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關於開展今年上半年全縣綜合目標管理績效考核通知》(太績考辦〔2020〕5號)文件要求,縣營商中心對今年以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認真開展了自查。
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在貫徹落實上下硬功夫。講看齊、見行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營商環境重要指示精神,及時貫徹落實好本年度省、市、縣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跟緊「指揮棒」、當好「孺子牛」,不斷開拓創新、精耕細作、敢為人先。抓業務、重落實。將全年優化營商環境任務細化分解為23類65項,各項任務都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按照上級文件要求,重點開展了信息報送、優化審批流程、政策獎補兌現調研、2019年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事項貫徹落實自查等工作;重點抓好了「面對面」電視問政、四送一服「雙千」「雙聯」、督導考核等工作。抓宣傳,強氛圍。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及時向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宣傳解讀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的新政策、新舉措;整合了原「四送一服」服務平台專欄,在太和縣人民政府網站上改版推出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暨「四送一服」工作專欄,持續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的社會知曉率和認知度。
二是在綜合協調上下硬功夫。強化機構職能。由縣政辦二級機構縣優化營商環境管理服務中心承擔縣營商環境辦日常工作,嚴格實行「周例會、月調度、季督查、半年小結、年度考評」制度,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統籌協調能力。充實隊伍力量。將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的責任單位分管負責同志納入縣營商辦組成人員,在督查考核、「四送一服」、百名股長考核、政務服務提升、營商環境「面對面」等工作上切實提升統籌協調能力。創新制度牽引。建立「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是今年縣政府工作報告內重點事項,通過踐行一線工作法,倒逼各部門、各園區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轉企業呼聲為企業哨聲,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廠門口」,讓企業多動嘴少跑腿,讓部門多辦事少設檻。
三是在監督考核上下硬功夫。「面對面」電視問政強勢開局。《太和營商環境·面對面》第一期欄目於7月首播,邀請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20名縣人大代表、20名縣政協委員、縣百名股長考評第一批被考評對象80名同志、50名規模企業代表到場觀看。本期欄目以「服務不走心窗口成擺設」為主題,圍繞企業開辦「六個一」、深化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提升等方面開展,對縣稅務局、縣公安局、縣住建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數據資源管理局五家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現場提問。動真碰硬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督導。已完成全縣優化營商環境上半年督導工作,組織督導組通過聽取彙報、座談交流、現場查看、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全縣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在上半年營商環境建設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對落實不力、重視不夠的鄉鎮或部門進行通報批評,以督促改、以改促優,持續推進實現企業開辦「六個一」、深化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改革、簡化獲得電力流程、提升用水便利度、優化用氣報裝服務、改進不動產登記方式等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事項按時完成。
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存在問題。
(一)「綜合窗口」流於形式。縣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全部改為「綜合窗口」,但「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未能實現。
(二)數據共享壁壘難破。部分單位數據不在本級,造成信息共享困難,不能在平台上「一網通辦」,導致企業辦事仍然存在時間長、重複要件多、提供材料多等問題。
(三)融資問題依舊存在。個別企業土地證、房產證沒有辦理,擔保抵押種類較少、價值較低;企業規模小、產品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多種因素導致我縣現有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約著企業的落地成長和發展壯大。
三、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下步打算。
(一)以「放管服」改革為引領,著力打造精簡高效的辦事環境。
要在縱向上壓縮,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在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上再突破,讓企業費更少功夫跑審批、花更多時間跑市場;要在橫向上整合,進一步強化辦事窗口的實質性整合,真正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理、一網通辦」;要在服務上優化,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標準,推廣容缺後補、一次告知、首問負責等便利化措施。
(二)以企業所想所盼為導向,努力營造企業滿意的服務環境。
一是持續開展好「四送一服」工作,圍繞企業發展中的各類要素,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持續組織開展各類要素對接,並做好「四送一服」問題辦理工作;二是加緊出台「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三是以《太和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清單》65個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事項為著力點,協調推進各責任部門對標對表完成任務。
(三)以機關作風建設為保障,全力構建「親」「清」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面對面」和督導考核是推動優良作風形成和作風轉變的一個重要抓手,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優良作風建設年」的重要舉措,下一步要持續開展好這兩項工作,切實推進「優環境、轉作風、強產業」。
(四)以護航實體經濟為目標,加快構建公平正義的法制環境。
在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提供優質法治服務、高效處理維權案件、提升辦案質量和效率、發揮破產審判功能、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等工作上下硬功夫,護航實體經濟健康發展。
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在貫徹落實上下硬功夫。講看齊、見行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優化營商環境重要指示精神,及時貫徹落實好本年度省、市、縣關於優化營商環境的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跟緊「指揮棒」、當好「孺子牛」,不斷開拓創新、精耕細作、敢為人先。抓業務、重落實。將全年優化營商環境任務細化分解為23類65項,各項任務都明確了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按照上級文件要求,重點開展了信息報送、優化審批流程、政策獎補兌現調研、2019年國務院決定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事項貫徹落實自查等工作;重點抓好了「面對面」電視問政、四送一服「雙千」「雙聯」、督導考核等工作。抓宣傳,強氛圍。利用線上線下多種渠道,及時向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宣傳解讀創優營商環境提升行動的新政策、新舉措;整合了原「四送一服」服務平台專欄,在太和縣人民政府網站上改版推出創優「四最」營商環境暨「四送一服」工作專欄,持續提升優化營商環境的社會知曉率和認知度。
二是在綜合協調上下硬功夫。強化機構職能。由縣政辦二級機構縣優化營商環境管理服務中心承擔縣營商環境辦日常工作,嚴格實行「周例會、月調度、季督查、半年小結、年度考評」制度,加強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統籌協調能力。充實隊伍力量。將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作的責任單位分管負責同志納入縣營商辦組成人員,在督查考核、「四送一服」、百名股長考核、政務服務提升、營商環境「面對面」等工作上切實提升統籌協調能力。創新制度牽引。建立「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是今年縣政府工作報告內重點事項,通過踐行一線工作法,倒逼各部門、各園區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轉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轉企業呼聲為企業哨聲,將服務觸角延伸到「廠門口」,讓企業多動嘴少跑腿,讓部門多辦事少設檻。
三是在監督考核上下硬功夫。「面對面」電視問政強勢開局。《太和營商環境·面對面》第一期欄目於7月首播,邀請縣直有關單位主要負責同志、20名縣人大代表、20名縣政協委員、縣百名股長考評第一批被考評對象80名同志、50名規模企業代表到場觀看。本期欄目以「服務不走心窗口成擺設」為主題,圍繞企業開辦「六個一」、深化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改革、政務服務提升等方面開展,對縣稅務局、縣公安局、縣住建局、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縣數據資源管理局五家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現場提問。動真碰硬開展優化營商環境督導。已完成全縣優化營商環境上半年督導工作,組織督導組通過聽取彙報、座談交流、現場查看、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全縣各鄉鎮、各有關部門在上半年營商環境建設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導,對落實不力、重視不夠的鄉鎮或部門進行通報批評,以督促改、以改促優,持續推進實現企業開辦「六個一」、深化工程項目建設審批制度改革、簡化獲得電力流程、提升用水便利度、優化用氣報裝服務、改進不動產登記方式等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事項按時完成。
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存在問題。
(一)「綜合窗口」流於形式。縣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全部改為「綜合窗口」,但「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的模式未能實現。
(二)數據共享壁壘難破。部分單位數據不在本級,造成信息共享困難,不能在平台上「一網通辦」,導致企業辦事仍然存在時間長、重複要件多、提供材料多等問題。
(三)融資問題依舊存在。個別企業土地證、房產證沒有辦理,擔保抵押種類較少、價值較低;企業規模小、產品單一、抗風險能力較弱。多種因素導致我縣現有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約著企業的落地成長和發展壯大。
三、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下步打算。
(一)以「放管服」改革為引領,著力打造精簡高效的辦事環境。
要在縱向上壓縮,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在減事項、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上再突破,讓企業費更少功夫跑審批、花更多時間跑市場;要在橫向上整合,進一步強化辦事窗口的實質性整合,真正實現「一窗受理、一次辦理、一網通辦」;要在服務上優化,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標準,推廣容缺後補、一次告知、首問負責等便利化措施。
(二)以企業所想所盼為導向,努力營造企業滿意的服務環境。
一是持續開展好「四送一服」工作,圍繞企業發展中的各類要素,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持續組織開展各類要素對接,並做好「四送一服」問題辦理工作;二是加緊出台「企業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三是以《太和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任務清單》65個優化營商環境重點事項為著力點,協調推進各責任部門對標對表完成任務。
(三)以機關作風建設為保障,全力構建「親」「清」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面對面」和督導考核是推動優良作風形成和作風轉變的一個重要抓手,是進一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優良作風建設年」的重要舉措,下一步要持續開展好這兩項工作,切實推進「優環境、轉作風、強產業」。
(四)以護航實體經濟為目標,加快構建公平正義的法制環境。
在強化行政執法監督、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提供優質法治服務、高效處理維權案件、提升辦案質量和效率、發揮破產審判功能、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等工作上下硬功夫,護航實體經濟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