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點普查及調查任務紮實推進。
1.經濟普查工作穩步實施。
一是組建普查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專題向市政府常務會議彙報第三次經濟普查有關準備情況,提請市政府印發《關於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x個市直部門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以及由市統計局分管負責人任主任的三經普辦公室。同時,明確各縣(市)區、開發區成立領導機構,落實辦公、經費等保障。目前,市經普辦通過借調、招聘等形式已落實8人集中辦公,13個縣(市)區、開發區,147個鄉鎮、街道(工業園區)均成立領導小組,組建了普查辦公室,積極落實了經費及辦公場地。二是編制普查經費預算。指導各縣區、開發區編制普查經費預算,確保普查工作正常開展。20xx年,市本級安排普查經費106萬元,已全部到位;各縣區經費預算671萬,到位515萬元。三是建立相關制度和學習計劃。建立經普辦周例會制度,組織學習研討《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基本框架》、《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徵求意見稿)》,在充分聽取基層統計人員意見的基礎上,結合省局工作計劃和xx實際,起草全市工作初步計劃和業務流程,做好頂層設計。四是啟動宣傳工作。在全省率先開通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內、外網站,開通普查電話彩鈴,建立內部信息工作網絡平台,方便了各縣區之間互通信息動態,交流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效率。
2.各項調查工作順利完成。
一是召開投入產出調查工作動員布置會,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單位多、人手少的困難,制定投入產出調查實施方案和考核評比辦法,組織xx家調查單位880人次分專業進行了6場次的業務培訓。同時,抽調專業人員深入縣區幫扶,建立「企業自查、縣區初審、專業再審、最終審核」的上報程序,嚴格細緻把好報表質量關,規範高效地完成投入產出調查任務。二是推算評估全市體育產業發展,完成勞動力轉移情況、春耕備耕情況、農村住戶一體化調查、企業景氣度調查、工業成本費用調查、工業企業融資需求問卷調查、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失獨群體情況調查以及大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等。
(二)服務型統計建設步伐加快。
一是加強分析研判,參與重大政策實施。充分發揮工業(投資)、房地產以及綜合經濟部門和局隊等定期分析研判機制的作用,為全市重大會議提供觀點鮮明、針對性強的決策建議。參與合肥四大政策體系的制定和實施,制定全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細化文化產業發展考評,主動服務「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及時反映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進程與效果。二是提供優質高效的統計服務。堅持每月4日、5日上報主要指標預報、經濟運行快報,及時編制月度、季度及年度資料11種,為代表提供參閱資料,全面反映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實績。圍繞「主動調整轉型,保持發展勢頭,實現爭先進位」,著力提高統計分析的深度和廣度,共撰寫統計分析59篇,其中4篇獲市領導批示。及時發布《x市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市xx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xx年xx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各類統計信息xx篇,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各界的需求。三是拓展統計考評功能。做好全市82個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科學考評,參與縣區、部門服務業,工業經濟,縣區、市直部門目標考核等審定工作,協同做好縣域經濟、皖江城市帶以及開發區考核。四是統計交流更加深入。承辦中部省會城市經濟形勢分析暨統計研討會,先後接待國家局人口司、能源司,xx市局、xx市局、寧夏省局來肥調研座談交流。
(三)基層基礎不斷夯實鞏固。
1.強化單位名錄庫管理。及時動態更新維護名錄庫,細化鄉鎮維護節點對新增、變更等單位的維護工作流程,月度維護情況全市通報。按照「先進庫、後有數」原則,規範工作制度和流程,修訂《xx市專業調查單位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四上」企業調查單位的新增、變更、退出審批流程。建立市直各部門協作共享機制,及時提供新增、變更和註銷單位的名錄資料。上半年,全市新增「四上」企業及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xx家,其中:工業280家,建築業20家,貿易企業x家,房地產企業x家,重點服務業企業xx家。
2.完善數據評估制度。為全面準確反映全市及各縣市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制定專業月度數據評估制度。如:投資以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為主導,結合新開工情況、續建項目情況、房地產開投資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工業主要是在生產數據評估指標體系中進一步強化統計數據間匹配性和連續性的關係,克服企業數據大起大落對縣市區工業生產數據的影響程度。同時,要求各專業加大對企業上報數據的監控力度,除做到上報數據的即報即審、即報即查之外,還集中對大起大落、集體異動和大幅增長的企業進行書面和實地查詢,提升了統計數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做好統計常規工作。由市政府牽頭召開gdp核算工作聯席會,進一步規範完善縣級gdp核算制度,完成非公和民營經濟增加值測算。編制全市及各縣區的能源消費平衡表,建立分行業、分品種、分產業、分地區的能源統計台賬;繼續推行貿易企業統計資料歸檔制度;開展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統計監測,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統計。開展文化產業投資統計監測,核查文化產業名錄。深化科技自主創新監測,完善兩綱監測指標體系,做好xx年度兩綱監測。
4、不斷強化教育培訓。組織市縣統計業務骨幹參加全國統計系統專業知識培訓班;將「四上」企業統計人員從業資格情況大排查,統計執法專項檢查相結合,加大統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宣傳及扶持力度,報名人數已突破1900人。除組織投入產出、科技文化、服務業、工交能源培訓外,還對全市鄉鎮首席統計員150人,新增規上工業企業及新任統計人員561人,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及新任統計人員250人,縣鄉兩級統計執法人員160人進行培訓,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夯實了統計數據源頭。
5.嚴格執行一套表制度。按照聯網直報的要求,規範統計網站建設,開展一套表軟體應用培訓,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敦促企業配備統計專用計算機設備和網絡環境,著力提高企業統計信息化應用能力和統計工作能力。建立ip地址動態監控和適時檢查制度,加大直報、直驗率的監測督查制度,規範一套表工作流程,嚴守「四個紅線」,確保獨立真實上報數據。開展「六五」普法中期檢查,多種形式宣傳統計法律「六進」活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上半年,市局共執法檢查單位83家,發放《統計法律知識常識》6000本,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統計人員遵守統計法、履行統計義務的責任。
(四)統計隊伍不斷鍛鍊提升。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市委從領導班子中選派1名成員到巢湖市掛職,提拔1名中層幹部任總統計師,公務員交流輪崗4人,通過公開競職演講選拔2名科級幹部,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潛能。制定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實施意見,切實改進文風會風,加強督查督辦工作,為統計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一崗雙責,與縣區局分別簽訂統計行風建設承諾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進一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促進全局職工廉潔自律。
1.經濟普查工作穩步實施。
一是組建普查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專題向市政府常務會議彙報第三次經濟普查有關準備情況,提請市政府印發《關於做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由常務副市長任組長,x個市直部門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以及由市統計局分管負責人任主任的三經普辦公室。同時,明確各縣(市)區、開發區成立領導機構,落實辦公、經費等保障。目前,市經普辦通過借調、招聘等形式已落實8人集中辦公,13個縣(市)區、開發區,147個鄉鎮、街道(工業園區)均成立領導小組,組建了普查辦公室,積極落實了經費及辦公場地。二是編制普查經費預算。指導各縣區、開發區編制普查經費預算,確保普查工作正常開展。20xx年,市本級安排普查經費106萬元,已全部到位;各縣區經費預算671萬,到位515萬元。三是建立相關制度和學習計劃。建立經普辦周例會制度,組織學習研討《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基本框架》、《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方案(徵求意見稿)》,在充分聽取基層統計人員意見的基礎上,結合省局工作計劃和xx實際,起草全市工作初步計劃和業務流程,做好頂層設計。四是啟動宣傳工作。在全省率先開通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內、外網站,開通普查電話彩鈴,建立內部信息工作網絡平台,方便了各縣區之間互通信息動態,交流工作經驗,提高工作效率。
2.各項調查工作順利完成。
一是召開投入產出調查工作動員布置會,克服時間緊、任務重、單位多、人手少的困難,制定投入產出調查實施方案和考核評比辦法,組織xx家調查單位880人次分專業進行了6場次的業務培訓。同時,抽調專業人員深入縣區幫扶,建立「企業自查、縣區初審、專業再審、最終審核」的上報程序,嚴格細緻把好報表質量關,規範高效地完成投入產出調查任務。二是推算評估全市體育產業發展,完成勞動力轉移情況、春耕備耕情況、農村住戶一體化調查、企業景氣度調查、工業成本費用調查、工業企業融資需求問卷調查、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失獨群體情況調查以及大城市月度勞動力調查等。
(二)服務型統計建設步伐加快。
一是加強分析研判,參與重大政策實施。充分發揮工業(投資)、房地產以及綜合經濟部門和局隊等定期分析研判機制的作用,為全市重大會議提供觀點鮮明、針對性強的決策建議。參與合肥四大政策體系的制定和實施,制定全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細化文化產業發展考評,主動服務「大湖名城、創新高地」,及時反映宏觀經濟政策的實施進程與效果。二是提供優質高效的統計服務。堅持每月4日、5日上報主要指標預報、經濟運行快報,及時編制月度、季度及年度資料11種,為代表提供參閱資料,全面反映合肥經濟社會發展實績。圍繞「主動調整轉型,保持發展勢頭,實現爭先進位」,著力提高統計分析的深度和廣度,共撰寫統計分析59篇,其中4篇獲市領導批示。及時發布《x市xx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市xx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xx年xx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統計公報》以及各類統計信息xx篇,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各界的需求。三是拓展統計考評功能。做好全市82個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科學考評,參與縣區、部門服務業,工業經濟,縣區、市直部門目標考核等審定工作,協同做好縣域經濟、皖江城市帶以及開發區考核。四是統計交流更加深入。承辦中部省會城市經濟形勢分析暨統計研討會,先後接待國家局人口司、能源司,xx市局、xx市局、寧夏省局來肥調研座談交流。
(三)基層基礎不斷夯實鞏固。
1.強化單位名錄庫管理。及時動態更新維護名錄庫,細化鄉鎮維護節點對新增、變更等單位的維護工作流程,月度維護情況全市通報。按照「先進庫、後有數」原則,規範工作制度和流程,修訂《xx市專業調查單位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四上」企業調查單位的新增、變更、退出審批流程。建立市直各部門協作共享機制,及時提供新增、變更和註銷單位的名錄資料。上半年,全市新增「四上」企業及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xx家,其中:工業280家,建築業20家,貿易企業x家,房地產企業x家,重點服務業企業xx家。
2.完善數據評估制度。為全面準確反映全市及各縣市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制定專業月度數據評估制度。如:投資以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為主導,結合新開工情況、續建項目情況、房地產開投資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工業主要是在生產數據評估指標體系中進一步強化統計數據間匹配性和連續性的關係,克服企業數據大起大落對縣市區工業生產數據的影響程度。同時,要求各專業加大對企業上報數據的監控力度,除做到上報數據的即報即審、即報即查之外,還集中對大起大落、集體異動和大幅增長的企業進行書面和實地查詢,提升了統計數據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3.做好統計常規工作。由市政府牽頭召開gdp核算工作聯席會,進一步規範完善縣級gdp核算制度,完成非公和民營經濟增加值測算。編制全市及各縣區的能源消費平衡表,建立分行業、分品種、分產業、分地區的能源統計台賬;繼續推行貿易企業統計資料歸檔制度;開展環巢湖生態示範區建設統計監測,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統計。開展文化產業投資統計監測,核查文化產業名錄。深化科技自主創新監測,完善兩綱監測指標體系,做好xx年度兩綱監測。
4、不斷強化教育培訓。組織市縣統計業務骨幹參加全國統計系統專業知識培訓班;將「四上」企業統計人員從業資格情況大排查,統計執法專項檢查相結合,加大統計從業資格考試的宣傳及扶持力度,報名人數已突破1900人。除組織投入產出、科技文化、服務業、工交能源培訓外,還對全市鄉鎮首席統計員150人,新增規上工業企業及新任統計人員561人,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及新任統計人員250人,縣鄉兩級統計執法人員160人進行培訓,極大地提高了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水平,夯實了統計數據源頭。
5.嚴格執行一套表制度。按照聯網直報的要求,規範統計網站建設,開展一套表軟體應用培訓,會同行業主管部門敦促企業配備統計專用計算機設備和網絡環境,著力提高企業統計信息化應用能力和統計工作能力。建立ip地址動態監控和適時檢查制度,加大直報、直驗率的監測督查制度,規範一套表工作流程,嚴守「四個紅線」,確保獨立真實上報數據。開展「六五」普法中期檢查,多種形式宣傳統計法律「六進」活動,加大執法檢查力度。上半年,市局共執法檢查單位83家,發放《統計法律知識常識》6000本,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統計人員遵守統計法、履行統計義務的責任。
(四)統計隊伍不斷鍛鍊提升。
一是堅持以人為本,高度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和作風建設。市委從領導班子中選派1名成員到巢湖市掛職,提拔1名中層幹部任總統計師,公務員交流輪崗4人,通過公開競職演講選拔2名科級幹部,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潛能。制定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實施意見,切實改進文風會風,加強督查督辦工作,為統計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一崗雙責,與縣區局分別簽訂統計行風建設承諾書、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開展廉政文化進機關,進一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促進全局職工廉潔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