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鄉村振興辦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脫貧攻堅為導向,認真踐行「依託城市發展、服務城市建設」發展理念,奮力推動全鎮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台階、開創新局面。現將今年以來我鎮鄉村振興如下:
一、今年
(一)以產業振興為引擎,激活農村發展新動能。
1、關於特色產業。
圍繞「掛麵」非遺文化謀劃產業振興。一是弘揚掛麵文化。深挖「掛麵」歷史文化,推動掛麵文化與《村規民約》互融互通,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開展志願者服務。今年以來,開展掛麵文化節活動2次、志願者服務10餘次,志願服務人數3000餘人。二是做強掛麵產業。推行「傳承人+農戶+公司」抱團生產模式,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戰略,依託「魅力中國城」等主題活動推出「一碗面,一座城」城市品牌。目前,全鎮累計培育企業20餘家、加工作坊500餘家,年產掛麵50餘萬公斤、產值2000餘萬元,人均年增收入2800元。三是打造掛麵小鎮。推行「農村展新顏、產村相融合」的文明新村發展模式,加快核心區風貌改造,打造集文化傳承、農業體驗、觀光旅遊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地,推行輕鋼結構體系和裝配式建造新技術。今年,累計接待遊客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0萬元,建成裝配式農房樣板5棟。
2、關於村落宜居。
各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實解決環境髒、亂、差改善村居環境和生活環境,按照建設宜居農村要求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設施完善,環境整潔,社會和諧的標準。村內道路硬化路面平整與外界交通通暢,出行方便,道路兩邊進行植樹綠化,村道衛生狀況良好,設有垃圾池,生活污水治理,村內集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養殖污水能集中收集在沼氣池處理,垃圾日產日清。
3、關於鄉風文明。
一直以來不斷探索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傳播文明新風尚,強化宣傳,讓文明之風在農村廣泛傳播,廣泛刷寫文明牆,充分利用廣播、板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湧現「文明家庭」「和諧農家」戶數增加讓文明之花在農村盛開,鄰里之間更是相處融洽。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2018年,覺慧村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四好村」。
4、關於村級治理。
堅持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原則,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大會,制定了村規民約制度,選出保潔員,建立清潔隊,為宜居鄉村建設夯實基礎。重點落實村「綠化」「凈化」「道路硬化」等工作,同時積極推進「改廁」「改廚」工作,在推動宜居鄉村過程中實施網絡化管理機制,網絡員積極開展宜居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生態理念。各村無「村霸」等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發生率低。
5、村民生活。
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為目標,在示範村覺慧村大力發展傳統手工掛麵的生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新發展生產大戶16戶,營銷大戶10戶,電商5戶,從事手工掛麵供銷人員達200餘人,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00元,在鎮各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各列前茅。全村醫療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村內低保、特困人員救助措施到位,落實精準扶貧政策。
(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一是完成鎮藤椒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金馬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喜勝村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二是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鄉村振興示範帶、公路沿線以及場鎮投放垃圾分類收集亭位7處,在山寨村日間照料中心、喜勝村「朱珠園」產業基地修建公共廁所2處,在百梨村、金馬村、花園村為732戶農戶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為7個村積極申報「美麗·宜居鄉村」,入選精品村1個、創建村2個。
(三)穩步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持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各村組新添置垃圾桶981隻,聘請保潔公司日產日清。辦理回復環保信訪件10件,向5家污染企業發放整改通知書。修建污水處理設施2處,治理黑臭水體2000米米,制止露天焚燒秸稈20餘起,拆除違章搭建2000平方米。
(四)紮實有效開展社會治理工作。一是深化禁毒整治,摸排制毒高危場所310處,摸清75名「六類重點人員」,壓緊壓實管控責任,剷除罌粟種植2處2株。二是抓實信訪維穩,常態化排查問題苗頭,注重初信初訪,化解矛盾糾紛570件次。三是紮緊安全防線,摸排整治道路交通、塘堰管理等安全隱患14處,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組織開展綜合應急演練1次,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宣傳不夠到位。一是各部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均以項目建設為重,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內涵和目標任務,思考不全,把握不准,目標不明。二是宣傳不到位,群眾對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知曉率不高,思想認識不足,造成了幹部和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想法不一,思路不清,積極性不高。三是組織相關部門幹部、村幹部及示範村群眾外出參觀學習的力度不強,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方面辦法不多,造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經驗不足、方法不當、思路不寬。
(二)實施規劃不夠完善。一是在制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中,前期調研不夠深入,特別是對本地的地域環境、人文特色、資源稟賦等方面考慮的不夠周全,沒有完整地納入規劃。二是廣泛徵求村「兩委班子」和群眾意見建議不夠,不同程度存在規劃與鄉鎮村社實際結合不緊密,制定的規劃缺乏群眾性、綜合性、可行性、超前性、長效性。
(三)部門配合不夠緊密。一是鎮各相關部門各自為政,相互協調配合不夠,相互制約因素較多,項目落地難,實施進度緩慢。二是項目資金利用率不高,特別是在整合資金、捆綁使用方面辦法不多,思路不寬,造成資金分散,項目效益難以發揮。三是項目建設投資力度不足、建設資金缺乏、融資難度較大。加之,項目督促、協調不夠,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進。
(四)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一是主要產業以農業為主、特色產業分布不均衡,產業單一,基礎薄弱,市場競爭力不強,轉型升級難度較大;二是產業化進程緩慢,龍頭企業少,且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公司+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經營模式尚未形成產業鏈條。三是由於受客觀條件限制,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缺乏專業人才、技能人才和鄉村能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領導,統籌推進。
為全面貫徹落實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文件精神,切實抓好我鎮鄉村振興先進示範村創建工作,健全機製成立示範村建設領導小組,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高效務實的隊伍。
(二)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規劃是鄉村振興建設的龍頭,必須結合村實際,始終把高標準、全覆蓋的理念融入到規劃中,以規劃設計提升建設水平。規劃村,堅持點、線、面統籌發展,優先對交通區位優越、資源條件豐富、景觀資源獨特、文化內涵豐富的社進行重點打造,具體建設中實行分類指導,要注重從細節入手,因地制宜,差異化、個性化、人文化開展鎮、村風貌設計和景觀建設,體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體現一村一特色。堅持「小尺度、融自然、承鄉愁」的原則,求精,不貪大;求好,不圖快,建設一批能體現我鎮山水人文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精品村。
(三)保護生態,改善環境。
鄉容鄉貌的打造能間接影響招商引資吸引力。政府把垃圾、污水、綠化等基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重點環節抓實抓好。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功能配套;加強村莊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工作。全面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和農村污水治理。村莊綠化實現森林圍村,注重房前屋後、庭院內外的綠化、美化工作,積極發展庭院經濟。
(四)產業支撐,增收致富。
繼續擴大掛麵產業規模,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特色現代農業園區,打造名、優、特、新農產品,適度推廣規模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現代化。在園區範圍內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工程,推動農業與旅遊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五)強化宣傳,營造新風。
加大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關愛鄉村振興示範村的良好氛圍。進一步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應用《衛生公約》、《文明公約》、「六好」標準等有效手段,促進幸福美麗鄉村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井然有序的新村新秩序。發揮好「三講三愛兩進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內容的年畫、宣傳畫引領好風氣,引導群眾形成和展現「四好」新村新農民的精神風貌,形成廣泛的社會主義農村新風尚。
(六)整合資金,撬動資本。
實施涉農資金整合計劃,用好惠農支農政策,應遵循「性質不變、用途一致」原則歸類整合各部門涉農政策資金,向鄉村振興傾斜,各類建設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切實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真正發揮有限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充分撬動社會資本。
(七)加強督導,狠抓落實。
嚴格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的職責和任務,強化督導,落實人員,壓實責任,確保今年市級、省級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創建目標的順利完成。
一、今年
(一)以產業振興為引擎,激活農村發展新動能。
1、關於特色產業。
圍繞「掛麵」非遺文化謀劃產業振興。一是弘揚掛麵文化。深挖「掛麵」歷史文化,推動掛麵文化與《村規民約》互融互通,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開展志願者服務。今年以來,開展掛麵文化節活動2次、志願者服務10餘次,志願服務人數3000餘人。二是做強掛麵產業。推行「傳承人+農戶+公司」抱團生產模式,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品牌」雙品牌戰略,依託「魅力中國城」等主題活動推出「一碗面,一座城」城市品牌。目前,全鎮累計培育企業20餘家、加工作坊500餘家,年產掛麵50餘萬公斤、產值2000餘萬元,人均年增收入2800元。三是打造掛麵小鎮。推行「農村展新顏、產村相融合」的文明新村發展模式,加快核心區風貌改造,打造集文化傳承、農業體驗、觀光旅遊為一體的鄉村旅遊地,推行輕鋼結構體系和裝配式建造新技術。今年,累計接待遊客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00萬元,建成裝配式農房樣板5棟。
2、關於村落宜居。
各村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確實解決環境髒、亂、差改善村居環境和生活環境,按照建設宜居農村要求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設施完善,環境整潔,社會和諧的標準。村內道路硬化路面平整與外界交通通暢,出行方便,道路兩邊進行植樹綠化,村道衛生狀況良好,設有垃圾池,生活污水治理,村內集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養殖污水能集中收集在沼氣池處理,垃圾日產日清。
3、關於鄉風文明。
一直以來不斷探索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傳播文明新風尚,強化宣傳,讓文明之風在農村廣泛傳播,廣泛刷寫文明牆,充分利用廣播、板報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榮辱觀,不斷湧現「文明家庭」「和諧農家」戶數增加讓文明之花在農村盛開,鄰里之間更是相處融洽。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2018年,覺慧村被省政府評為省級「四好村」。
4、關於村級治理。
堅持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的原則,各村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黨員代表大會,制定了村規民約制度,選出保潔員,建立清潔隊,為宜居鄉村建設夯實基礎。重點落實村「綠化」「凈化」「道路硬化」等工作,同時積極推進「改廁」「改廚」工作,在推動宜居鄉村過程中實施網絡化管理機制,網絡員積極開展宜居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普及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生態理念。各村無「村霸」等黑惡勢力,違法犯罪發生率低。
5、村民生活。
以提高農民經濟收入為目標,在示範村覺慧村大力發展傳統手工掛麵的生產,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新發展生產大戶16戶,營銷大戶10戶,電商5戶,從事手工掛麵供銷人員達200餘人,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500元,在鎮各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各列前茅。全村醫療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5%以上,村內低保、特困人員救助措施到位,落實精準扶貧政策。
(二)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一是完成鎮藤椒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金馬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喜勝村種養循環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項目。二是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在鄉村振興示範帶、公路沿線以及場鎮投放垃圾分類收集亭位7處,在山寨村日間照料中心、喜勝村「朱珠園」產業基地修建公共廁所2處,在百梨村、金馬村、花園村為732戶農戶實施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為7個村積極申報「美麗·宜居鄉村」,入選精品村1個、創建村2個。
(三)穩步推進環境衛生整治工作。持續推進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各村組新添置垃圾桶981隻,聘請保潔公司日產日清。辦理回復環保信訪件10件,向5家污染企業發放整改通知書。修建污水處理設施2處,治理黑臭水體2000米米,制止露天焚燒秸稈20餘起,拆除違章搭建2000平方米。
(四)紮實有效開展社會治理工作。一是深化禁毒整治,摸排制毒高危場所310處,摸清75名「六類重點人員」,壓緊壓實管控責任,剷除罌粟種植2處2株。二是抓實信訪維穩,常態化排查問題苗頭,注重初信初訪,化解矛盾糾紛570件次。三是紮緊安全防線,摸排整治道路交通、塘堰管理等安全隱患14處,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組織開展綜合應急演練1次,全年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習宣傳不夠到位。一是各部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均以項目建設為重,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內涵和目標任務,思考不全,把握不准,目標不明。二是宣傳不到位,群眾對開展鄉村振興戰略知曉率不高,思想認識不足,造成了幹部和群眾對鄉村振興戰略想法不一,思路不清,積極性不高。三是組織相關部門幹部、村幹部及示範村群眾外出參觀學習的力度不強,在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方面辦法不多,造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經驗不足、方法不當、思路不寬。
(二)實施規劃不夠完善。一是在制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中,前期調研不夠深入,特別是對本地的地域環境、人文特色、資源稟賦等方面考慮的不夠周全,沒有完整地納入規劃。二是廣泛徵求村「兩委班子」和群眾意見建議不夠,不同程度存在規劃與鄉鎮村社實際結合不緊密,制定的規劃缺乏群眾性、綜合性、可行性、超前性、長效性。
(三)部門配合不夠緊密。一是鎮各相關部門各自為政,相互協調配合不夠,相互制約因素較多,項目落地難,實施進度緩慢。二是項目資金利用率不高,特別是在整合資金、捆綁使用方面辦法不多,思路不寬,造成資金分散,項目效益難以發揮。三是項目建設投資力度不足、建設資金缺乏、融資難度較大。加之,項目督促、協調不夠,影響了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推進。
(四)產業結構較為單一。一是主要產業以農業為主、特色產業分布不均衡,產業單一,基礎薄弱,市場競爭力不強,轉型升級難度較大;二是產業化進程緩慢,龍頭企業少,且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不高,精深加工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公司+合作社+基地+農牧戶」經營模式尚未形成產業鏈條。三是由於受客觀條件限制,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缺乏專業人才、技能人才和鄉村能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強領導,統籌推進。
為全面貫徹落實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文件精神,切實抓好我鎮鄉村振興先進示範村創建工作,健全機製成立示範村建設領導小組,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硬、高效務實的隊伍。
(二)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規劃是鄉村振興建設的龍頭,必須結合村實際,始終把高標準、全覆蓋的理念融入到規劃中,以規劃設計提升建設水平。規劃村,堅持點、線、面統籌發展,優先對交通區位優越、資源條件豐富、景觀資源獨特、文化內涵豐富的社進行重點打造,具體建設中實行分類指導,要注重從細節入手,因地制宜,差異化、個性化、人文化開展鎮、村風貌設計和景觀建設,體現一村一品、一村一韻,體現一村一特色。堅持「小尺度、融自然、承鄉愁」的原則,求精,不貪大;求好,不圖快,建設一批能體現我鎮山水人文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精品村。
(三)保護生態,改善環境。
鄉容鄉貌的打造能間接影響招商引資吸引力。政府把垃圾、污水、綠化等基礎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重點環節抓實抓好。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功能配套;加強村莊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水源工作。全面推行農村垃圾分類處理、農村戶用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和農村污水治理。村莊綠化實現森林圍村,注重房前屋後、庭院內外的綠化、美化工作,積極發展庭院經濟。
(四)產業支撐,增收致富。
繼續擴大掛麵產業規模,建設高標準、高質量的特色現代農業園區,打造名、優、特、新農產品,適度推廣規模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現代化。在園區範圍內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提升工程,推動農業與旅遊深度融合,延伸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五)強化宣傳,營造新風。
加大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的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注、關愛鄉村振興示範村的良好氛圍。進一步發揮《村規民約》在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應用《衛生公約》、《文明公約》、「六好」標準等有效手段,促進幸福美麗鄉村群眾養成好習慣,形成井然有序的新村新秩序。發揮好「三講三愛兩進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內容的年畫、宣傳畫引領好風氣,引導群眾形成和展現「四好」新村新農民的精神風貌,形成廣泛的社會主義農村新風尚。
(六)整合資金,撬動資本。
實施涉農資金整合計劃,用好惠農支農政策,應遵循「性質不變、用途一致」原則歸類整合各部門涉農政策資金,向鄉村振興傾斜,各類建設項目、資金優先安排,切實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率,真正發揮有限資金「四兩撥千斤」的引導、帶動作用,充分撬動社會資本。
(七)加強督導,狠抓落實。
嚴格落實鄉村振興工作的職責和任務,強化督導,落實人員,壓實責任,確保今年市級、省級鄉村振興戰略示範村創建目標的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