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朱德與張思德家鄉的人民總是自豪地說:「在解放軍中,我們儀隴出了兩個最著名的人物,一個是最大的官朱德總司令,一個是最小的官班長張思德」。而更為難得的是,他們在長征中還有著精彩的相聚和頗為傳奇的故事。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8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右路軍和左路軍過草地。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率領。張思德所在班的班長張顯揚與另外一些骨幹,正是在這時候被紅四方面軍抽調給朱總司令擔任警衛工作。
還是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張思德就從隨處可見的石刻標語「我們的紅軍總司令朱德也是儀隴人」中,得知了朱總司令是自己的老鄉,他為此很感自豪。自從班長張顯揚被派到朱總司令身邊工作後,張思德多次找過張顯揚,一則彙報班裡工作,二則聊敘分別後戰友的思念之情。
一次,張思德跑去找張顯揚時,恰逢張顯揚不在,他正欲離去。朱總司令卻叫住了他。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首長,張思德顯得很緊張。朱總司令笑吟吟地問:「你是不是找你的班長張顯揚啊?」。
張思德忙不迭地應道:「是,首長……我找班長……」。
不料朱總司令拍拍他的肩膀說:「我知道了,你是我的小老鄉,也是儀隴人,對不對?」。
不待張思德回答,朱總司令又說:「我是馬鞍場的,你是六合場的。」。
聽了這話,張思德心裡一陣感動,他沒想到朱總司令對自己的情況早已有所了解。接著,朱總司令又說:「聽說你作戰很勇敢,負過幾次傷,在反六路圍攻中還繳獲了敵人的兩挺機槍。小老鄉,好好乾,要為家鄉人民多爭光。」。
不久,張思德因表現突出,升為紅四方面軍總部通信班班長。這期間,他經常在首長間送信、傳令,有了更多機會接觸朱總司令。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蔔!野蘿蔔!』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蔔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為進一步解決吃的問題,朱總司令還提議舉辦一個草地「野菜博覽會」。直屬隊和附近的部隊都派來了代表,組成了一支40餘人的采野菜大隊。這一次,大家採摘了60多種可吃的野菜。朱總司令又囑咐張顯揚與張思德帶人將這些野菜分類整理好,用水養起來,待辦博覽會時用。
朱總司令一手操辦的「野菜博覽會」在草地上隆重開幕了。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黃等60多種奇形怪狀的野菜整齊地排列在紅軍大學的場地上,紅軍戰士們排著長長的隊伍,興高采烈地參觀著這古今中外從未有過的博覽會。一位紅軍戰士指著牛耳大黃,瞪大眼睛驚訝地叫道:「這不是中藥材嗎?」正在一旁的朱總司令笑著說:「是啊!藥材也來參加革命了,它也算是『革命菜』了!」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朱總司令平易近人,與最基層官兵同甘共苦,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張思德。然而,張思德也許不知道,他在長征中的表現,也在朱總司令心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張顯揚回憶:勝利到達陝北後,一次中央軍委警衛營要挑選一批優秀的戰士和班長骨幹。朱總司令親自給負責遴選的幹部推薦了言語不多、階級覺悟高、特別能吃苦耐勞的張思德。從此,張思德被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任通信班班長。中央軍委警衛營就是後來著名的八三四一部隊——北京衛戍區某警衛師的前身。這個部隊長期擔任警衛中央領導的任務。後來,張思德到了毛澤東內衛班執行警衛任務。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偉大的長征,使張思德完成了人生的兩次重大轉折,來到了毛主席的身邊,從而使張思德與《為人民服務》的光輝著作緊緊地連在一起,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
偉大的長征成就了我軍著名的英模——張思德。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8月,紅一、紅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右路軍和左路軍過草地。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劉伯承率領。張思德所在班的班長張顯揚與另外一些骨幹,正是在這時候被紅四方面軍抽調給朱總司令擔任警衛工作。
還是在川陝革命根據地時,張思德就從隨處可見的石刻標語「我們的紅軍總司令朱德也是儀隴人」中,得知了朱總司令是自己的老鄉,他為此很感自豪。自從班長張顯揚被派到朱總司令身邊工作後,張思德多次找過張顯揚,一則彙報班裡工作,二則聊敘分別後戰友的思念之情。
一次,張思德跑去找張顯揚時,恰逢張顯揚不在,他正欲離去。朱總司令卻叫住了他。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首長,張思德顯得很緊張。朱總司令笑吟吟地問:「你是不是找你的班長張顯揚啊?」。
張思德忙不迭地應道:「是,首長……我找班長……」。
不料朱總司令拍拍他的肩膀說:「我知道了,你是我的小老鄉,也是儀隴人,對不對?」。
不待張思德回答,朱總司令又說:「我是馬鞍場的,你是六合場的。」。
聽了這話,張思德心裡一陣感動,他沒想到朱總司令對自己的情況早已有所了解。接著,朱總司令又說:「聽說你作戰很勇敢,負過幾次傷,在反六路圍攻中還繳獲了敵人的兩挺機槍。小老鄉,好好乾,要為家鄉人民多爭光。」。
不久,張思德因表現突出,升為紅四方面軍總部通信班班長。這期間,他經常在首長間送信、傳令,有了更多機會接觸朱總司令。
部隊進入草地後,由於環境、氣候非常惡劣,使得草地行軍十分艱難。而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紅軍就因此長眠在了草地上。
眼看掉隊、犧牲的同志越來越多,朱總司令令人將自己的坐騎也殺了,分給通信班、警衛班的同志做口糧,還向身邊的同志發出了「嘗百草」的號召,以使大家在茫茫草地上,尋找出一些無毒、可以食用的野菜、野草,渡過飢餓的難關。然而,要嘗出一種能吃的野草、野菜,是要冒中毒的危險的。張思德在「嘗百草」活動中,總是搶在他人之前。
據張顯揚回憶:「有一回,部隊在一片水草豐盛的沼澤旁宿營。一個小戰士來到水塘旁,突然高興地叫起來:『野蘿蔔!野蘿蔔!』張思德過來一瞧,果然,離水塘不遠的地方長著一叢叢野草,葉子綠,形狀跟蘿蔔葉子差不多。那個小戰士興沖沖地跑過來,拔起一棵就往嘴裡送。張思德忙趕上去。一把奪過來,先放到自己的嘴裡,細細嚼了嚼,味道又甜又澀。不一會兒,張思德感到有些頭暈腦脹,全身無力,緊接著,他肚子一陣絞痛,大口嘔吐起來。他急忙對小戰士說:『這草有毒,快,快告訴……』沒等把話說完,張思德就摔倒了,一時失去了知覺。半個多小時以後,張思德慢慢醒來,模模糊糊地看見小戰士端著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說:『不要管我,快去告訴其他同志。』」張思德就是這樣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們,把犧牲的危險留給自己。很快,這件事被朱總司令知道了,他表揚了張思德。
為進一步解決吃的問題,朱總司令還提議舉辦一個草地「野菜博覽會」。直屬隊和附近的部隊都派來了代表,組成了一支40餘人的采野菜大隊。這一次,大家採摘了60多種可吃的野菜。朱總司令又囑咐張顯揚與張思德帶人將這些野菜分類整理好,用水養起來,待辦博覽會時用。
朱總司令一手操辦的「野菜博覽會」在草地上隆重開幕了。野韭菜、野蒜、野芹菜、臭蒿子、牛耳大黃等60多種奇形怪狀的野菜整齊地排列在紅軍大學的場地上,紅軍戰士們排著長長的隊伍,興高采烈地參觀著這古今中外從未有過的博覽會。一位紅軍戰士指著牛耳大黃,瞪大眼睛驚訝地叫道:「這不是中藥材嗎?」正在一旁的朱總司令笑著說:「是啊!藥材也來參加革命了,它也算是『革命菜』了!」引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朱總司令平易近人,與最基層官兵同甘共苦,他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了張思德。然而,張思德也許不知道,他在長征中的表現,也在朱總司令心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張顯揚回憶:勝利到達陝北後,一次中央軍委警衛營要挑選一批優秀的戰士和班長骨幹。朱總司令親自給負責遴選的幹部推薦了言語不多、階級覺悟高、特別能吃苦耐勞的張思德。從此,張思德被調到中央軍委警衛營任通信班班長。中央軍委警衛營就是後來著名的八三四一部隊——北京衛戍區某警衛師的前身。這個部隊長期擔任警衛中央領導的任務。後來,張思德到了毛澤東內衛班執行警衛任務。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偉大的長征,使張思德完成了人生的兩次重大轉折,來到了毛主席的身邊,從而使張思德與《為人民服務》的光輝著作緊緊地連在一起,成為我們學習的典範。
偉大的長征成就了我軍著名的英模——張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