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歡把大智慧融進瑣碎生活里。小小一枚銅錢,外圓內方,剛柔並濟,說盡人生哲理。為人處世,應當有方的稜角,也該有圓的柔和。這樣才能盡展才華,書寫精彩人生。
方是人的節操與個性,圓是人的豁達與包容。沒有方,圓便流於媚俗;失去圓,方則顯得張牙舞爪,正如沒有方孔的銅錢和沒有圓邊的銅錢都無法存世。
這外圓內方的銅錢該在子瞻的手中待過。「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這是文士無法擺脫的宿命。蘇軾的一身傲骨在「烏台詩案」中被折斷、打碎,卻又在黃州圓融的月光下癒合重生。此時的蘇軾依然不羈,依然清高,但他的個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為豁達與包容的綠蔭中堅定地佇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泊,「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洒脫,他已變得溫厚包容,內心卻仍堅守那一份方的執著。這樣的蘇軾,才得以真正不朽。
個性之方與包容之圓本就該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成就大寫的「人」。
方是追夢的堅定不移,圓是方法的變通。圓成就了方的堅持與執著,方是圓的動力與方向。
羅崇敏的心中也有這麼一枚樸素的銅錢,它是他之路最好的見證。「寧要不完美的,不要不改革的危機」,他銳意改革,將「改革」二字寫成夢想,揮灑之間盡顯「方」的稜角。但面對改革處於「深水期」的現實,又是「圓」的謹慎與變通引領他走得更遠。大膽假設,小心下刀,他一點點切開城鄉二元體制的弊病。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溫和而堅定的姿態,和小小的銅錢一樣在社會中傳遞,在人心中成長,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處世之道也應當方圓共濟,如此方可成就真實的「夢」。
個人需要方圓的相輔相成,一個民族亦如是。
縱觀中華歷史長河,有法家嚴峻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凈自然的圓;有魏徵大膽直諫的方,便有長孫無忌深謀慎思的圓;有張居正銳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時行調和中正的圓;有顧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壯的方,便有鄧小平「三進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圓……盛世也好,亂世也罷,方與圓的對立統一是開創輝煌的利器,也是驅散黑暗的星辰。銅錢的方與圓可以是貧寒者溫飽的來源,富貴者家財萬貫的根基,而民族的方與圓更是民族智慧的傳遞,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今天,這是我們應當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圓」,方與圓缺一不可,殊途同歸。它們是人格的兩個方面,追夢的兩個條件,民族生存的兩種利器。心懷光明,把握分寸,方圓之間,大可天地任我遨遊,書我精彩人生。
【點評】此文文質俱佳,揮灑得淋漓酣暢。作者從「人格的兩個方面」「追夢的兩個條件」「民族生存的兩種利器」三個角度揭示「方與圓缺一不可,殊途同歸」的道理,其中「方是追夢的堅定不移,圓是方法的變通」這一層(即第二層)最見獨到的慧眼,可謂發人之所未發。從論證方法看,最突出的是比喻論證的反覆運用(包括「小小一枚銅錢」「這外圓內方的銅錢該在子瞻的手中待過」「羅崇敏的心中也有這麼一枚樸素的銅錢」「銅錢的方與圓可以是貧寒者溫飽的來源,富貴者家財萬貫的根基」,等等),「剛柔並濟」的一枚銅錢,既是全文觀點的具象化展示,又有機貫通了文章思路,作者的匠心與筆力由此可見。
方是人的節操與個性,圓是人的豁達與包容。沒有方,圓便流於媚俗;失去圓,方則顯得張牙舞爪,正如沒有方孔的銅錢和沒有圓邊的銅錢都無法存世。
這外圓內方的銅錢該在子瞻的手中待過。「信而見疑,忠而被謗」,這是文士無法擺脫的宿命。蘇軾的一身傲骨在「烏台詩案」中被折斷、打碎,卻又在黃州圓融的月光下癒合重生。此時的蘇軾依然不羈,依然清高,但他的個性已然抽枝吐芽,在名為豁達與包容的綠蔭中堅定地佇立。「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泊,「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洒脫,他已變得溫厚包容,內心卻仍堅守那一份方的執著。這樣的蘇軾,才得以真正不朽。
個性之方與包容之圓本就該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成就大寫的「人」。
方是追夢的堅定不移,圓是方法的變通。圓成就了方的堅持與執著,方是圓的動力與方向。
羅崇敏的心中也有這麼一枚樸素的銅錢,它是他之路最好的見證。「寧要不完美的,不要不改革的危機」,他銳意改革,將「改革」二字寫成夢想,揮灑之間盡顯「方」的稜角。但面對改革處於「深水期」的現實,又是「圓」的謹慎與變通引領他走得更遠。大膽假設,小心下刀,他一點點切開城鄉二元體制的弊病。而改革的理念也以溫和而堅定的姿態,和小小的銅錢一樣在社會中傳遞,在人心中成長,成為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處世之道也應當方圓共濟,如此方可成就真實的「夢」。
個人需要方圓的相輔相成,一個民族亦如是。
縱觀中華歷史長河,有法家嚴峻不阿的方,便有道家清凈自然的圓;有魏徵大膽直諫的方,便有長孫無忌深謀慎思的圓;有張居正銳意改革的方,便有申時行調和中正的圓;有顧准「拆下肋骨作大炮」般悲壯的方,便有鄧小平「三進三出中南海」般理性的圓……盛世也好,亂世也罷,方與圓的對立統一是開創輝煌的利器,也是驅散黑暗的星辰。銅錢的方與圓可以是貧寒者溫飽的來源,富貴者家財萬貫的根基,而民族的方與圓更是民族智慧的傳遞,在機遇與挑戰共存的今天,這是我們應當深思的。
「上善若水任方圓」,方與圓缺一不可,殊途同歸。它們是人格的兩個方面,追夢的兩個條件,民族生存的兩種利器。心懷光明,把握分寸,方圓之間,大可天地任我遨遊,書我精彩人生。
【點評】此文文質俱佳,揮灑得淋漓酣暢。作者從「人格的兩個方面」「追夢的兩個條件」「民族生存的兩種利器」三個角度揭示「方與圓缺一不可,殊途同歸」的道理,其中「方是追夢的堅定不移,圓是方法的變通」這一層(即第二層)最見獨到的慧眼,可謂發人之所未發。從論證方法看,最突出的是比喻論證的反覆運用(包括「小小一枚銅錢」「這外圓內方的銅錢該在子瞻的手中待過」「羅崇敏的心中也有這麼一枚樸素的銅錢」「銅錢的方與圓可以是貧寒者溫飽的來源,富貴者家財萬貫的根基」,等等),「剛柔並濟」的一枚銅錢,既是全文觀點的具象化展示,又有機貫通了文章思路,作者的匠心與筆力由此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