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在黨支部帶領下,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學習了《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篇,這次黨史學習讓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
我們黨的歷史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歷史;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現理論創新和飛躍的歷史;也是一部抗擊災難、自強不息的歷史。正如習總在參觀完《復興之路》展覽後所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所闡述的「中華民族的昨天,可以說是『雄關漫道真如鐵』;中華民族的今天,正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中華民族的明天,可以說是『長風破浪會有時』。」。
在新的時期,只有堅持品讀黨史,學思悟踐,才能不忘「來時路」,走好「腳下路」,堅定「未來路」。回首過去,審視現在,展望未來,我們有責任和使命擔起實現「中國夢」的這份責任,像我們的前輩們看齊,心存責任、胸懷使命、正本清源,帶著感情、帶著使命、帶著十足幹勁不斷的攻堅克難,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 範文問答
- 答案列表
論中國共產黨歷史 學習心得體會[朗讀]
學黨史重溫「三寶」蓄滿逐夢「能量」。
今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講話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要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鬥史,也是一部黨的自身建設史,這裡邊有我們加強自我建設學之不完的「智慧」,有我們戰勝各種困難取之不盡的「法寶」。廣大黨員幹部要在學習黨史中重溫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三大法寶」,堅持吃透精髓、潤心鑄魂,蓄滿前行「能量」,以凝聚攻堅合力、點燃昂揚鬥志、自我完善提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中齊奮鬥、敢碰硬、有底氣。
重溫「統一戰線」,凝聚攻堅合力,團結一心「齊奮鬥」。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思想同我國實際有效結合,我們黨先後提出了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愛國統一戰線,我們黨用統一戰線的思想武器,在不同的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了取得勝利的強大合力。當前,「十三五」圓滿收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危機和機遇並存,困難和希望同在,逐夢路上仍需傾舉國之力攻堅。廣大黨員幹部要提高對新形勢下統一戰線重要地位的認識,增強做好統戰工作的政治自覺,以實際行動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把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形成團結一心齊奮鬥的良好氛圍,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重溫「武裝鬥爭」,點燃昂揚鬥志,不懈拼搏「敢碰硬」。堅持武裝鬥爭是我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的國情決定了無產階級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著名論斷應運而生。在革命戰爭年代,先烈們不惜流血犧牲,長期堅持武裝鬥爭,為我們換來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鬥爭精神,我們要大力傳承和發揚鬥爭精神,點燃昂揚鬥志。一方面,為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我們要樹牢「以戰止戰」的戰略思維,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時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以「強軍夢」護航「中國夢」。另一方面,廣大黨員幹部要增強鬥爭本領,在鬥爭中歷練成長,面對「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的嚴峻形勢,我們要敢於拼搏、敢於出擊、敢戰能勝,始終在逐夢征途中勇立潮頭。
重溫「黨的建設」,自我完善提升,行穩致遠「有底氣」。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的核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是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加強自身建設,通過開展思想、組織、作風三大建設,不斷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才讓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對黨的建設理論逐步健全完善,如今已經形成「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黨建總體布局,進一步增強了「四自能力」,在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方面更加積極主動,這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根本保障。廣大黨員幹部要常懷興黨之心、常盡興黨之責、常攢復興之力,要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大局看問題,以信念、人格、實幹立身,自覺提升紀律規矩意識,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進一步增強抵禦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做到在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先行一步、做好表率,確保在譜寫中國夢新篇章的偉大事業中行穩致遠?
今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黨外人士共迎新春講話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要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中國共產黨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鬥史,也是一部黨的自身建設史,這裡邊有我們加強自我建設學之不完的「智慧」,有我們戰勝各種困難取之不盡的「法寶」。廣大黨員幹部要在學習黨史中重溫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三大法寶」,堅持吃透精髓、潤心鑄魂,蓄滿前行「能量」,以凝聚攻堅合力、點燃昂揚鬥志、自我完善提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過程中齊奮鬥、敢碰硬、有底氣。
重溫「統一戰線」,凝聚攻堅合力,團結一心「齊奮鬥」。統一戰線是我們黨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政治優勢和戰略方針,通過將馬克思主義統一戰線思想同我國實際有效結合,我們黨先後提出了國民革命聯合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愛國統一戰線,我們黨用統一戰線的思想武器,在不同的時期發揮了不同的作用,團結了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了取得勝利的強大合力。當前,「十三五」圓滿收官,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已經開啟,危機和機遇並存,困難和希望同在,逐夢路上仍需傾舉國之力攻堅。廣大黨員幹部要提高對新形勢下統一戰線重要地位的認識,增強做好統戰工作的政治自覺,以實際行動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把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各團體和各界人士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形成團結一心齊奮鬥的良好氛圍,共同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重溫「武裝鬥爭」,點燃昂揚鬥志,不懈拼搏「敢碰硬」。堅持武裝鬥爭是我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的國情決定了無產階級只有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才能以革命的武裝反對反革命的武裝,「槍桿子裡面出政權」著名論斷應運而生。在革命戰爭年代,先烈們不惜流血犧牲,長期堅持武裝鬥爭,為我們換來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鬥爭精神,我們要大力傳承和發揚鬥爭精神,點燃昂揚鬥志。一方面,為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三大歷史任務,我們要樹牢「以戰止戰」的戰略思維,努力建設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時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以「強軍夢」護航「中國夢」。另一方面,廣大黨員幹部要增強鬥爭本領,在鬥爭中歷練成長,面對「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的嚴峻形勢,我們要敢於拼搏、敢於出擊、敢戰能勝,始終在逐夢征途中勇立潮頭。
重溫「黨的建設」,自我完善提升,行穩致遠「有底氣」。黨的建設是「三大法寶」的核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正是我們黨勇於自我革命、加強自身建設,通過開展思想、組織、作風三大建設,不斷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才讓黨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從而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我們黨堅持與時俱進,對黨的建設理論逐步健全完善,如今已經形成「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的黨建總體布局,進一步增強了「四自能力」,在應對「四大考驗」「四大危險」方面更加積極主動,這為實現「中國夢」提供了根本保障。廣大黨員幹部要常懷興黨之心、常盡興黨之責、常攢復興之力,要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大局看問題,以信念、人格、實幹立身,自覺提升紀律規矩意識,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進一步增強抵禦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做到在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中先行一步、做好表率,確保在譜寫中國夢新篇章的偉大事業中行穩致遠?
高度重視黨的歷史,重視從歷史經驗中開拓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是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長期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弘揚和發展了我黨的這一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發表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講話。講話登高望遠,清晰透徹,寓意深刻,全篇充滿馬克思主義思想輝煌,我們鞏固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樹立科學歷史觀,掌握科學方法論,指導黨的歷史研究和黨的歷史經驗總結,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歷史,歷史不能自由選擇。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那個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上進行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視歷史的必然性和歷史的偶然關係。不要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地歸功於個人,也不要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地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來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嚴格要求前人做只有後人才能做的業績。這些重要的論述要求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歷史觀點,正確評價重要黨史人物,正確看待我們黨走過的道路。
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說: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如果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將失去靈魂和方向。同時,面對新時代的特徵和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遠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永遠無止境。這些重要論述要求我們具備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堅持實踐觀點,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們黨的不懈奮鬥史、自身建設史和理論發展史。
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領導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開放前和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相互聯繫和重大差異的時期,但本質上是我黨領導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精確評價,不可以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可以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上一期的堅持、改革、發展。這些重要的論述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以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科學總結我們黨的歷史進程和經驗,正確處理黨的經驗失誤和挫折,通過研究歷史更好地把握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講話,思想豐富,內容博大,是我們黨歷史工作者必須長期閱讀和閱讀的古典著作。我們要以此次集中學習討論為契機,進一步糾正學風,集中理解,與實際、學習相結合,真正用語言精神武裝我們的頭腦,指導我們的實踐,推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新的階段。
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歷史,歷史不能自由選擇。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那個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上進行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視歷史的必然性和歷史的偶然關係。不要把歷史順境中的成功簡單地歸功於個人,也不要把歷史逆境中的挫折簡單地歸咎於個人。不能用今天的時代條件、發展水平、認識水平來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嚴格要求前人做只有後人才能做的業績。這些重要的論述要求我們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歷史觀點,正確評價重要黨史人物,正確看待我們黨走過的道路。
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說: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如果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將失去靈魂和方向。同時,面對新時代的特徵和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遠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永遠無止境。這些重要論述要求我們具備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堅持實踐觀點,全面認識和把握我們黨的不懈奮鬥史、自身建設史和理論發展史。
例如,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黨領導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開放前和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相互聯繫和重大差異的時期,但本質上是我黨領導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對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要精確評價,不可以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可以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上一期的堅持、改革、發展。這些重要的論述要求我們必須掌握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觀點和方法,以聯繫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全面的觀點,科學總結我們黨的歷史進程和經驗,正確處理黨的經驗失誤和挫折,通過研究歷史更好地把握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共產黨歷史的重要講話,思想豐富,內容博大,是我們黨歷史工作者必須長期閱讀和閱讀的古典著作。我們要以此次集中學習討論為契機,進一步糾正學風,集中理解,與實際、學習相結合,真正用語言精神武裝我們的頭腦,指導我們的實踐,推進我們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新的階段。
經過一段時光對中國共產黨黨史的學習,聯繫當前我的所見所聞,的確有很多感觸,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和英明,真切感受到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偉大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國家的實力一天天比一天強。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痛。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然後是一個個的不平等的條約,最後的《辛丑條約》徹底把中國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制度,之後又是軍閥混戰,至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透過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我們才徹底改變這一局面。
縱觀整個中國近代史,在這片飽受苦難的土地上,從農民起義,洋務運動,維新運動,八年抗日,三年內戰,各方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這樣100年過去了,但大家都就應清楚;
歷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選取了中國共產黨。事實也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透過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我黨的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得來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一系列的武裝發動,在動亂的年代為人民開路,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劉伯承等一批元帥運籌帷幄,再無數個不眠夜的燈下統領大軍為百姓作戰。工農紅軍從1928年起,不斷在全國範圍內擴大,結合了不怕死的愛國戰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顧一切只為革命的勝利。最難忘的是紅軍的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橫渡金沙;
鐵索橋在險,同樣能夠征服;
饑寒交迫再苦,同樣能夠忍受。是的,我們犧牲了很多的戰士,但是我們最終以一支部隊的名義克服天險,走完長征。在中國共產黨的奮鬥路程上,只要回首長征就點燃了一種精神,照亮了一個民族,我覺得,無論將來我們走到哪裡,長征將會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斷唱響耳畔。
眾所周知,中國近代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痛。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然後是一個個的不平等的條約,最後的《辛丑條約》徹底把中國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會制度,之後又是軍閥混戰,至到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透過浴血奮戰,建立了新中國,我們才徹底改變這一局面。
縱觀整個中國近代史,在這片飽受苦難的土地上,從農民起義,洋務運動,維新運動,八年抗日,三年內戰,各方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就這樣100年過去了,但大家都就應清楚;
歷史老人的眼睛是雪亮的,他選取了中國共產黨。事實也證明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
透過學習,我深刻的體會到我黨的政權是從槍桿子中得來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一系列的武裝發動,在動亂的年代為人民開路,朱德,彭德懷,葉劍英,劉伯承等一批元帥運籌帷幄,再無數個不眠夜的燈下統領大軍為百姓作戰。工農紅軍從1928年起,不斷在全國範圍內擴大,結合了不怕死的愛國戰士,他們拋頭顱灑熱血,不顧一切只為革命的勝利。最難忘的是紅軍的長征,爬雪山,過草地,橫渡金沙;
鐵索橋在險,同樣能夠征服;
饑寒交迫再苦,同樣能夠忍受。是的,我們犧牲了很多的戰士,但是我們最終以一支部隊的名義克服天險,走完長征。在中國共產黨的奮鬥路程上,只要回首長征就點燃了一種精神,照亮了一個民族,我覺得,無論將來我們走到哪裡,長征將會是一首精神之歌,不斷唱響耳畔。
「以史為鏡,能夠知興替」,歷史能夠說是最好的教科書。中華民族以歷史悠久著稱於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更是一座蘊涵豐富的寶庫。在領導革命以及建設和改革的過程中,黨和政府都十分重視借鑑歷史經驗,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所以,黨史國史是黨員幹部最好的教材,每一位共產黨員都該懷以崇仰之情認識黨的歷史,以敬畏之志對待歷史、學習歷史,從「紅色旅程」中汲取新的智慧和力量。
我們黨風風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令每一位黨員開卷有益。而當前,全黨全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力前進的關鍵階段。共產黨員必須必須認真回顧我們黨92年來的風雨歷程,認清時代形勢,提高自身修養和黨性認識,做一個時代的先鋒。
我黨、我國的歷史是一部光輝燦爛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絢麗壯觀的發展史,學習黨史、國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以史為鏡,以史為鑑。僅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黨史國史,進一步把黨的路線及方針政策的發展史搞清楚,並正確地對待歷史,善於總結經驗,才能為我國更好更快地發展添磚加瓦,早日實現完美中國夢。
我們黨風風雨雨92年,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令每一位黨員開卷有益。而當前,全黨全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奮力前進的關鍵階段。共產黨員必須必須認真回顧我們黨92年來的風雨歷程,認清時代形勢,提高自身修養和黨性認識,做一個時代的先鋒。
我黨、我國的歷史是一部光輝燦爛的革命史、也是一部絢麗壯觀的發展史,學習黨史、國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以史為鏡,以史為鑑。僅有充分了解、分析、研究黨史國史,進一步把黨的路線及方針政策的發展史搞清楚,並正確地對待歷史,善於總結經驗,才能為我國更好更快地發展添磚加瓦,早日實現完美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