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帥才主要負責決定做什麼(what),將才主要負責決定怎麼做(how)?
這很像我們通俗所說的領導者(leader)和管理者(manager)的區別:領導是做正確的事情,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確。
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觸及將才和帥才的根本區別。
如果一個公司的一把手(比如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以這種認知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公司不大的時候是可以的。
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比如,千億市值以上、萬人以上、多業務了),這種認知不僅是有誤導的,而且是危險的。
比如,在一個大公司內,非一把手的高管(比如cxo、高級副總裁、事業群/事業部總經理等)也有很大責任和能力去決定做什麼/what,不僅是怎麼做/how。這些人也是領導者,而不僅是管理者?
但是,這些領導者高管們仍然還不是帥才,而是將才。
將才和帥才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呢?對這個問題沒有清醒的認知,從將才到帥的進化就會沒有正確的方向。我認為,將才和帥才的根本區別,在於將才管戰略,帥才管思想+戰略?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思想指的是什麼?簡而言之,思想指的就是基本假設和使命願景價值觀?
有些人挑戰,你說的基本假設和使命願景價值觀不就是文化嗎?不是。思想要比文化豐富的多。比如,思想里包括了很多與所從事的事業相關的內容,用文化來代替思想容易把這部分內容忽略掉。
基本假設和使命願景價值觀是戰略的基礎和前提,因為它們回答了「為什麼」以及「大方向」的問題。「為什麼/why」及「大方向」比「做什麼/what」和「怎麼做/how」,對一個大組織來說更加重要?
一把手重點管戰略,忽視管理思想,可能有什麼後果?
1.如果一把手不管「為什麼」,這個公司里就沒有其他人能管得了「為什麼」。所以,整個組織就沒有了「為什麼」。一大群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的人才,即使再優秀,也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也不會塑造優秀的文化?
2.一個大組織的「頂層設計」這件事絕對不僅是一個「戰略」的事,一定需要思想。沒有思想,頂層設計這件事干不好,而且一直會被刻意迴避。主要領導人之間也會相互甩鍋。
3.只管戰略,一把手很容易把其他高管(比如cxo、高級副總裁、事業群/事業部總經理,等)逐漸定位為「執行者」、「高級打工仔」的角色。這種定位吸引和保留不了高量級的「將才」,因為別的組織會給他們提供有競爭力的「戰略性工作」的機會。
4.沒有一群高量級的將才,下一代的一把手如何產生?可以說,只管戰略,不管思想,對一把手來說,甚至是一種「斷子絕孫」的打法。
5.在多業務之下,只管戰略不管思想,一把手(比如集團董事長兼ceo)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發力點。於是,這樣的一把手就會在「戰略」上對自己不懂的業務指手畫腳。這種做法經常是幫倒忙,搞的事業群/事業部層面的領導人無所適從。
6.一把手只重視戰略,就會傾向於排斥「思想」以及「有思想」的人。「思想」逐漸會變成被視為阻礙和敵人。不能容納不同思想的組織,在創新上一定是遇到挑戰。
管了思想,就可以不管戰略嗎?絕對不是。
「帥才」必須管「思想+戰略」。很多人很有思想,但是只有思想,那是謀士和幕僚,不是帥才。帥才必須是「思想+戰略」。
而且,我們得意識到,戰略即「做什麼/what」和「怎麼做/how」,對一個中等規模公司來說,確實是更重要和緊迫的。也就是說,在中等規模下,「將才型」、「戰略型」的領導風格非常可能比「帥才型」更加適合。如果規模再小的話,「校才」和「尉才」甚至比「將才」都更加適合?
這樣的發展規律正是大公司產生「將才承擔帥位」的重要原因:「將才」經常是一個公司從「中」發展到「大」的「路徑」。可是,當公司發展到「大」之後,這個上一階段的成功路徑很可能就變成了新階段的挑戰。
這就意味著,這樣規模的大公司要想進一步發展,它的一把手必須實現從將才到帥才的進化。實現不了這樣的進化,長期「將才承擔帥位」(對很多公司來說甚至是「校才承擔帥位」),公司的發展必然受限。
而且,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帥位(比如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沒有任何結構性的權力制衡,他/她乾得不好也沒有什麼方式換。於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進則退或者潰敗的事情就很容易發生了?
從將才到帥才的進化是可能嗎?帥才會不會是天生的。
「將才」肯定不是天生的。我們可以找到無數的從士兵到尉官到校官到將官的例子。
另外,將才也必須經過校才、尉才階段的培養。比如,管人、管動作是校才、尉才的典型工作方式。沒有經過管人、管動作的訓練,直接就去做那些「管戰略」的將才的事,聽起來都不靠譜。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帥才是不是天生的嗎?我認為也不是。
沒經過管人、管戰略的足夠訓練,也管不了思想,甚至都理解不了「管思想」這件事的重要性。可以說,管思想就是管戰略和管人的升級版。當組織規模足夠大之後,管思想就成了比管戰略、管人的更高效的手段。
還有,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這個職位本身雖然是「帥位」,但是,在「帥位」上的人也不一定是帥才。這些創業者給自己創造了「帥位」,於是有了更多的練習機會。
但是,他們也得經過從尉、到校、到將、到帥的自我訓練。這個過程中,有天賦的人肯定會進化的快一些。但是,沒有實踐的充分訓練和檢驗,帥才的天賦也轉化不成「帥才」。
有些人會問,你說帥才要管「思想+戰略」,會不會有人就根本沒啥「思想」。
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你想隱藏都隱藏不了。比如,很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對人的假設就是個「經濟人」,這種假設對於他/她吸引什麼樣的人、用什麼去激勵人、與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就有直接的影響?
另外,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成不了真正的「帥才」,客觀上也有「將才」供應不足的原因(內部、外部都供應不足)。
所以,建立一個能培養「將才」及「帥才候選人」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也是一把手真正成為帥才的必經之路。如果這個系統只能培養校才,則一把手頂多就能當個將才。
可以說,儘管一個公司的「帥位」僅僅有一個,但是,整個公司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能培養出「帥才候選人」,並在此過程中順便培養很多「將才」。
很多公司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在規劃的時候就沒有這個思想高度。
從人才選育用留系統的專業設計角度看,要培養「帥才候選人」,必須深刻理解「帥才」的標準,並把它應用於職業序列及等級體系、招聘體系、培訓體系、個人績效管理體系、任用發展體系等各個環節。
搭建一個高效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是每個致力於做大、做強的公司的剛需。
這很像我們通俗所說的領導者(leader)和管理者(manager)的區別:領導是做正確的事情,管理是把事情做正確。
我認為這種說法沒有觸及將才和帥才的根本區別。
如果一個公司的一把手(比如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以這種認知來指導自己的工作,在公司不大的時候是可以的。
公司大到一定程度之後(比如,千億市值以上、萬人以上、多業務了),這種認知不僅是有誤導的,而且是危險的。
比如,在一個大公司內,非一把手的高管(比如cxo、高級副總裁、事業群/事業部總經理等)也有很大責任和能力去決定做什麼/what,不僅是怎麼做/how。這些人也是領導者,而不僅是管理者?
但是,這些領導者高管們仍然還不是帥才,而是將才。
將才和帥才的根本區別是什麼呢?對這個問題沒有清醒的認知,從將才到帥的進化就會沒有正確的方向。我認為,將才和帥才的根本區別,在於將才管戰略,帥才管思想+戰略?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思想指的是什麼?簡而言之,思想指的就是基本假設和使命願景價值觀?
有些人挑戰,你說的基本假設和使命願景價值觀不就是文化嗎?不是。思想要比文化豐富的多。比如,思想里包括了很多與所從事的事業相關的內容,用文化來代替思想容易把這部分內容忽略掉。
基本假設和使命願景價值觀是戰略的基礎和前提,因為它們回答了「為什麼」以及「大方向」的問題。「為什麼/why」及「大方向」比「做什麼/what」和「怎麼做/how」,對一個大組織來說更加重要?
一把手重點管戰略,忽視管理思想,可能有什麼後果?
1.如果一把手不管「為什麼」,這個公司里就沒有其他人能管得了「為什麼」。所以,整個組織就沒有了「為什麼」。一大群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的人才,即使再優秀,也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組織,也不會塑造優秀的文化?
2.一個大組織的「頂層設計」這件事絕對不僅是一個「戰略」的事,一定需要思想。沒有思想,頂層設計這件事干不好,而且一直會被刻意迴避。主要領導人之間也會相互甩鍋。
3.只管戰略,一把手很容易把其他高管(比如cxo、高級副總裁、事業群/事業部總經理,等)逐漸定位為「執行者」、「高級打工仔」的角色。這種定位吸引和保留不了高量級的「將才」,因為別的組織會給他們提供有競爭力的「戰略性工作」的機會。
4.沒有一群高量級的將才,下一代的一把手如何產生?可以說,只管戰略,不管思想,對一把手來說,甚至是一種「斷子絕孫」的打法。
5.在多業務之下,只管戰略不管思想,一把手(比如集團董事長兼ceo)很容易找不到自己的發力點。於是,這樣的一把手就會在「戰略」上對自己不懂的業務指手畫腳。這種做法經常是幫倒忙,搞的事業群/事業部層面的領導人無所適從。
6.一把手只重視戰略,就會傾向於排斥「思想」以及「有思想」的人。「思想」逐漸會變成被視為阻礙和敵人。不能容納不同思想的組織,在創新上一定是遇到挑戰。
管了思想,就可以不管戰略嗎?絕對不是。
「帥才」必須管「思想+戰略」。很多人很有思想,但是只有思想,那是謀士和幕僚,不是帥才。帥才必須是「思想+戰略」。
而且,我們得意識到,戰略即「做什麼/what」和「怎麼做/how」,對一個中等規模公司來說,確實是更重要和緊迫的。也就是說,在中等規模下,「將才型」、「戰略型」的領導風格非常可能比「帥才型」更加適合。如果規模再小的話,「校才」和「尉才」甚至比「將才」都更加適合?
這樣的發展規律正是大公司產生「將才承擔帥位」的重要原因:「將才」經常是一個公司從「中」發展到「大」的「路徑」。可是,當公司發展到「大」之後,這個上一階段的成功路徑很可能就變成了新階段的挑戰。
這就意味著,這樣規模的大公司要想進一步發展,它的一把手必須實現從將才到帥才的進化。實現不了這樣的進化,長期「將才承擔帥位」(對很多公司來說甚至是「校才承擔帥位」),公司的發展必然受限。
而且,在絕大部分情況下,這樣的帥位(比如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沒有任何結構性的權力制衡,他/她乾得不好也沒有什麼方式換。於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進則退或者潰敗的事情就很容易發生了?
從將才到帥才的進化是可能嗎?帥才會不會是天生的。
「將才」肯定不是天生的。我們可以找到無數的從士兵到尉官到校官到將官的例子。
另外,將才也必須經過校才、尉才階段的培養。比如,管人、管動作是校才、尉才的典型工作方式。沒有經過管人、管動作的訓練,直接就去做那些「管戰略」的將才的事,聽起來都不靠譜。
「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那麼帥才是不是天生的嗎?我認為也不是。
沒經過管人、管戰略的足夠訓練,也管不了思想,甚至都理解不了「管思想」這件事的重要性。可以說,管思想就是管戰略和管人的升級版。當組織規模足夠大之後,管思想就成了比管戰略、管人的更高效的手段。
還有,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這個職位本身雖然是「帥位」,但是,在「帥位」上的人也不一定是帥才。這些創業者給自己創造了「帥位」,於是有了更多的練習機會。
但是,他們也得經過從尉、到校、到將、到帥的自我訓練。這個過程中,有天賦的人肯定會進化的快一些。但是,沒有實踐的充分訓練和檢驗,帥才的天賦也轉化不成「帥才」。
有些人會問,你說帥才要管「思想+戰略」,會不會有人就根本沒啥「思想」。
這種現象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你想隱藏都隱藏不了。比如,很多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對人的假設就是個「經濟人」,這種假設對於他/她吸引什麼樣的人、用什麼去激勵人、與人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就有直接的影響?
另外,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成不了真正的「帥才」,客觀上也有「將才」供應不足的原因(內部、外部都供應不足)。
所以,建立一個能培養「將才」及「帥才候選人」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也是一把手真正成為帥才的必經之路。如果這個系統只能培養校才,則一把手頂多就能當個將才。
可以說,儘管一個公司的「帥位」僅僅有一個,但是,整個公司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的首要目標就是要能培養出「帥才候選人」,並在此過程中順便培養很多「將才」。
很多公司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在規劃的時候就沒有這個思想高度。
從人才選育用留系統的專業設計角度看,要培養「帥才候選人」,必須深刻理解「帥才」的標準,並把它應用於職業序列及等級體系、招聘體系、培訓體系、個人績效管理體系、任用發展體系等各個環節。
搭建一個高效的人才選育用留系統是每個致力於做大、做強的公司的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