鑑,從中鑑古今、知興替,從中明方向、強自信,從正反兩方面汲取經驗教訓,取其精華、指引工作,真正形成經驗之「盾」,為黨和國家的繁榮發展保駕護航。
學史崇德,上好德行修養課。百年風雨中,有著數不勝數的優秀共產黨員、光輝戰士,他們同人民共同推動歷史的車輪,帶動黨和國家砥礪前行,他們是歷史銀河中璀璨的星光,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曾經浴血奮戰的革命先輩,還是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基層幹部,都彰顯著共產黨人吃苦耐勞、大公無私、英勇無畏、甘於奉獻的寶貴精神。在黨史學習中,我們應常懷敬重之心,向歷史學、向革命先輩學,學習紅色精神,賡續精神血脈,真正把初心融入血液中,高標準、嚴要求,在提升德行修養中繼續前行。
學史力行,上好知行合一課。百年黨史教會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正因如此,若想學好黨史,就一定要學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從黨史中學習好的經驗方法,學習歷史邏輯、科學方法,堅持實事求是。針對眼前遇到的問題困惑,認真對照歷史,從中找答案、尋方法,對接下來的工作提前預判、超前布置,做好充分準備。從以前的教訓中汲取經驗,爭取少走彎路、不走錯路。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將理論知識落實為實際行動,借鑑經驗但不局限於經驗,敢抓敢幹、真抓真干,為人民群眾做實事,將學習成果有效轉化為工作成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勇前進、貢獻力量。
學好黨史「必修課」書寫夢想「新答卷」。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年要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黨史是黨員幹部的「必修課」,從中能夠汲取經驗教訓,汲取不懈奮鬥的力量,在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與挫折時,找到更堅定、更自信的自己,在信堅定、行篤定中書寫夢想的「新答卷」。
學好黨史「必修課」,以堅定的理想念書寫夢想的「新答卷」。夢想的出現或許是一時之念,但是實現夢想絕非一日之功,黨的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偉大夢想的實現一定是在持之以恆的堅持中實現的。力量需要生長,力量需要凝聚,力量需要在時間長河中不斷沉澱,一個黨員幹部的跋涉足跡能走多遠,在於其理想信念有多強。人們常說:「理想信念高於天」,夢想是天,天之大在高處。
奮鬥在實,千里路在腳下。黨員幹部的奮鬥要有源源不斷的力量補給,要堅守精神追求,以理想信念「紮下根」,以理想信念「補足鈣」,不斷錘鍊自身的筋骨,讓自己在苦難挫折中淬火成鋼,讓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成為一艘巨艇,滿載青春熱情和昂揚鬥志,越過重山萬座,在一往無前的衝鋒中,抵達夢想的目的地。
學好黨史「必修課」,以強韌的鬥爭意志書寫夢想的「新答卷」。黨史是有「記憶」的,這種「記憶」是共產黨人身上的紅色「烙印」,是傳承的血脈基因,也是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黨員幹部在「趕考」的路上,總會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和嚴峻的鬥爭環境,「志不強者智不達」,黨員幹部要在黨史中傳承紅色基因,接過精神火炬,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勵精圖治。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千千萬萬個黨員選擇逆行,勇扛使命與擔當,與來勢洶洶的病毒做鬥爭,無論是手術台上的爭分奪秒,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夜以繼日,還是運送物資的倍日並行,都彰顯了共產黨員絕不服輸與決心向前的韌性。沒有共產黨人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鬥爭意志,就沒有新時代偉大的「抗疫精神」,這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夢想的意志力量。鬥爭意志是開啟新征程的「鑰匙」,嶄新的道路上是更加磅礴的力量,是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
學好黨史「必修課」,以自信的風發意氣書寫夢想的「新答卷」。翻開百年黨史,從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到發展的建設年代,中國共產黨的自信力開拓與實踐中不斷增強。共產黨人風發之意氣與年齡無關,與精神狀態和本領才幹有關,這種風發意氣是黨員幹部在朝霜暮雪的學習中得來,在思考總結的智慧沉澱中得來,在不斷摸索的實踐探知中得來,歸根結底是由成長與經驗得來。黨員幹部的自信力不但展現著個人的風采,還能帶動我們黨事業發展開拓進取。黨員幹部要增加才幹來增添風發之意氣,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讓這種意氣「高高飄揚」,成為前進道路上的激勵和鼓舞,厚積闖關奪隘的底氣,在自信前行中實現自我價值,去打破更多的「不可能」,創造更多的「新精彩」,書寫夢想的「新答卷」。
關鍵詞:黨史。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年要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黨史是黨員幹部的「必修課」,從中能夠汲取經驗教訓,汲取不懈奮鬥的力量,在面對前進道路上的挑戰與挫折時,找到更堅定、更自信的自己,在信堅定、行篤定中書寫夢想的「新答卷」。
學好黨史「必修課」,以堅定的理想念書寫夢想的「新答卷」。夢想的出現或許是一時之念,但是實現夢想絕非一日之功,黨的歷史進程告訴我們,偉大夢想的實現一定是在持之以恆的堅持中實現的。力量需要生長,力量需要凝聚,力量需要在時間長河中不斷沉澱,一個黨員幹部的跋涉足跡能走多遠,在於其理想信念有多強。人們常說:「理想信念高於天」,夢想是天,天之大在高處。
奮鬥在實,千里路在腳下。黨員幹部的奮鬥要有源源不斷的力量補給,要堅守精神追求,以理想信念「紮下根」,以理想信念「補足鈣」,不斷錘鍊自身的筋骨,讓自己在苦難挫折中淬火成鋼,讓堅不可摧的理想信念成為一艘巨艇,滿載青春熱情和昂揚鬥志,越過重山萬座,在一往無前的衝鋒中,抵達夢想的目的地。
學好黨史「必修課」,以強韌的鬥爭意志書寫夢想的「新答卷」。黨史是有「記憶」的,這種「記憶」是共產黨人身上的紅色「烙印」,是傳承的血脈基因,也是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黨員幹部在「趕考」的路上,總會面對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和嚴峻的鬥爭環境,「志不強者智不達」,黨員幹部要在黨史中傳承紅色基因,接過精神火炬,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勵精圖治。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時,千千萬萬個黨員選擇逆行,勇扛使命與擔當,與來勢洶洶的病毒做鬥爭,無論是手術台上的爭分奪秒,建設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夜以繼日,還是運送物資的倍日並行,都彰顯了共產黨員絕不服輸與決心向前的韌性。沒有共產黨人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鬥爭意志,就沒有新時代偉大的「抗疫精神」,這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內在動力,是實現夢想的意志力量。鬥爭意志是開啟新征程的「鑰匙」,嶄新的道路上是更加磅礴的力量,是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
學好黨史「必修課」,以自信的風發意氣書寫夢想的「新答卷」。翻開百年黨史,從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到發展的建設年代,中國共產黨的自信力開拓與實踐中不斷增強。共產黨人風發之意氣與年齡無關,與精神狀態和本領才幹有關,這種風發意氣是黨員幹部在朝霜暮雪的學習中得來,在思考總結的智慧沉澱中得來,在不斷摸索的實踐探知中得來,歸根結底是由成長與經驗得來。黨員幹部的自信力不但展現著個人的風采,還能帶動我們黨事業發展開拓進取。黨員幹部要增加才幹來增添風發之意氣,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讓這種意氣「高高飄揚」,成為前進道路上的激勵和鼓舞,厚積闖關奪隘的底氣,在自信前行中實現自我價值,去打破更多的「不可能」,創造更多的「新精彩」,書寫夢想的「新答卷」。
關鍵詞:黨史。
今年,這一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之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越過急流險灘、穿過驚濤駭浪,一艘「小小紅船」已經成長為「巍巍巨輪」,經風雨本色不改,戰磨難初心依舊。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回望百年奮鬥史,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用敢想、敢幹、敢拼的「紅船精神」,書寫出不負人民的動人答卷,廣大黨員幹部用心傳承「革命薪火」,用情匯聚「奮鬥光芒」,用力譜寫「時代篇章」,自強不息的民族脊樑愈加堅挺。
以理想信念裝填「征途行囊」,滿懷星河滾燙的「初心理想」。「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百年來,從困境逆境中誕生、在戰爭絕境中突圍、在斗困除難中發展、在改革洪流里壯大,中國共產黨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誠初心,一路奮勇前進,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處境如何變化,一艘「小小紅船」始終承載著人民的重託和民族的希望,廣大黨員幹部作為時代的「接班人」,用情懷蘊濃底色、將信念裝進行囊,以「紅船精神」為成長養分、以「初心理想」為前進航標,代代薪火相傳,共赴偉大征途,續寫偉大故事,給予了我們現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學習、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以果敢勇猛奏響「衝鋒號角」,激揚氣勢恢宏的「使命擔當」。「整裝待發豪氣沖天,雄鷹展翅光榮在肩」。在疫情一線、災難一線,耳邊迴蕩的是「我是黨員我先上」的擲地有聲,眼波所及的是「國家需要,我們義無反顧」的奔波背影,內心觸達的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懷擔當。共產黨人,走過百年崢嶸歲月,湧現了一批批的先鋒模範,他是浴火奮戰的曹成福、他是勤政為民的孔繁森、她是英勇犧牲的黃文秀,他們是千千萬萬個堅守崗位、牢記使命、奮勇拼搏的「前浪」,他們是萬萬千千個傳承初心、不辱使命、接力奔跑的「後浪」。廣大共產黨員在災難面前不畏險阻、始終牢記擔當奉獻的時代精神,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無所畏懼地勇往直前,始終彰顯真作為和硬擔當,激勵著我們在今後的征途中,激揚新氣勢,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實現偉大的中國復興夢。
以星星之火凝聚「耀眼光芒」,譜寫壯闊動人的「時代篇章」。「路雖邇,不行不至。
事雖小,不為不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干出來的,幸福更是靠共產黨人奮鬥出來的,百年艱辛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一個個令世人矚目的「人間奇蹟」。剛剛過去的今年,我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八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十四五」規劃全面擘畫……點點滴滴全是奮鬥澆灌、絲絲縷縷皆是堅守凝聚,廣大黨員幹部面對新的歷史起點、續跑新的賽道航線,當牢牢立穩共產黨員的角色定位,迸發耀眼奪目的奮鬥光芒,以實幹為筆譜寫出更加壯闊恢弘的時代篇章。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走過千山萬水,一艘「小小紅船」以初心理想為錨、以使命擔當為舵、以奮鬥拼搏為帆,解鎖了一個個「成功密碼」。我輩當傳承「革命薪火」,燃燒滾燙理想、迸發奮進勢頭,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攜手前進。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回望百年奮鬥史,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著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用敢想、敢幹、敢拼的「紅船精神」,書寫出不負人民的動人答卷,廣大黨員幹部用心傳承「革命薪火」,用情匯聚「奮鬥光芒」,用力譜寫「時代篇章」,自強不息的民族脊樑愈加堅挺。
以理想信念裝填「征途行囊」,滿懷星河滾燙的「初心理想」。「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將今日負初心」。百年來,從困境逆境中誕生、在戰爭絕境中突圍、在斗困除難中發展、在改革洪流里壯大,中國共產黨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赤誠初心,一路奮勇前進,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無論時代如何發展、處境如何變化,一艘「小小紅船」始終承載著人民的重託和民族的希望,廣大黨員幹部作為時代的「接班人」,用情懷蘊濃底色、將信念裝進行囊,以「紅船精神」為成長養分、以「初心理想」為前進航標,代代薪火相傳,共赴偉大征途,續寫偉大故事,給予了我們現如今幸福美好的生活、學習、幹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以果敢勇猛奏響「衝鋒號角」,激揚氣勢恢宏的「使命擔當」。「整裝待發豪氣沖天,雄鷹展翅光榮在肩」。在疫情一線、災難一線,耳邊迴蕩的是「我是黨員我先上」的擲地有聲,眼波所及的是「國家需要,我們義無反顧」的奔波背影,內心觸達的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懷擔當。共產黨人,走過百年崢嶸歲月,湧現了一批批的先鋒模範,他是浴火奮戰的曹成福、他是勤政為民的孔繁森、她是英勇犧牲的黃文秀,他們是千千萬萬個堅守崗位、牢記使命、奮勇拼搏的「前浪」,他們是萬萬千千個傳承初心、不辱使命、接力奔跑的「後浪」。廣大共產黨員在災難面前不畏險阻、始終牢記擔當奉獻的時代精神,始終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始終無所畏懼地勇往直前,始終彰顯真作為和硬擔當,激勵著我們在今後的征途中,激揚新氣勢,推動「中國號巨輪」劈波斬浪,實現偉大的中國復興夢。
以星星之火凝聚「耀眼光芒」,譜寫壯闊動人的「時代篇章」。「路雖邇,不行不至。
事雖小,不為不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干出來的,幸福更是靠共產黨人奮鬥出來的,百年艱辛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創造了一個個令世人矚目的「人間奇蹟」。剛剛過去的今年,我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正增長,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八年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十四五」規劃全面擘畫……點點滴滴全是奮鬥澆灌、絲絲縷縷皆是堅守凝聚,廣大黨員幹部面對新的歷史起點、續跑新的賽道航線,當牢牢立穩共產黨員的角色定位,迸發耀眼奪目的奮鬥光芒,以實幹為筆譜寫出更加壯闊恢弘的時代篇章。
「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走過千山萬水,一艘「小小紅船」以初心理想為錨、以使命擔當為舵、以奮鬥拼搏為帆,解鎖了一個個「成功密碼」。我輩當傳承「革命薪火」,燃燒滾燙理想、迸發奮進勢頭,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目標攜手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