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節,受新型冠狀病毒引發肺炎疫情的影響,上至封城、下至封村,大家都被迫宅在家裡。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影響,諸如疫情嚴重的地區醫療資源、生活物資匱乏;經濟受挫,特別是服務業、旅遊業受損巨大;許多人有家不能回,或者宅在家裡出不來……疫情的背後,引發了我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
首先,我們應當呵護自然。
我看過一幅漫畫,一塊木板置於一座山峰的峰頭上,木板的兩端分別是一隻熊和一個帶槍的獵人,左邊的熊露出了鋒利的牙齒,舉起了熊爪,想要攻擊獵人。而右邊的獵人正拿著獵槍瞄準了熊,看似勝券在握。
實際上,我們發現,其實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他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無論誰受傷害,另一方都將失去平衡從而掉入萬丈深淵,雙方只有都相安無事,才是最好的結局。這種平衡,也是人與自然應該追求的平衡。
作為人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可以吃的,能吃的何止千萬?像極了漫畫中的獵人,完全是勝券在握,似乎可以為所欲為。但是,請記住一句話: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存在多年,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要尋找的是一種共生的環境,是一種平衡,而不是對它們痛下殺手!「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中國文化中凝聚著很多平衡的智慧,就連《孫子兵法》這樣專門論述戰爭的經典,最高境界也是一句追求平衡、和諧的話——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麼意思?就是說即便勝券在握,每一場戰爭都是勝利的也不是最好的結果,能夠做到不戰就給對方威脅,兩者相安無事才是最高的境界。這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也應該成為人類在面對野生動物時的信條,成為人與自然,或者說人與野生動物共同生活的智慧?
其次,我們應該敬畏自然。
我們來細數一下那些從動物身上的病毒逐步演變成人類的災難的真實案例。
愛滋病:愛滋病病原可能源於非洲靈長類,最近美國科學雜誌指出,黑猩猩通過捕食紅冠白臉猴和大疣鼻猴而分別感染了兩種猴免疫缺陷病毒(簡稱siv)。這兩種病毒再在黑猩猩體內發生重組,產生新的siv,人類在獵食黑猩猩的過程中感染了siv病毒,而造成現在全球流行的 hiv-i病毒,即愛滋病毒。在馬來西亞流行的「尼巴」病毒,就是人們為了多養豬而亂砍濫伐森林,結果由攜帶尼巴病毒的果蝠糞便污染豬飼料,而使豬患病,然後再由病豬傳染給人。
漢卓病毒:澳大利亞出現的漢卓病毒,同樣是由於人們在這裡伐木建養馬場,由果蝠糞便污染馬飼料,馬發病後傳染給人。
伊波拉出血熱:在剛果和蘇丹南部交界處伊波拉河流域流行的伊波拉出血熱與當地人喜歡生吃大猩猩、猴子等靈長類的肉有關。
猴痘病毒:2003年6月,當我國的sars病情剛剛緩解時,美國傳來了由猴痘病毒引起猴痘暴發流行的消息。猴痘又稱猴天花,是一種人獸共患病,可通過病人、疫畜的體液傳播。
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歷史教訓。」我們很自然的聯想到最近同樣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澳大利亞山火持續近五個月,5200萬哺乳動物,6200萬鳥類,3.89億爬行動物,在這場大火中喪生。東非蝗災爆發,飢腸轆轆的沙漠蝗蟲入侵了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里,規模和破壞力史無前例,整個東非恐深陷蝗蟲危機。西班牙暴雪突襲,汽車只能在「雪牆」之間通行,社會只能停課停工。美國爆發40年來最致命流感,已有6600人死亡……。
這些案例無一不是在告訴我們,人應當對自然保持敬畏,敬畏自然,實際上也是在敬畏人類自己。
最後,我們應該感恩自然。
我們知道,人類的衣食住行與自然密切相關,如穿的羽絨服、皮大衣,吃的豬肉、牛肉,用的木質家具,坐的木船等,都是自然給予我們的。外出旅遊,所面對的歷史悠久的大足石刻、風景優美的西湖,都是自然的傑作。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為我們提供豐富的資源,給予人類無限的美好。人類並沒有感恩自然,反而在不斷破壞自然。在《大自然在說話》中,自然母親說:「你們的行為決定你們的命運,不是我的。我是大自然,我將繼續存在,我隨時都在進化,而你們呢?「人類天真地以為自己是食物鏈的頂端。但是,沒有底端的資源提供,什麼都不是?
幸運的是,人類漸漸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彌補,例如:支付寶上的螞蟻森林,目前已經在荒漠化地區種植樹木超過1億棵;長江從今年開始禁漁10年;許多國家開始禁止使用某些塑料產品和一次性產品等。人類與自然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而人類則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本就應當與自然和諧相處。或許這些舉措相比於人類已經破壞的大自然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補償,但「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蝴蝶扇動一次翅膀,可能遠處會引發一起海嘯。做出一件節約資源的小事,可能會降低一種動物滅絕的可能性。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點滴努力不斷的累計,終將匯流成河,一齊流向人與自然和諧的大海。
「起初,沒有人在意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次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呵護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尋找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我們每個人當為此儘自己綿薄之力。
首先,我們應當呵護自然。
我看過一幅漫畫,一塊木板置於一座山峰的峰頭上,木板的兩端分別是一隻熊和一個帶槍的獵人,左邊的熊露出了鋒利的牙齒,舉起了熊爪,想要攻擊獵人。而右邊的獵人正拿著獵槍瞄準了熊,看似勝券在握。
實際上,我們發現,其實他們誰也離不開誰,他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無論誰受傷害,另一方都將失去平衡從而掉入萬丈深淵,雙方只有都相安無事,才是最好的結局。這種平衡,也是人與自然應該追求的平衡。
作為人類,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可以吃的,能吃的何止千萬?像極了漫畫中的獵人,完全是勝券在握,似乎可以為所欲為。但是,請記住一句話:存在的便是合理的,地球上的動物、植物存在多年,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我們要尋找的是一種共生的環境,是一種平衡,而不是對它們痛下殺手!「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中國文化中凝聚著很多平衡的智慧,就連《孫子兵法》這樣專門論述戰爭的經典,最高境界也是一句追求平衡、和諧的話——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什麼意思?就是說即便勝券在握,每一場戰爭都是勝利的也不是最好的結果,能夠做到不戰就給對方威脅,兩者相安無事才是最高的境界。這是中國古人的智慧,也應該成為人類在面對野生動物時的信條,成為人與自然,或者說人與野生動物共同生活的智慧?
其次,我們應該敬畏自然。
我們來細數一下那些從動物身上的病毒逐步演變成人類的災難的真實案例。
愛滋病:愛滋病病原可能源於非洲靈長類,最近美國科學雜誌指出,黑猩猩通過捕食紅冠白臉猴和大疣鼻猴而分別感染了兩種猴免疫缺陷病毒(簡稱siv)。這兩種病毒再在黑猩猩體內發生重組,產生新的siv,人類在獵食黑猩猩的過程中感染了siv病毒,而造成現在全球流行的 hiv-i病毒,即愛滋病毒。在馬來西亞流行的「尼巴」病毒,就是人們為了多養豬而亂砍濫伐森林,結果由攜帶尼巴病毒的果蝠糞便污染豬飼料,而使豬患病,然後再由病豬傳染給人。
漢卓病毒:澳大利亞出現的漢卓病毒,同樣是由於人們在這裡伐木建養馬場,由果蝠糞便污染馬飼料,馬發病後傳染給人。
伊波拉出血熱:在剛果和蘇丹南部交界處伊波拉河流域流行的伊波拉出血熱與當地人喜歡生吃大猩猩、猴子等靈長類的肉有關。
猴痘病毒:2003年6月,當我國的sars病情剛剛緩解時,美國傳來了由猴痘病毒引起猴痘暴發流行的消息。猴痘又稱猴天花,是一種人獸共患病,可通過病人、疫畜的體液傳播。
黑格爾曾說:人類從歷史中所得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不吸取歷史教訓。」我們很自然的聯想到最近同樣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澳大利亞山火持續近五個月,5200萬哺乳動物,6200萬鳥類,3.89億爬行動物,在這場大火中喪生。東非蝗災爆發,飢腸轆轆的沙漠蝗蟲入侵了衣索比亞、肯亞和索馬里,規模和破壞力史無前例,整個東非恐深陷蝗蟲危機。西班牙暴雪突襲,汽車只能在「雪牆」之間通行,社會只能停課停工。美國爆發40年來最致命流感,已有6600人死亡……。
這些案例無一不是在告訴我們,人應當對自然保持敬畏,敬畏自然,實際上也是在敬畏人類自己。
最後,我們應該感恩自然。
我們知道,人類的衣食住行與自然密切相關,如穿的羽絨服、皮大衣,吃的豬肉、牛肉,用的木質家具,坐的木船等,都是自然給予我們的。外出旅遊,所面對的歷史悠久的大足石刻、風景優美的西湖,都是自然的傑作。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為我們提供豐富的資源,給予人類無限的美好。人類並沒有感恩自然,反而在不斷破壞自然。在《大自然在說話》中,自然母親說:「你們的行為決定你們的命運,不是我的。我是大自然,我將繼續存在,我隨時都在進化,而你們呢?「人類天真地以為自己是食物鏈的頂端。但是,沒有底端的資源提供,什麼都不是?
幸運的是,人類漸漸認識到自己的過錯,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彌補,例如:支付寶上的螞蟻森林,目前已經在荒漠化地區種植樹木超過1億棵;長江從今年開始禁漁10年;許多國家開始禁止使用某些塑料產品和一次性產品等。人類與自然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而人類則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類本就應當與自然和諧相處。或許這些舉措相比於人類已經破壞的大自然來說只是微不足道的補償,但「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蝴蝶扇動一次翅膀,可能遠處會引發一起海嘯。做出一件節約資源的小事,可能會降低一種動物滅絕的可能性。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點滴努力不斷的累計,終將匯流成河,一齊流向人與自然和諧的大海。
「起初,沒有人在意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次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呵護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尋找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我們每個人當為此儘自己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