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迎來全國第三十三個,這是我的第五個,也是全體教師的節日,是對教師為教育事業所作貢獻的肯定。時光飛逝,入職已五年,回望這五年可以說緊張忙碌而收穫多多。感謝學校各領導及老師的關心和幫助,讓我受益匪淺。通過五年的授課和學生的接觸,讓自己深刻意識到教師職業的重要性。也加深了自己對教與學的理解。對如何做好一名高校教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也同時意識到傳統教學方法存在的一些問題。
目前大學生存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對學習沒有主動性,也就是常說的厭學。厭學並不全是在大學形成的。本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是非常好學的,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卻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往往就只剩下對某些功利的追求了。進入大學後,目的達到了,認為可以鬆口氣了,再沒有了學習的興趣,也失去了探索的慾望。儘管我們有很多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能獲得很好的成績,卻沒有人在成年以後能摘取像諾貝爾獎這樣的世界科學高峰上的明珠。這並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沒有潛力。我們的教育,缺的不是有潛力的學生,缺的是能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深入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以探索一條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我們一直以為學生是一定要由老師帶動的,我們的教學在很多時候實際上是一種連動式的教學。而我們之所以沒有很好地利用好學生這種資源,是由於我們低估甚至不知道學生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所以,要改變對教學本質的傳統認識,對課堂教學進行比較徹底的改革,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留出了儘可能多的時間、空間,在他們思維發展的最佳時期讓他們自主地、充分地得到發展。
為了使學生更願意學,更容易懂,更能真正理解和應用,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1.轉變教育觀念,讓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再抱著功利心理,而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2.現在的學生都是90後的孩子,作為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沒有體會過社會競爭的殘酷,所以在學習上毫無動力。同時因為學校所設部分課程,與工作需求相脫節,學生也不了解本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更談不上了解就業需要哪些技能。上述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對學習目標很迷茫,沒有努力方向,更沒學習動力。所以學校課程安排方面應多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大學期間多讓學生去單位實習參與實踐,或是由已的師兄師姐回來做講座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社會競爭的壓力,並了解自己適合什麼職業,儘早給自己做個規劃,從而解決學習目的迷茫,動力不足等問題。3.改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傳統錯誤認識。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應該是將教師和學生都作為主體,以教學內容為媒介的交往。要使學生有機會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小組討論、組間辯論、師生相互質疑等都是比較好的形式。我們要用學科的內在魅力去打動學生,能使學生興奮的是他們通過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為教師,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有些許收穫。因此,唯有勤勤懇懇地工作,才能站穩講台,並在教師這片領域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朵。我會努力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自己的教學方式和道路。多花時間去深入學生,了解學生,不斷學習學科新技術新教材,通過自身實踐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教育道路上,以立德樹人為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目前大學生存在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對學習沒有主動性,也就是常說的厭學。厭學並不全是在大學形成的。本來孩子們在幼兒園的時候是非常好學的,但隨著年級的升高,受到文化環境的影響,卻逐漸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對學習的態度往往就只剩下對某些功利的追求了。進入大學後,目的達到了,認為可以鬆口氣了,再沒有了學習的興趣,也失去了探索的慾望。儘管我們有很多學生在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能獲得很好的成績,卻沒有人在成年以後能摘取像諾貝爾獎這樣的世界科學高峰上的明珠。這並不是我們沒有能力,沒有潛力。我們的教育,缺的不是有潛力的學生,缺的是能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深入進行課堂教學的改革,以探索一條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我們一直以為學生是一定要由老師帶動的,我們的教學在很多時候實際上是一種連動式的教學。而我們之所以沒有很好地利用好學生這種資源,是由於我們低估甚至不知道學生當中蘊藏著巨大的能量。所以,要改變對教學本質的傳統認識,對課堂教學進行比較徹底的改革,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留出了儘可能多的時間、空間,在他們思維發展的最佳時期讓他們自主地、充分地得到發展。
為了使學生更願意學,更容易懂,更能真正理解和應用,我認為應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1.轉變教育觀念,讓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再抱著功利心理,而是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2.現在的學生都是90後的孩子,作為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沒有體會過社會競爭的殘酷,所以在學習上毫無動力。同時因為學校所設部分課程,與工作需求相脫節,學生也不了解本專業的就業方向有哪些,更談不上了解就業需要哪些技能。上述種.種原因造成學生對學習目標很迷茫,沒有努力方向,更沒學習動力。所以學校課程安排方面應多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在大學期間多讓學生去單位實習參與實踐,或是由已的師兄師姐回來做講座的形式,讓學生體會到社會競爭的壓力,並了解自己適合什麼職業,儘早給自己做個規劃,從而解決學習目的迷茫,動力不足等問題。3.改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傳統錯誤認識。教學的本質是交往,應該是將教師和學生都作為主體,以教學內容為媒介的交往。要使學生有機會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交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小組討論、組間辯論、師生相互質疑等都是比較好的形式。我們要用學科的內在魅力去打動學生,能使學生興奮的是他們通過苦思冥想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作為教師,我深知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有些許收穫。因此,唯有勤勤懇懇地工作,才能站穩講台,並在教師這片領域開出屬於自己的花朵。我會努力在教學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自己的教學方式和道路。多花時間去深入學生,了解學生,不斷學習學科新技術新教材,通過自身實踐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教育道路上,以立德樹人為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