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是指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初夏,我國長江中下游指宜昌以東的28—34°n範圍內或稱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這狹長區域內出現的一段連陰雨天氣.「梅雨」的名稱是怎麼得來的呢?原來它源於我國的一個氣象名詞.梅雨,在古代常稱為黃梅雨.早在漢代,就有不少關於黃梅雨的諺語;在晉代已有「夏至之雨,名曰黃梅雨」的記載;自唐宋以來,對梅雨更有許多妙趣橫生的描述.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寫過一首詠《梅雨》詩:「梅實迎時雨,蒼茫值晚春,愁深楚猿夜,夢斷越雞晨.海霧連南極,江雲暗北津,素衣今盡化,非為帝京塵」.其中的「梅實迎時雨」,指梅子熟了以後,迎來的便是「夏至」節氣後「三時」的「時雨」.現在氣象上的梅雨是泛指初夏向盛夏過渡的一段陰雨天氣?
@xiaoba18
頂0
加入收藏
相關問答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