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發展關鍵看學校,學校的發展關鍵看校長」可見,學校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有思想、有素質、開拓進取的校長,也只有善於學習,有獨特辦學理念的校長,才能使學校有生機和活力。這次一周的學習,使我在與專家的目光交匯中,眼睛愈發聰慧;在與專家的語言交流中,思路愈發清晰;在與專家的思想交融中,視野愈發高遠。我慶幸自己擁有這樣的「福利」,走進了神聖的殿堂,享受了一道精神的盛宴。
一、以朝聖的虔誠趕赴精神盛會
參加「校長專業成長高級培訓班」學習,如同一位行走在沙漠的孤獨旅者,走進了茂密的叢林,遇見了甘甜的清泉,內心涌動的是感激,是驚喜,感覺從教這麼多年,能和全市這麼多的校長一起參加全天候的培訓,這是一種福利,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機會,更感覺到這種「學訓交流為一體」的培訓形式,起點高,視野闊,內容實,為校長的自我發展提供了正能量。
1、朝聖的虔誠表達的是學習的心理。教育局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安排,約請專家「上門」,讓我們在家門口享受了的培訓機會。與全國知名專家、名校長面對面,聆聽他們的報告和指導,我內心充滿了崇敬和感激,如同小溪奔向大海,那種感覺就像迷失中有了方向,生命因融入和匯聚博大了。
2、趕赴的熱情顯示的是學習的態度。抱著虛心的學習態度和真實的學習目的,我趕赴在家庭、學校、培訓班三點一線的路途上,生怕錯過任何一場報告,生怕遺漏有價值的箴言。無論何事都會做到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手冊記錄的文字以及個人體會見證的是我有顆學習的心、反思的心、進取的心。
3、精神的盛會彰顯的是學習的厚重。慕名已久的專家蒞臨武穴傳經送寶,感謝來自浙江寧波的王賢明、山東杜郎口的崔其升、湖北武漢二橋的張金豹、江蘇鄞州的王俊、山東膠州的韓珍德等一線知名校長,為我們帶來的「笑臉勝過升學百分點」、「執著堅守課堂改革」、「要模式不唯模式」、「運用『知識樹』教會學生方法」、「文化校園19種」等創新觀點和管理方法;感謝來自江蘇教科院的王鐵軍、教育部干訓專家應俊峰、教育學會課題組的法律專家韓燕、湖北陽光教育研究院的方臘全、查祥生院長等教育行政專家,為我們帶來的「七種成功策略」、「好的理念要課堂支撐」、「校園安全預防勝於教治」、「校長應該具有領導力、執行力、吸引力」等教育思想;感謝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田國秀、北京師範大學的洪成文等大學知名教授,為我們帶來的「善於發現學生積極面」、「創新新巧智慧、凝鍊特色文化」等教育智慧;感謝來自本市紀委祝吉光主任、教育局曹裕金科長、市招投標局方艷局長分別就廉潔自律、規範財務管理、項目招投標管理等內容,為我們進行了法規培訓,讓我們學會用法治校。
二、以辯證的思想審度他山之石
他們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更不是的,但他們的教育是一部書,從中我們可以讀到教育的真諦;他們的教育是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他們的教育是一個榜樣,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人育人的精神;他們的教育是一塊基石,從中我們可以構築起符合自己校情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師生生存質量的辦學模式,做出像他們一樣的成就。
1、尋求共同的經驗、體會,堅信追求的目標不會改變。教育的目標是相同的,但教育的方式是不相同的,教育就應該提倡「因人而異」「因校而異」選擇方式,實現殊路同歸目標。如王賢明校長著重德育的「唯美觀」;王鐵軍校長的「校長成功管理的七個策略」;應俊峰秘書長關於教育部校長專業職責解讀(校長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校長要有紮實的教學能力,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校長要有超強的組織能力,優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境,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校長必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的結合體);田國秀教授用視角的轉換、母性的光芒,把心理學講得深入淺出,一改過去對心理學枯燥無味的深刻印象。
2、針對不同的學段、內容,質疑名家的思想為我所用。名學校之所以有名,源於它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創意性的做法,這些都可以借鑑也可以參考,但我們切不可犯「拿來主義」錯誤,畢竟不是自己的原創,況且照搬會出現「水土不服」,所以要有適合自己的、原創性的理念。
如杜郎口「10+35」「15+30」的課堂模式,在小學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不具備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時,絕對不能照搬;江蘇宜興實驗中學的王俊校長,結構嘗試教學法,歸納性、結構性的語文閱讀教學,過分重視工具性,淡化了語文的人文性,缺失了母語的自然魅力;山東膠州的韓德珍校長,在倡導主流校園文化時,向我們提出了抑制亞文化;北師大洪成文教授的673研究法,讓做校長的可能多了一份浮躁和急功近利,我崇尚李嘉誠的觀點:過分最求財富,財富會離你越來越遠,操守誠信和職業底線,將會收穫更多更大的財富。校長也一樣,過分渴望成名成家,夢想總是那麼遙遠,腳踏實地,以父母之心當教師,以父母之心辦學校,才會把學生當子女來愛護、關心,才會把教師當兄弟姊妹來幫助、扶持。校長要定好為師生服務的角色,才會讓學生、家長、教師、社會滿意。校長只有認真研讀和落實教育部關於校長專業職責標準,才無愧於組織信任,無愧於社會期待,無愧於校長的良心底線。
三、以務實的作為實現學校突圍
有位心理專家曾說過:人在安於現狀的時候,總會人為設定精神框框,使自己喪失發展的空間。而作為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湖北省首批示範學校,面對其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濃郁、特色鮮明、師資雄厚、質量優秀)和制約其發展的薄弱環節(硬體設施落後),是樂享其成、啃著老本,還是積極尋求發展的艱辛,我覺得一個有抱負、深愛教育事業、為社會負責的人,應該有大膽地自我「突破」和「再突破」的精神,使學校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一)科學把脈,追根溯源。
傳統中醫的「望聞問切」,對於新時期的學校發展同樣管用。為了準確掌握學校發展不快,甚至某些工作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校園巡視、教師座談、問卷調查、活動觀察等措施,讓我收穫了改造學校、發展學校的寶貴信息。
一是教師滿足於「實小教學質量好」這種老百姓美化後的口碑里。青年教師比例大、外聘教師整體素質偏低,沒有將實小的學習精神、研究精神、奉獻精神,在傳承中自我加壓,快速成長。
二是生源爆滿,功能室奇缺,教育內涵式發展舉步維艱。以沿江校區(本部)為例,按省級辦學標準只能容納800人,如今在校學生達到3200多名,50個教學班,大班額既影響學校管理,又影響教學質量。由於學校學生爆滿,現有的教學樓基本用於教室,學校已面臨無一間功能室的困局,對學校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和特長,為學校教育均衡、有內涵的發展帶來極大影響。
三是學校外顯性的校園文化亟待改造。沿江校區面積狹小,臨街的圍牆破敗,教師辦公室、學生教室陳舊;大橋校區綜合樓基建工作正在進行,學校整體規劃還只是停在設計圖紙上,沒有付諸實際行動;寧江校區臨近教育局的一棟教學樓不符合幼兒園辦學標準,還有歷史遺留問題(雜居了居民),為學校封閉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四是教師在循規蹈矩中出現職業懈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小安小福」意識,使教師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對理想失去了追求。
五是兄弟學校的與時俱進迎頭趕超。我校率先在武穴市實施了「集團式」辦學,由於歷史地域局限原因和現實資金缺乏,限制了學校發展。而隨著新城區的建設,市直兄弟學校在新城區成立江林分校,引入私人資金建立明德分校,新建了思源學校,尤其是在硬體建設、設施裝配上已經一步,讓我們有了「不發展就被淘汰」的危機感,讓我們有了集思廣益謀發展的責任感。
(二)巧謀策略,奮力突圍。
1、加大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將學習培訓作為教師第一「福利」,著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是全體教師普及學,學校三年為一周期,保證每位教師外出學習一次,從20xx年9月至2013年xx月,短短的八個月時間,共有100餘名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每次外出的教師都會在教務處進行註冊登記,學習返校後人人必須以彙報課、的形式向全體教師彙報學習收穫,實現「一人學習、眾人分享、共同提高」的願景;二是重點對象跟崗學,學校送骨幹教師、後備幹部到名校跟班學習,3月xx日至xx月1日,到武昌實驗小學第一批學習者3人已經返校,吸收消化的經驗、做法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悄然發生可喜的變化。xx月7日至xx月29日,第二批學習者xx人正在學習中。每次學習前,我都會與他們分別座談,吩咐他們按照自己分管的工作以及所任的學科,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每天寫學習日記,做到有所學、有所思、有所得。三是常態教學重視研,學校推行「磨課」活動,要求教師人人上研究課,圍繞同一個課題,在年級不同班級上課,接受同學科教師評課,修改後再講課,循環往復,不斷磨練,提高自己的執教能力。四是著力推行青年讀書班團隊「說、講、評、思」活動。即在以「備課」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中,各年級由主備人說備課思路,並設計出初案,然後分輪次推薦一名教師主講,全校同一學科教師參與看課,並就當堂的所思所感,與執教者及執教者的年級組團隊進行提問式雙向評課交流,主講人最終融合眾人智慧和個人風格,通過反思總結,完成備課定案,使之成為全校同一學科教師共享的教學資源。
2、嚴格控制生源,擺脫學校發展瓶頸。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寧江校區(幼兒園)由900人減控至800人,沿江校區(本部)由現在的3200人減控至2500人,大橋校區(分校)由現在1600人減控至1500人。
3、著力校園改造,實現學校環境文化特色。按照「一年一校區、一校區一特色」的原則,2013年沿江校區將以書畫特色為內容,打造古樸典雅書院式校園;201xx年大橋校區將以綠色生態為內容,打造現代休閒園林式校園;2015年寧江校區將以主題童話為內容,打造夢幻童話樂園式校園。
xx、精鍊辦學特色,提升學校品位。學校創辦六十餘年來,無論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工作,還是文化特色構建工作,率先進行了實驗探究,取到了示範引領作用。1985年的樂學教育、1997年的法制啟蒙教育、1998年的書法教育、1999年的經典教育、創造教育、200xx年的感恩勵志教育以及新時期開發的寄宿生快樂教育、數學思維訓練等實驗課題相繼進行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使素質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這些是一代又一代實小人獨立思考、敢為人先、勇於探究、堅持不懈的成果,其實也就是實驗學校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和靈魂,更是不斷超越自我、回歸教育本真的實驗精神。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回頭審視、思考,辯證地看待已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辦學特色,且進行修正式的內涵發展,永遠做到「別人沒做的,我們做了;別人做了,我們走得更深遠」,使其成為促進學校辦學品位提升的載體。
教育需要激情,教育需要情懷,教育更需要釋放,釋放對生命的愛,釋放對生命的呵護,釋放對生命的延續。與十位專家教授的共鳴,讓我從閒適中走出,激發了我有關教育內涵發展的思考,他們的報告宛若夜空的星星,為我照亮了生命教育的殿堂。我很樂意地打開心扉,讓智慧的光芒照進胸膛、閃耀心靈,在教育世界裡,行走在實驗的路上,達到別人未達到的地方,領略別人看不到的風景。
一、以朝聖的虔誠趕赴精神盛會
參加「校長專業成長高級培訓班」學習,如同一位行走在沙漠的孤獨旅者,走進了茂密的叢林,遇見了甘甜的清泉,內心涌動的是感激,是驚喜,感覺從教這麼多年,能和全市這麼多的校長一起參加全天候的培訓,這是一種福利,更是一種提高自我的機會,更感覺到這種「學訓交流為一體」的培訓形式,起點高,視野闊,內容實,為校長的自我發展提供了正能量。
1、朝聖的虔誠表達的是學習的心理。教育局領導精心組織,統籌安排,約請專家「上門」,讓我們在家門口享受了的培訓機會。與全國知名專家、名校長面對面,聆聽他們的報告和指導,我內心充滿了崇敬和感激,如同小溪奔向大海,那種感覺就像迷失中有了方向,生命因融入和匯聚博大了。
2、趕赴的熱情顯示的是學習的態度。抱著虛心的學習態度和真實的學習目的,我趕赴在家庭、學校、培訓班三點一線的路途上,生怕錯過任何一場報告,生怕遺漏有價值的箴言。無論何事都會做到不遲到、不早退,工作手冊記錄的文字以及個人體會見證的是我有顆學習的心、反思的心、進取的心。
3、精神的盛會彰顯的是學習的厚重。慕名已久的專家蒞臨武穴傳經送寶,感謝來自浙江寧波的王賢明、山東杜郎口的崔其升、湖北武漢二橋的張金豹、江蘇鄞州的王俊、山東膠州的韓珍德等一線知名校長,為我們帶來的「笑臉勝過升學百分點」、「執著堅守課堂改革」、「要模式不唯模式」、「運用『知識樹』教會學生方法」、「文化校園19種」等創新觀點和管理方法;感謝來自江蘇教科院的王鐵軍、教育部干訓專家應俊峰、教育學會課題組的法律專家韓燕、湖北陽光教育研究院的方臘全、查祥生院長等教育行政專家,為我們帶來的「七種成功策略」、「好的理念要課堂支撐」、「校園安全預防勝於教治」、「校長應該具有領導力、執行力、吸引力」等教育思想;感謝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田國秀、北京師範大學的洪成文等大學知名教授,為我們帶來的「善於發現學生積極面」、「創新新巧智慧、凝鍊特色文化」等教育智慧;感謝來自本市紀委祝吉光主任、教育局曹裕金科長、市招投標局方艷局長分別就廉潔自律、規範財務管理、項目招投標管理等內容,為我們進行了法規培訓,讓我們學會用法治校。
二、以辯證的思想審度他山之石
他們的教育不是完美的,更不是的,但他們的教育是一部書,從中我們可以讀到教育的真諦;他們的教育是一面鏡子,從中我們可以看見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他們的教育是一個榜樣,從中我們可以學到以人育人的精神;他們的教育是一塊基石,從中我們可以構築起符合自己校情又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師生生存質量的辦學模式,做出像他們一樣的成就。
1、尋求共同的經驗、體會,堅信追求的目標不會改變。教育的目標是相同的,但教育的方式是不相同的,教育就應該提倡「因人而異」「因校而異」選擇方式,實現殊路同歸目標。如王賢明校長著重德育的「唯美觀」;王鐵軍校長的「校長成功管理的七個策略」;應俊峰秘書長關於教育部校長專業職責解讀(校長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校長要有紮實的教學能力,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成長;校長要有超強的組織能力,優化內部管理,調適外部環境,讓我明白一個成功的校長必須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的結合體);田國秀教授用視角的轉換、母性的光芒,把心理學講得深入淺出,一改過去對心理學枯燥無味的深刻印象。
2、針對不同的學段、內容,質疑名家的思想為我所用。名學校之所以有名,源於它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創意性的做法,這些都可以借鑑也可以參考,但我們切不可犯「拿來主義」錯誤,畢竟不是自己的原創,況且照搬會出現「水土不服」,所以要有適合自己的、原創性的理念。
如杜郎口「10+35」「15+30」的課堂模式,在小學特別是低年級學生不具備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時,絕對不能照搬;江蘇宜興實驗中學的王俊校長,結構嘗試教學法,歸納性、結構性的語文閱讀教學,過分重視工具性,淡化了語文的人文性,缺失了母語的自然魅力;山東膠州的韓德珍校長,在倡導主流校園文化時,向我們提出了抑制亞文化;北師大洪成文教授的673研究法,讓做校長的可能多了一份浮躁和急功近利,我崇尚李嘉誠的觀點:過分最求財富,財富會離你越來越遠,操守誠信和職業底線,將會收穫更多更大的財富。校長也一樣,過分渴望成名成家,夢想總是那麼遙遠,腳踏實地,以父母之心當教師,以父母之心辦學校,才會把學生當子女來愛護、關心,才會把教師當兄弟姊妹來幫助、扶持。校長要定好為師生服務的角色,才會讓學生、家長、教師、社會滿意。校長只有認真研讀和落實教育部關於校長專業職責標準,才無愧於組織信任,無愧於社會期待,無愧於校長的良心底線。
三、以務實的作為實現學校突圍
有位心理專家曾說過:人在安於現狀的時候,總會人為設定精神框框,使自己喪失發展的空間。而作為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湖北省首批示範學校,面對其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優勢(文化濃郁、特色鮮明、師資雄厚、質量優秀)和制約其發展的薄弱環節(硬體設施落後),是樂享其成、啃著老本,還是積極尋求發展的艱辛,我覺得一個有抱負、深愛教育事業、為社會負責的人,應該有大膽地自我「突破」和「再突破」的精神,使學校的發展更上一層樓。
(一)科學把脈,追根溯源。
傳統中醫的「望聞問切」,對於新時期的學校發展同樣管用。為了準確掌握學校發展不快,甚至某些工作停滯不前的根本原因,校園巡視、教師座談、問卷調查、活動觀察等措施,讓我收穫了改造學校、發展學校的寶貴信息。
一是教師滿足於「實小教學質量好」這種老百姓美化後的口碑里。青年教師比例大、外聘教師整體素質偏低,沒有將實小的學習精神、研究精神、奉獻精神,在傳承中自我加壓,快速成長。
二是生源爆滿,功能室奇缺,教育內涵式發展舉步維艱。以沿江校區(本部)為例,按省級辦學標準只能容納800人,如今在校學生達到3200多名,50個教學班,大班額既影響學校管理,又影響教學質量。由於學校學生爆滿,現有的教學樓基本用於教室,學校已面臨無一間功能室的困局,對學校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和特長,為學校教育均衡、有內涵的發展帶來極大影響。
三是學校外顯性的校園文化亟待改造。沿江校區面積狹小,臨街的圍牆破敗,教師辦公室、學生教室陳舊;大橋校區綜合樓基建工作正在進行,學校整體規劃還只是停在設計圖紙上,沒有付諸實際行動;寧江校區臨近教育局的一棟教學樓不符合幼兒園辦學標準,還有歷史遺留問題(雜居了居民),為學校封閉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困難。
四是教師在循規蹈矩中出現職業懈怠。「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小安小福」意識,使教師對工作失去了熱情,對理想失去了追求。
五是兄弟學校的與時俱進迎頭趕超。我校率先在武穴市實施了「集團式」辦學,由於歷史地域局限原因和現實資金缺乏,限制了學校發展。而隨著新城區的建設,市直兄弟學校在新城區成立江林分校,引入私人資金建立明德分校,新建了思源學校,尤其是在硬體建設、設施裝配上已經一步,讓我們有了「不發展就被淘汰」的危機感,讓我們有了集思廣益謀發展的責任感。
(二)巧謀策略,奮力突圍。
1、加大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將學習培訓作為教師第一「福利」,著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一是全體教師普及學,學校三年為一周期,保證每位教師外出學習一次,從20xx年9月至2013年xx月,短短的八個月時間,共有100餘名教師外出學習培訓。每次外出的教師都會在教務處進行註冊登記,學習返校後人人必須以彙報課、的形式向全體教師彙報學習收穫,實現「一人學習、眾人分享、共同提高」的願景;二是重點對象跟崗學,學校送骨幹教師、後備幹部到名校跟班學習,3月xx日至xx月1日,到武昌實驗小學第一批學習者3人已經返校,吸收消化的經驗、做法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悄然發生可喜的變化。xx月7日至xx月29日,第二批學習者xx人正在學習中。每次學習前,我都會與他們分別座談,吩咐他們按照自己分管的工作以及所任的學科,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每天寫學習日記,做到有所學、有所思、有所得。三是常態教學重視研,學校推行「磨課」活動,要求教師人人上研究課,圍繞同一個課題,在年級不同班級上課,接受同學科教師評課,修改後再講課,循環往復,不斷磨練,提高自己的執教能力。四是著力推行青年讀書班團隊「說、講、評、思」活動。即在以「備課」為主題的教研活動中,各年級由主備人說備課思路,並設計出初案,然後分輪次推薦一名教師主講,全校同一學科教師參與看課,並就當堂的所思所感,與執教者及執教者的年級組團隊進行提問式雙向評課交流,主講人最終融合眾人智慧和個人風格,通過反思總結,完成備課定案,使之成為全校同一學科教師共享的教學資源。
2、嚴格控制生源,擺脫學校發展瓶頸。力爭通過3至5年的努力,寧江校區(幼兒園)由900人減控至800人,沿江校區(本部)由現在的3200人減控至2500人,大橋校區(分校)由現在1600人減控至1500人。
3、著力校園改造,實現學校環境文化特色。按照「一年一校區、一校區一特色」的原則,2013年沿江校區將以書畫特色為內容,打造古樸典雅書院式校園;201xx年大橋校區將以綠色生態為內容,打造現代休閒園林式校園;2015年寧江校區將以主題童話為內容,打造夢幻童話樂園式校園。
xx、精鍊辦學特色,提升學校品位。學校創辦六十餘年來,無論是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工作,還是文化特色構建工作,率先進行了實驗探究,取到了示範引領作用。1985年的樂學教育、1997年的法制啟蒙教育、1998年的書法教育、1999年的經典教育、創造教育、200xx年的感恩勵志教育以及新時期開發的寄宿生快樂教育、數學思維訓練等實驗課題相繼進行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學校辦學特色,使素質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價值取向。這些是一代又一代實小人獨立思考、敢為人先、勇於探究、堅持不懈的成果,其實也就是實驗學校不斷發展、壯大的根本和靈魂,更是不斷超越自我、回歸教育本真的實驗精神。我們更應該與時俱進,回頭審視、思考,辯證地看待已有的深厚的文化底蘊、鮮明的辦學特色,且進行修正式的內涵發展,永遠做到「別人沒做的,我們做了;別人做了,我們走得更深遠」,使其成為促進學校辦學品位提升的載體。
教育需要激情,教育需要情懷,教育更需要釋放,釋放對生命的愛,釋放對生命的呵護,釋放對生命的延續。與十位專家教授的共鳴,讓我從閒適中走出,激發了我有關教育內涵發展的思考,他們的報告宛若夜空的星星,為我照亮了生命教育的殿堂。我很樂意地打開心扉,讓智慧的光芒照進胸膛、閃耀心靈,在教育世界裡,行走在實驗的路上,達到別人未達到的地方,領略別人看不到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