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間的經營服務,維持正常的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滿足和促進社會剛性消費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適用範圍。
本方案適用於新冠防控期間,符合政府有關規定和要求,允許對外營業,在疫情防控部門的指導下,執行本防範措施。
二、疫情防控措施。
(一)建立防控工作制度。建立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編制應急預案,明確各操作環節上的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和具體責任。總經理為常態化防疫第一負責人,對經營場所疫情常態化防控實施統一指揮。各崗位負責人任組員,協助組長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各項統籌協調工作,貫徹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執行情況。落實專門的疫情常態化防控人員,實現網格化管理。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xxx
副組長:xxx
成 員:xxx、xxx、xxx、xxx
領導小組及公司全體職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全面了解上崗員工假期動態(員工去過哪裡、是否有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及時掌握員工是否有疫情發生地區生活史、旅行史以及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的情況。對14天內有xx旅行史或居住史,以及與確診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觸的員工應嚴格進行14日隔離觀察,督促其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不得進入經營場所。
(三)復崗人員培訓。要對負責體溫檢測、消毒液配製、防控知識宣教、應急隔離區管理的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掌握應急措施。要提前了解定點收治醫院,確保發現從業人員出現疑似症狀時能及時送院診治。要求所有員工上下班途中正確佩戴口罩,儘量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下班。如必須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四)經營場所通風。開業前對經營場所每日進行通風。對集中空調系統進行預防性清洗消毒。
(五)場內保潔清理。要清理經營場所內積存的雜物拉圾,做到衛生無死角。
(六)防控物資配備。要提前採購足夠的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等防控物資,確保使用的測溫儀器準確可靠。
(七)設置防控區域。要在場所內明確標示體溫檢測區、應急隔離區、防控物資儲備區、垃圾處理區等關鍵區域。
三、經營場所管理。
(一)加強入場檢測。在經營場所配備測溫儀,對所有進入經營場所的人員測量體溫,在醒目位置設置或張貼「佩戴口罩入場」提示,體溫正常且佩戴口罩方可進入。應詢問是否有相關接觸史,觀察是否有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疑似症狀,對有疑似症狀的人員應拒絕入場並向防疫部門報告。如遇客流集中,人員過於密集的情況,可採取限流、疏導等措施。
(二)合理使用電梯。限制每次乘坐電梯的人數,乘梯時相互之間注意保持適當距離。儘量減少乘坐廂式電梯,低樓層推薦走安全通道,較高樓層優先使用扶梯並儘量避免與扶手直接接觸。
(三)經營場所清潔衛生。每日對各個門口、停車場入口處、櫃檯、休息區、服務台、收銀台、座椅進行清潔消毒。特別是電梯扶手、電梯按鍵、門把手等,應適當增加消毒頻次。對有二次供水系統的企業,必須按照標準對二次供水水箱做紫外線殺菌。對所有衛生間地漏排水、小便器排水、盥洗池排水做水封檢查,並做殺菌消毒處理。使用衛生間時,應當打開排氣扇。使用完畢後,應當蓋上馬桶蓋再沖水。衛生間下水管存水彎應當維持一定的水封高度。
(四)縮短顧客等候時間。應當控制高峰時期客流量,通過管控分流減少同時進入顧客人數。物品儘量提前包裝標價,推薦顧客自助結算,儘量減少排隊時間。
(五)貨運車輛管理。所有配送車輛在抵達商場、超市和倉儲場所門前時,必須予以消毒處理,駕乘人員必須佩帶口罩並檢測體溫,減少與商超人員直接接觸,貨物送達後儘快駛離。對運輸物資視情況進行消毒處理。
(六)垃圾清運處理。在公共區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每天產生的垃圾應當在專門垃圾處理區域內分類管理、定點暫放、及時清理。垃圾暫存地周圍應當保持清潔,每天至少進行一次消毒。
(七)方便顧客洗手。確保經營場所內洗手設施運行正常,在問詢台和收銀台等處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八)停止母嬰室、兒童遊樂活動。
(九)在疫情防控解除前,不允許聚眾餐飲、娛樂、遊玩。未經批准,不得組織開展大規模線下促銷活動、展覽展示活動。減少或避免聚集性會議,儘量通過非接觸方式進行溝通。
四、員工管理。
(一)強化防控宣傳教育。各單位要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使員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識、掌握防護要點、增強防護意識、支持配合防控工作。引導員工在使用通道、電梯、樓梯、吸煙區時有序排隊,保持適當間距,吸煙時不與他人交談。
(二)做好員工健康管理。要指派專人對進出單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進行嚴格管理。要每日對員工進行體溫檢測,採集員工的動態信息並登記匯總。使用指紋考勤機的單位應暫時停用,改用其他方式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儘量避免與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狀的人員密切接觸,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三)實行健康狀況報告。要設立可疑症狀報告電話,員工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時,及時向本單位如實報告。發現員工體溫超過37.3℃並伴有咳嗽或呼吸不暢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
(四)落實個人防護要求。員工進入經營場所前,進行洗手消毒,上班期間應時刻佩戴口罩(如非一次性口罩,每隔2-4小時使用酒精消毒一次,確保防護效果),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在上崗期間應當經常洗手,堅持在摘口罩前後、工作前、操作後、進食前、如廁後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當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手絹、衣袖等遮擋,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五)實行員工錯時就餐。員工用餐場所應當保持通風換氣,員工應當採取錯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加強公用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對餐桌椅及地面進行清潔和消毒。不具備消毒條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員工用餐時應避免面對面就坐,不與他人交談。
五、經營場所通風。
(一)自然對流通風。
1.經營場所內包括廳(室)要有前後窗或前後門窗,以保證能夠形成空氣自然對流通風,保證廳(室)內空氣自然新鮮。
2.經常打開門窗,創造廳(室)內自然對流通風的條件。
(二)機械對流通風。
1.所有通風設備保持正常運轉,新風口設置清潔區,新風房、過濾網和送風管道保持清潔;送風口與出風口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送風口在廳(室)的一端,出風口在廳(室)的另一端。
2.在不需要調節空氣溫度、濕度的情況下,全面使用新風輸入,關閉迴風通道,開啟另一端動力排風。
3.在需要調節空氣溫度、濕度的情況下,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適時開啟輸出風口動力排風。
4.在通風換氣的同時,要注意廳(室)內空氣流動布局分配量,調整好廳(室)空氣流動分配布局,保證公共場所廳(室)內各處均有新風輸送和空氣流動,不留死角。
5.所有排風一定要直接排到室外,不在廳(室)內循環,不直吹人體,不污染居民樓和辦公室等其它地方。
6.禁止在密閉門窗無任何排風設備的情況下使用中央空調,排風系統使用專門通道。
7.送風和排風過濾網以及管道的清洗要由專業人員定期消毒清洗。
六、清潔與消毒。
(一)常見消毒劑及配製使用。
所使用的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劑須現配現用(下同),84消毒液和水按1:100比例稀釋配置。消毒粉(有效氯合量12-13%,20克/包)按每1包消毒粉加4.8升水配置,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按每1片溶於1升水配置。75%乙醇消毒液可直接使用。其他消毒劑按產品標籤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
(二)物體表面清潔消毒。
應當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做好清潔消毒記錄。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收銀台、櫃檯、休息區、服務台、遊戲機、電梯間接鈕、扶手、門把手、公共桌椅座椅、購物籃、購物車、臨時物品存儲櫃等),可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凈。建議每天至少在營業前和結束後各消毒一次,可根據客流量情況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三)空氣消毒和接觸物消毒。
無人條件下,可採取化學或物理方法進行空氣消毒,如使用過氧乙酸熏蒸,二氧化氯、過氧乙酸氣溶膠噴霧消毒,過氧化氫氣化消毒;可使用紫外線殺菌燈等物理消毒法。在風機房、迴風濾網處可採用物理方法對空氣消毒,可安裝高強度低臭氧紫外線殺菌燈。
(四)地面、牆面消毒。
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濃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濕式拖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洗凈。在經營場所如發現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可能受到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處理污染物應佩戴手套與一次性醫用口罩,處理完畢後應洗手。廚房要經常打掃,提倡採取濕式清掃。
(五)洗手間消毒。
洗手間應保持清潔乾爽,空氣流通,衛生間地面、洗手池及台面無積水、無污物、無垃圾,便池內外無污物、無積垢、沖水良好,衛生紙充足。營業期間,應開啟衛生間的排風裝置,衛生間內無異味。日常運營期間每2小時應對洗手間內所有便器潔具、各類扶手和把手、觸摸式沖水按鈕、洗手台和水龍頭等重點部位進行一次消毒,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每日應做好相關消毒記錄並公示消毒情況。
(六)清潔工具消毒。
拖布和抹布等清潔工具應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
(七)辦公設備消毒。
電腦的鍵盤和滑鼠定期用75%的乙醇清潔消毒,電腦其他部件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溴)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洗凈的濕抹布去除殘留的消毒劑,其他辦公設施例如傳真機和印表機的清潔與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處理。
(八)拉圾桶消毒。
定期對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也可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九)工作服消毒。
定期更換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漫泡30分鐘,然後常規清洗。
(十)注意事項。
含氯消毒劑有皮膚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時建議佩戴口罩和手套,兒童請勿觸碰。乙醇消毒液使用應遠離火源。
七、異常情況處置。
(一)設立隔離觀察區域。
當員工或顧客出現可疑症狀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並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安排員工或顧客就近就醫。
(二)封閉相關區域並進行消毒。
發現可疑症狀人員後,立即隔離其工作崗位、宿舍和就餐區域。並根據醫學觀察情況進一步封閉其所在的經營場所、生活場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同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活動場所及使用物品進行消毒。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密切接觸者防控措施。
(三)做好發現病例後的應對處置。
已發現病例的單位,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加強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疫點消毒等工作。疫情播散的單位,要實施內防蔓延、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根據疫情嚴重程度,暫時關閉工作場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後再恢復生產。
八、說明事項。
本方案具體實施過程中,有與國家有關法律,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及專業疫情防控機構等專業部門要求不一致的,從其規定。
一、適用範圍。
本方案適用於新冠防控期間,符合政府有關規定和要求,允許對外營業,在疫情防控部門的指導下,執行本防範措施。
二、疫情防控措施。
(一)建立防控工作制度。建立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編制應急預案,明確各操作環節上的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和具體責任。總經理為常態化防疫第一負責人,對經營場所疫情常態化防控實施統一指揮。各崗位負責人任組員,協助組長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各項統籌協調工作,貫徹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執行情況。落實專門的疫情常態化防控人員,實現網格化管理。小組成員如下:
組 長:xxx
副組長:xxx
成 員:xxx、xxx、xxx、xxx
領導小組及公司全體職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全面了解上崗員工假期動態(員工去過哪裡、是否有發熱、呼吸困難等症狀),及時掌握員工是否有疫情發生地區生活史、旅行史以及與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的情況。對14天內有xx旅行史或居住史,以及與確診或疑似病例有密切接觸的員工應嚴格進行14日隔離觀察,督促其居家隔離醫學觀察14天,不得進入經營場所。
(三)復崗人員培訓。要對負責體溫檢測、消毒液配製、防控知識宣教、應急隔離區管理的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掌握應急措施。要提前了解定點收治醫院,確保發現從業人員出現疑似症狀時能及時送院診治。要求所有員工上下班途中正確佩戴口罩,儘量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建議步行、騎行或乘坐私家車、班車上下班。如必須乘坐公共運輸工具時,務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儘量避免用手觸摸車上物品。
(四)經營場所通風。開業前對經營場所每日進行通風。對集中空調系統進行預防性清洗消毒。
(五)場內保潔清理。要清理經營場所內積存的雜物拉圾,做到衛生無死角。
(六)防控物資配備。要提前採購足夠的口罩、消毒劑、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劑等防控物資,確保使用的測溫儀器準確可靠。
(七)設置防控區域。要在場所內明確標示體溫檢測區、應急隔離區、防控物資儲備區、垃圾處理區等關鍵區域。
三、經營場所管理。
(一)加強入場檢測。在經營場所配備測溫儀,對所有進入經營場所的人員測量體溫,在醒目位置設置或張貼「佩戴口罩入場」提示,體溫正常且佩戴口罩方可進入。應詢問是否有相關接觸史,觀察是否有發熱、咳嗽、呼吸不暢等疑似症狀,對有疑似症狀的人員應拒絕入場並向防疫部門報告。如遇客流集中,人員過於密集的情況,可採取限流、疏導等措施。
(二)合理使用電梯。限制每次乘坐電梯的人數,乘梯時相互之間注意保持適當距離。儘量減少乘坐廂式電梯,低樓層推薦走安全通道,較高樓層優先使用扶梯並儘量避免與扶手直接接觸。
(三)經營場所清潔衛生。每日對各個門口、停車場入口處、櫃檯、休息區、服務台、收銀台、座椅進行清潔消毒。特別是電梯扶手、電梯按鍵、門把手等,應適當增加消毒頻次。對有二次供水系統的企業,必須按照標準對二次供水水箱做紫外線殺菌。對所有衛生間地漏排水、小便器排水、盥洗池排水做水封檢查,並做殺菌消毒處理。使用衛生間時,應當打開排氣扇。使用完畢後,應當蓋上馬桶蓋再沖水。衛生間下水管存水彎應當維持一定的水封高度。
(四)縮短顧客等候時間。應當控制高峰時期客流量,通過管控分流減少同時進入顧客人數。物品儘量提前包裝標價,推薦顧客自助結算,儘量減少排隊時間。
(五)貨運車輛管理。所有配送車輛在抵達商場、超市和倉儲場所門前時,必須予以消毒處理,駕乘人員必須佩帶口罩並檢測體溫,減少與商超人員直接接觸,貨物送達後儘快駛離。對運輸物資視情況進行消毒處理。
(六)垃圾清運處理。在公共區域設置口罩專用回收箱,每天產生的垃圾應當在專門垃圾處理區域內分類管理、定點暫放、及時清理。垃圾暫存地周圍應當保持清潔,每天至少進行一次消毒。
(七)方便顧客洗手。確保經營場所內洗手設施運行正常,在問詢台和收銀台等處配備速干手消毒劑。有條件時可配備感應式手消毒設施。
(八)停止母嬰室、兒童遊樂活動。
(九)在疫情防控解除前,不允許聚眾餐飲、娛樂、遊玩。未經批准,不得組織開展大規模線下促銷活動、展覽展示活動。減少或避免聚集性會議,儘量通過非接觸方式進行溝通。
四、員工管理。
(一)強化防控宣傳教育。各單位要採用多種形式加強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治知識科普宣傳,使員工充分了解防治知識、掌握防護要點、增強防護意識、支持配合防控工作。引導員工在使用通道、電梯、樓梯、吸煙區時有序排隊,保持適當間距,吸煙時不與他人交談。
(二)做好員工健康管理。要指派專人對進出單位和宿舍的所有通道進行嚴格管理。要每日對員工進行體溫檢測,採集員工的動態信息並登記匯總。使用指紋考勤機的單位應暫時停用,改用其他方式對進出人員進行登記。儘量避免與具有呼吸道疾病症狀的人員密切接觸,避免接觸野生動物。
(三)實行健康狀況報告。要設立可疑症狀報告電話,員工出現發熱、呼吸道症狀時,及時向本單位如實報告。發現員工體溫超過37.3℃並伴有咳嗽或呼吸不暢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每天匯總員工健康狀況,向當地疾控部門報告。
(四)落實個人防護要求。員工進入經營場所前,進行洗手消毒,上班期間應時刻佩戴口罩(如非一次性口罩,每隔2-4小時使用酒精消毒一次,確保防護效果),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在上崗期間應當經常洗手,堅持在摘口罩前後、工作前、操作後、進食前、如廁後按照六步法嚴格洗手。可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劑。特殊條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過氧化氫手消毒劑。有肉眼可見污染物時,應當使用洗手液在流動水下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紙巾、手絹、衣袖等遮擋,倡導合理膳食、適量運動、規律作息等健康生活方式。
(五)實行員工錯時就餐。員工用餐場所應當保持通風換氣,員工應當採取錯峰、打包的方式就餐。加強公用餐(飲)具的清潔消毒,餐(飲)具應當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日對餐桌椅及地面進行清潔和消毒。不具備消毒條件的要使用一次性餐具。員工用餐時應避免面對面就坐,不與他人交談。
五、經營場所通風。
(一)自然對流通風。
1.經營場所內包括廳(室)要有前後窗或前後門窗,以保證能夠形成空氣自然對流通風,保證廳(室)內空氣自然新鮮。
2.經常打開門窗,創造廳(室)內自然對流通風的條件。
(二)機械對流通風。
1.所有通風設備保持正常運轉,新風口設置清潔區,新風房、過濾網和送風管道保持清潔;送風口與出風口保持一定的距離,最好送風口在廳(室)的一端,出風口在廳(室)的另一端。
2.在不需要調節空氣溫度、濕度的情況下,全面使用新風輸入,關閉迴風通道,開啟另一端動力排風。
3.在需要調節空氣溫度、濕度的情況下,保證充足的新風輸入,適時開啟輸出風口動力排風。
4.在通風換氣的同時,要注意廳(室)內空氣流動布局分配量,調整好廳(室)空氣流動分配布局,保證公共場所廳(室)內各處均有新風輸送和空氣流動,不留死角。
5.所有排風一定要直接排到室外,不在廳(室)內循環,不直吹人體,不污染居民樓和辦公室等其它地方。
6.禁止在密閉門窗無任何排風設備的情況下使用中央空調,排風系統使用專門通道。
7.送風和排風過濾網以及管道的清洗要由專業人員定期消毒清洗。
六、清潔與消毒。
(一)常見消毒劑及配製使用。
所使用的消毒劑應在有效期內,消毒劑須現配現用(下同),84消毒液和水按1:100比例稀釋配置。消毒粉(有效氯合量12-13%,20克/包)按每1包消毒粉加4.8升水配置,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按每1片溶於1升水配置。75%乙醇消毒液可直接使用。其他消毒劑按產品標籤標識以殺滅腸道致病菌的濃度進行配製和使用。
(二)物體表面清潔消毒。
應當保持環境整潔衛生,每天定期消毒,並做好清潔消毒記錄。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如收銀台、櫃檯、休息區、服務台、遊戲機、電梯間接鈕、扶手、門把手、公共桌椅座椅、購物籃、購物車、臨時物品存儲櫃等),可用含有效氯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擦凈。建議每天至少在營業前和結束後各消毒一次,可根據客流量情況適當增加消毒次數。
(三)空氣消毒和接觸物消毒。
無人條件下,可採取化學或物理方法進行空氣消毒,如使用過氧乙酸熏蒸,二氧化氯、過氧乙酸氣溶膠噴霧消毒,過氧化氫氣化消毒;可使用紫外線殺菌燈等物理消毒法。在風機房、迴風濾網處可採用物理方法對空氣消毒,可安裝高強度低臭氧紫外線殺菌燈。
(四)地面、牆面消毒。
可使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濃度250mg/l-500mg/l)用拖布濕式拖拭,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洗凈。在經營場所如發現嘔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紗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可能受到污染的表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處理污染物應佩戴手套與一次性醫用口罩,處理完畢後應洗手。廚房要經常打掃,提倡採取濕式清掃。
(五)洗手間消毒。
洗手間應保持清潔乾爽,空氣流通,衛生間地面、洗手池及台面無積水、無污物、無垃圾,便池內外無污物、無積垢、沖水良好,衛生紙充足。營業期間,應開啟衛生間的排風裝置,衛生間內無異味。日常運營期間每2小時應對洗手間內所有便器潔具、各類扶手和把手、觸摸式沖水按鈕、洗手台和水龍頭等重點部位進行一次消毒,衛生間便池及周邊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每日應做好相關消毒記錄並公示消毒情況。
(六)清潔工具消毒。
拖布和抹布等清潔工具應專區專用、專物專用,避免交叉污染。使用後以有效氯含量為100mg/l的含氯消毒液進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沖洗乾淨,晾乾存放。
(七)辦公設備消毒。
電腦的鍵盤和滑鼠定期用75%的乙醇清潔消毒,電腦其他部件表面先用有效氯(溴)含量為500mg/l的含氯(溴)消毒劑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鐘後用清水洗凈的濕抹布去除殘留的消毒劑,其他辦公設施例如傳真機和印表機的清潔與消毒也可用上述方法處理。
(八)拉圾桶消毒。
定期對垃圾桶等垃圾盛放容器進行清潔消毒處理。可用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劑進行擦拭,也可用消毒濕巾進行擦拭。
(九)工作服消毒。
定期更換工作服;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鐘,或先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漫泡30分鐘,然後常規清洗。
(十)注意事項。
含氯消毒劑有皮膚黏膜刺激性,配置和使用時建議佩戴口罩和手套,兒童請勿觸碰。乙醇消毒液使用應遠離火源。
七、異常情況處置。
(一)設立隔離觀察區域。
當員工或顧客出現可疑症狀時,及時到該區域進行暫時隔離,並報告當地疾控部門,按照相關規範要求安排員工或顧客就近就醫。
(二)封閉相關區域並進行消毒。
發現可疑症狀人員後,立即隔離其工作崗位、宿舍和就餐區域。並根據醫學觀察情況進一步封閉其所在的經營場所、生活場所,嚴禁無關人員進入,同時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對其活動場所及使用物品進行消毒。配合有關方面做好密切接觸者防控措施。
(三)做好發現病例後的應對處置。
已發現病例的單位,要實施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加強病例流行病學調查、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疫點消毒等工作。疫情播散的單位,要實施內防蔓延、外防輸出的防控策略,根據疫情嚴重程度,暫時關閉工作場所,待疫情得到控制後再恢復生產。
八、說明事項。
本方案具體實施過程中,有與國家有關法律,省、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及專業疫情防控機構等專業部門要求不一致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