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位於日地之間時叫做「朔」(新月),月亮暗的半球朝向地球,所以我們看不見它,這便是農曆三十、初一.朔以後一、二天,傍晚時分,鐮刀狀的新月在西邊天空露面,月面(凸面)朝西.到初七、初八時成了半圓形,這時的月相稱為「上弦月」,日落時月亮在正南方天空.上弦之後,月球的亮面逐漸增大,我們叫它凸月,到初七初八,便到了「望」(滿月),月亮同太陽遙遙相對,我們看到一輪明月於傍晚升起,通宵照耀,在早晨時落下.滿月後,月亮的圓輪部分日益虧損,但還是超過一個半圓,我們叫它凸月,到農曆的二十二、二十三,月面呈半圓形,於半夜升起,和上弦月相反,月面朝東,黎明時掛在正南天空.下弦月後,半圓繼續虧損,成為掛在東方的一輪殘月。
@god147
頂0
加入收藏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