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改作風優環境走深做實,省委決定今年在全省持續深化機關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問題導向,以加強能力建設為重點,用「鋼牙啃硬骨頭」,著力補齊能力短板,強素質樹形象,持續改進作風、優化環境,更好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助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向全國一流行列邁進,為服務「十四五」開局起步、推進「十個新突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提供堅強保證,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二、整頓重點。
(一)著力解決抓落實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不強,對黨中央決策和省委部署研究得不深不細、落得不實,甚至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個別地方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環境保護等工作成效不佳。二是疫情防控要求部署落實不力,部分地方和單位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認識不足、麻痹懈怠,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缺乏統籌、畸輕畸重,防控責任虛化、機制空轉、重形式輕效果,少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應對措施失准、簡單化一刀切,工作組織失序、網格化管理存在死角漏點。三是結合實際不緊,對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面臨的主要矛盾、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把握不准,工作想當然、亂決策,照搬照抄、強推蠻幹,嚴重脫離實際。四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時有發生,發文開會上下一般粗,個別領導幹部只挂帥不出征,只提原則要求、不抓具體落實,督導檢查重「跡」不重「績」、重說不重做,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影響黨中央決策和省委部署落地生根。
(二)著力解決改革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思想保守,以舊思維貫徹新理念,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不敢闖不敢試,新領域新產業探索創新步子不大。二是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力度不夠,一些「放管服」改革事項基層接不住用不好,監管機械僵化,發展活力沒有充分激發。三是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意識不強,對成熟經驗學習複製不深入,對基層實踐創新創造重視、發掘、推廣不夠,典型引領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三)著力解決攻堅克難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擔當作為不夠,只簽字「畫圈」、不盡職盡責,對急難險重任務不敢亮劍,對歷史遺留問題不理舊賬,對重大信訪案件推諉應付。二是缺少招法,「硬骨頭」面前沒有「鋼牙」,識變應變求變辦法不多,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關鍵、打不開局面。三是應急處突本領欠缺,風險意識不強,見事遲、反應慢,疫情防控常態化轉換為應急狀態不及時,不能精準拆彈、化解危機。
(四)著力解決專業化能力不足問題。一是專業素養不高,行家裡手不多、業務不精不熟,幹部隊伍業務能力不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形勢任務。二是專業精神不強,「五細」要求落實有差距,基本功不紮實,底數不清、情況不明,工作粗枝大葉,對涉疫重點人群管控不嚴不細。三是工作鑽研不深,政策研究不透,找不准政策落實結合點,與黨中央重大發展戰略銜接不夠,政策紅利沒有充分釋放,錯失發展機遇。
(五)著力解決依法辦事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法治思維不牢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性不強,少數領導幹部還存在權大於法、以權壓法問題。二是一些領域法規政策不完善,在市場准入等方面還有不合理限制,自由裁量空間過大,部門利益法制化、執法工作隨意化傾向尚未消除。三是執法司法質效不高,個別複雜疑難案件處理效果不理想,有案不立、壓案不查、有罪不究、久執不果、徇私枉法等現象依然存在。
(六)著力解決群眾工作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深入群眾不夠,問需問計問效於民要求貫徹不到位,組織發動群眾自覺主動防控疫情有差距,領導幹部「走流程」不深不實,一些政策出台前調研不全面不充分,與群眾需求貼合不緊。二是主動服務群眾意識不強,行政方式重管輕服,為企業服務不精準,對引資引智、項目建設等服務保障不到位。三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不及時不徹底,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還有堵點,群眾辦事便利度仍不高,教育交通、社保醫保、物業供熱等領域問題屢治不絕。
三、主要措施。
(一)開展「能力建設提升年」活動,將學習貫穿改作風優環境始終。堅持以學為本,學理論、學業務、學先進,搭建平台、樹立標杆,打牢各級幹部改作風優環境能力基礎。
一是強化理論學習。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把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關於本行業本系統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綜合採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學習班、專題研討、學習成果測試等形式,把理論學習抓緊抓實,做到知行合一、學思踐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
二是抓實業務學習。聚焦學精學深、學以致用,完善載體平台,注重系統共享,整體提升幹部隊伍業務能力。深化「基本業務+」應用,省直各部門各單位持續更新職責清單、業務手冊、「基本業務+」題庫,注重增加自貿區建設、數字經濟、新基建和相關法規知識,適時開展「基本業務+」標準化驗收。增強「業務大講堂」實效,領導幹部帶頭上講台,講法規、講政策、講業務,每月至少開講1次。開展業務知識每季一考,處級及以下幹部全員參考,成績公開通報。組織業務比武練兵,重點針對大廳窗口、監管執法、疫情防控等一線崗位,線上線下賽練結合,引導督促落實「五細」要求、培養行家裡手。
三是主動對標學習。注重正向引領,加大先進經驗複製推廣力度。開展省直機關業務能手評選,表彰能力素質強、專業化水平高、工作成效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樹立重業務、重能力鮮明導向。積極向先優學習,編選提能力改作風優環境創新案例,推出品牌工作、品牌項目,帶動全省爭先創優。
(二)組織難題攻堅行動,增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緊盯全省共性難題和系統自身難題,定人定責、專班攻堅、定向突破,今年年底見到明顯成效,在攻堅克難中提高實戰能力、錘鍊過硬作風。
一是組織項目建設難點攻堅。聚焦攻克用地規劃、建築規劃、施工、驗收等項目建設各環節難題,完善「專班+首席服務員+領導聯繫」項目全程包保制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省推廣「承諾即開工」,推行「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驗合一」;強化重點項目資金、土地、水電氣運等要素保障,優化項目建設全周期服務,確保如期完成重大項目建設任務。
二是組織政務服務堵點攻堅。聚焦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定期梳理營商環境評價、網辦事項飛行檢查、媒體曝光等發現的問題,每季度組織堵點突出的市(地)和中省直單位,在省級媒體公開承諾,限期整改踐諾,提升服務水平。
三是組織系統行業難題攻堅。聚焦本行業本系統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重點破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新課題,按系統、省直單位、處(室)分層次各確定2―3個難題,明確專人負責、組織專班推進,紮實調研、強力攻堅,建立台賬、對賬銷號,今年年底以適當形式公開整改成效,在解難題中提能力、促發展。
(三)強化問題檢視整改,補齊能力短板。突出問題導向,全面梳理、查缺補漏、嚴抓整改,以避短克短補短促能力提升、作風改進、環境優化。
一是集中開展案件(事件)評查。注重以案為鑑、以案促改,深入查找近年信訪積案、行政訴訟(複議)敗訴案件、群體事件、決策失誤事件、突發應急事件、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能力不足等問題,省信訪局、省司法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法院等單位牽頭評查相關領域全省總體情況,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評查各自情況,認真復盤推演、深刻剖析原因、定向補課充電,精準補短板、強弱項、提本領,避免類似情況重複出現。
二是持續開展幹部作風「五整治」。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聚焦「十四五」規劃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百大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聚焦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為基層減負,深入整治不落實、不研究、不作為、不在狀態、不守紀律等突出問題,在真抓實幹中提高落實能力。
三是深入開展政法隊伍專項整治。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堅持自查自糾與組織查處相結合,緊盯影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頑瘴痼疾,開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弘揚新時代「東萊精神」、英模精神,提升政法幹部隊伍整體素質。
(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升改革創新本領。注重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通過提高改革創新能力,破解改作風優環境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
一是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動構建「數字政府」,打通數據壁壘,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範化,支撐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和「掌上辦」;完善實體政務服務大廳功能,優化整合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推動事項辦理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推行「證照分離」全省覆蓋;以市縣為主體,統一發布、動態調整優惠政策清單,推廣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免審即享」、「免申即享」;拓展「辦好一件事」改革,各市(地)新增一張表單、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的「一件事」50個以上,不斷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順暢度。
二是推行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改革。統一公布省直行政機關承諾事項清單,推廣容缺式受理、告知承諾制、辦照即營業等審批方式,加強事中事後核查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極簡審批服務機制,推動政務服務管理方式持續創新。
三是支持自貿區改革。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一業一證」等改革,在引資引智、金融創新、跨境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多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帶動全省加速趕超。
四是建立市場主體包容免罰制度。按照國家要求,在公安、市場監管等多個行政執法領域制定包容免罰(輕罰)清單,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創造寬鬆市場環境。
(五)堅持常態長效,提高改作風優環境制度化水平。深入總結近年的實踐成果,形成制度機制,持續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做實領導幹部「走流程」。認真執行《關於常態開展領導幹部「走流程」的指導意見》,堅持領導幹部以普通群眾身份體驗服務事項,推行以普通工作人員身份坐窗口、跟執法,重點走好疫情防控全鏈條流程、體驗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踐行群眾路線、查改突出問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二是拓展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強化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將優化營商環境成效作為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推進營商環境評價向縣(市、區)、自貿區延伸,推動全省對標提升。
三是推行幹部容錯免責清單制度。在試點基礎上擴大實施範圍,省政府工作部門立足系統行業、具體崗位,細化適用情形、落到基層一線,讓「三個區分開來」具體化可操作,引導幹部在幹事創業中放開手腳、主動作為。
四是完善重點領域法規體系。注重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推進社會信用、中小企業發展、旅遊業發展等方面立法,加強立改廢釋工作,健全適應現代化新龍江發展需要的法規體系。
四、組織實施。
(一)突出主題、壓實責任。各市縣、中省直各黨委(黨組)要負起主體責任,緊緊抓住加強能力建設這個重點,堅持提能力改作風優環境與管幹部抓業務促發展一體推進,務求取得實效。主要領導、班子成員、各級幹部要負起各自責任,主動苦練內功本領,適應新發展階段需要。各級作風整頓領導機構要負起牽頭抓總責任,市級做到專人專職抓,確保省委重點任務落實落細。各級新聞單位要負起媒體責任,全面深入報道改作風優環境重要進展成效,營造良好氛圍。
(二)強化監督、從嚴問責。暢通各級「信、網、電、微」監督渠道,開展明察暗訪,納入年度考核、巡視巡察,加強媒體監督、辦好「黨風政風熱線」,廣泛查找收集問題。堅持鬥爭精神,對問題頻發、整改不力的地方和單位嚴肅問責,對能力不足、人崗不適的幹部及時調整,對作風敗壞、影響惡劣的幹部從嚴查處,對負面典型案例通報曝光,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
(三)系統聯動、整體推進。要上下同步,中省直各部門各單位發揮帶頭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基層單位主動對接、推進落實,做到作風能力整體提升、營商環境系統優化。要條塊配合,市縣與駐在單位加強溝通協調、合力攻堅克難,完善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問題導向,以加強能力建設為重點,用「鋼牙啃硬骨頭」,著力補齊能力短板,強素質樹形象,持續改進作風、優化環境,更好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助力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推動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向全國一流行列邁進,為服務「十四五」開局起步、推進「十個新突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提供堅強保證,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二、整頓重點。
(一)著力解決抓落實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政治意識、大局意識不強,對黨中央決策和省委部署研究得不深不細、落得不實,甚至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個別地方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環境保護等工作成效不佳。二是疫情防控要求部署落實不力,部分地方和單位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認識不足、麻痹懈怠,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缺乏統籌、畸輕畸重,防控責任虛化、機制空轉、重形式輕效果,少數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應對措施失准、簡單化一刀切,工作組織失序、網格化管理存在死角漏點。三是結合實際不緊,對本地區本部門本系統面臨的主要矛盾、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把握不准,工作想當然、亂決策,照搬照抄、強推蠻幹,嚴重脫離實際。四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時有發生,發文開會上下一般粗,個別領導幹部只挂帥不出征,只提原則要求、不抓具體落實,督導檢查重「跡」不重「績」、重說不重做,急功近利,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影響黨中央決策和省委部署落地生根。
(二)著力解決改革創新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思想保守,以舊思維貫徹新理念,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不敢闖不敢試,新領域新產業探索創新步子不大。二是重點領域改革推進力度不夠,一些「放管服」改革事項基層接不住用不好,監管機械僵化,發展活力沒有充分激發。三是學先進趕先進做先進意識不強,對成熟經驗學習複製不深入,對基層實踐創新創造重視、發掘、推廣不夠,典型引領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三)著力解決攻堅克難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擔當作為不夠,只簽字「畫圈」、不盡職盡責,對急難險重任務不敢亮劍,對歷史遺留問題不理舊賬,對重大信訪案件推諉應付。二是缺少招法,「硬骨頭」面前沒有「鋼牙」,識變應變求變辦法不多,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關鍵、打不開局面。三是應急處突本領欠缺,風險意識不強,見事遲、反應慢,疫情防控常態化轉換為應急狀態不及時,不能精準拆彈、化解危機。
(四)著力解決專業化能力不足問題。一是專業素養不高,行家裡手不多、業務不精不熟,幹部隊伍業務能力不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形勢任務。二是專業精神不強,「五細」要求落實有差距,基本功不紮實,底數不清、情況不明,工作粗枝大葉,對涉疫重點人群管控不嚴不細。三是工作鑽研不深,政策研究不透,找不准政策落實結合點,與黨中央重大發展戰略銜接不夠,政策紅利沒有充分釋放,錯失發展機遇。
(五)著力解決依法辦事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法治思維不牢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性不強,少數領導幹部還存在權大於法、以權壓法問題。二是一些領域法規政策不完善,在市場准入等方面還有不合理限制,自由裁量空間過大,部門利益法制化、執法工作隨意化傾向尚未消除。三是執法司法質效不高,個別複雜疑難案件處理效果不理想,有案不立、壓案不查、有罪不究、久執不果、徇私枉法等現象依然存在。
(六)著力解決群眾工作能力不足問題。一是深入群眾不夠,問需問計問效於民要求貫徹不到位,組織發動群眾自覺主動防控疫情有差距,領導幹部「走流程」不深不實,一些政策出台前調研不全面不充分,與群眾需求貼合不緊。二是主動服務群眾意識不強,行政方式重管輕服,為企業服務不精準,對引資引智、項目建設等服務保障不到位。三是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不及時不徹底,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還有堵點,群眾辦事便利度仍不高,教育交通、社保醫保、物業供熱等領域問題屢治不絕。
三、主要措施。
(一)開展「能力建設提升年」活動,將學習貫穿改作風優環境始終。堅持以學為本,學理論、學業務、學先進,搭建平台、樹立標杆,打牢各級幹部改作風優環境能力基礎。
一是強化理論學習。自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把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重點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對我省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關於本行業本系統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綜合採取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學習班、專題研討、學習成果測試等形式,把理論學習抓緊抓實,做到知行合一、學思踐悟,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不斷提高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戰略眼光、專業水平。
二是抓實業務學習。聚焦學精學深、學以致用,完善載體平台,注重系統共享,整體提升幹部隊伍業務能力。深化「基本業務+」應用,省直各部門各單位持續更新職責清單、業務手冊、「基本業務+」題庫,注重增加自貿區建設、數字經濟、新基建和相關法規知識,適時開展「基本業務+」標準化驗收。增強「業務大講堂」實效,領導幹部帶頭上講台,講法規、講政策、講業務,每月至少開講1次。開展業務知識每季一考,處級及以下幹部全員參考,成績公開通報。組織業務比武練兵,重點針對大廳窗口、監管執法、疫情防控等一線崗位,線上線下賽練結合,引導督促落實「五細」要求、培養行家裡手。
三是主動對標學習。注重正向引領,加大先進經驗複製推廣力度。開展省直機關業務能手評選,表彰能力素質強、專業化水平高、工作成效突出的集體和個人,樹立重業務、重能力鮮明導向。積極向先優學習,編選提能力改作風優環境創新案例,推出品牌工作、品牌項目,帶動全省爭先創優。
(二)組織難題攻堅行動,增強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緊盯全省共性難題和系統自身難題,定人定責、專班攻堅、定向突破,今年年底見到明顯成效,在攻堅克難中提高實戰能力、錘鍊過硬作風。
一是組織項目建設難點攻堅。聚焦攻克用地規劃、建築規劃、施工、驗收等項目建設各環節難題,完善「專班+首席服務員+領導聯繫」項目全程包保制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全省推廣「承諾即開工」,推行「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驗合一」;強化重點項目資金、土地、水電氣運等要素保障,優化項目建設全周期服務,確保如期完成重大項目建設任務。
二是組織政務服務堵點攻堅。聚焦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定期梳理營商環境評價、網辦事項飛行檢查、媒體曝光等發現的問題,每季度組織堵點突出的市(地)和中省直單位,在省級媒體公開承諾,限期整改踐諾,提升服務水平。
三是組織系統行業難題攻堅。聚焦本行業本系統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重點破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等新課題,按系統、省直單位、處(室)分層次各確定2―3個難題,明確專人負責、組織專班推進,紮實調研、強力攻堅,建立台賬、對賬銷號,今年年底以適當形式公開整改成效,在解難題中提能力、促發展。
(三)強化問題檢視整改,補齊能力短板。突出問題導向,全面梳理、查缺補漏、嚴抓整改,以避短克短補短促能力提升、作風改進、環境優化。
一是集中開展案件(事件)評查。注重以案為鑑、以案促改,深入查找近年信訪積案、行政訴訟(複議)敗訴案件、群體事件、決策失誤事件、突發應急事件、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能力不足等問題,省信訪局、省司法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管理廳、省法院等單位牽頭評查相關領域全省總體情況,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評查各自情況,認真復盤推演、深刻剖析原因、定向補課充電,精準補短板、強弱項、提本領,避免類似情況重複出現。
二是持續開展幹部作風「五整治」。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聚焦「十四五」規劃實施、常態化疫情防控、「百大項目」建設、鄉村振興等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聚焦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為基層減負,深入整治不落實、不研究、不作為、不在狀態、不守紀律等突出問題,在真抓實幹中提高落實能力。
三是深入開展政法隊伍專項整治。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堅持自查自糾與組織查處相結合,緊盯影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的頑瘴痼疾,開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治,弘揚新時代「東萊精神」、英模精神,提升政法幹部隊伍整體素質。
(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提升改革創新本領。注重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先導作用,通過提高改革創新能力,破解改作風優環境的體制機制障礙,增強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
一是深化政務服務改革。推動構建「數字政府」,打通數據壁壘,進一步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規範化,支撐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依託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一網通辦」、「跨省通辦」和「掌上辦」;完善實體政務服務大廳功能,優化整合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推動事項辦理向鄉鎮(街道)、村(社區)延伸;推行「證照分離」全省覆蓋;以市縣為主體,統一發布、動態調整優惠政策清單,推廣符合政策條件的企業「免審即享」、「免申即享」;拓展「辦好一件事」改革,各市(地)新增一張表單、一窗受理、一次辦好的「一件事」50個以上,不斷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順暢度。
二是推行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改革。統一公布省直行政機關承諾事項清單,推廣容缺式受理、告知承諾制、辦照即營業等審批方式,加強事中事後核查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極簡審批服務機制,推動政務服務管理方式持續創新。
三是支持自貿區改革。對標國際先進規則,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一業一證」等改革,在引資引智、金融創新、跨境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探索形成更多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帶動全省加速趕超。
四是建立市場主體包容免罰制度。按照國家要求,在公安、市場監管等多個行政執法領域制定包容免罰(輕罰)清單,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創造寬鬆市場環境。
(五)堅持常態長效,提高改作風優環境制度化水平。深入總結近年的實踐成果,形成制度機制,持續深化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
一是做實領導幹部「走流程」。認真執行《關於常態開展領導幹部「走流程」的指導意見》,堅持領導幹部以普通群眾身份體驗服務事項,推行以普通工作人員身份坐窗口、跟執法,重點走好疫情防控全鏈條流程、體驗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服務,踐行群眾路線、查改突出問題,提高群眾工作能力。
二是拓展營商環境評價機制。強化以評促改、以評促優,將優化營商環境成效作為改進推動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推進營商環境評價向縣(市、區)、自貿區延伸,推動全省對標提升。
三是推行幹部容錯免責清單制度。在試點基礎上擴大實施範圍,省政府工作部門立足系統行業、具體崗位,細化適用情形、落到基層一線,讓「三個區分開來」具體化可操作,引導幹部在幹事創業中放開手腳、主動作為。
四是完善重點領域法規體系。注重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推進社會信用、中小企業發展、旅遊業發展等方面立法,加強立改廢釋工作,健全適應現代化新龍江發展需要的法規體系。
四、組織實施。
(一)突出主題、壓實責任。各市縣、中省直各黨委(黨組)要負起主體責任,緊緊抓住加強能力建設這個重點,堅持提能力改作風優環境與管幹部抓業務促發展一體推進,務求取得實效。主要領導、班子成員、各級幹部要負起各自責任,主動苦練內功本領,適應新發展階段需要。各級作風整頓領導機構要負起牽頭抓總責任,市級做到專人專職抓,確保省委重點任務落實落細。各級新聞單位要負起媒體責任,全面深入報道改作風優環境重要進展成效,營造良好氛圍。
(二)強化監督、從嚴問責。暢通各級「信、網、電、微」監督渠道,開展明察暗訪,納入年度考核、巡視巡察,加強媒體監督、辦好「黨風政風熱線」,廣泛查找收集問題。堅持鬥爭精神,對問題頻發、整改不力的地方和單位嚴肅問責,對能力不足、人崗不適的幹部及時調整,對作風敗壞、影響惡劣的幹部從嚴查處,對負面典型案例通報曝光,讓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
(三)系統聯動、整體推進。要上下同步,中省直各部門各單位發揮帶頭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基層單位主動對接、推進落實,做到作風能力整體提升、營商環境系統優化。要條塊配合,市縣與駐在單位加強溝通協調、合力攻堅克難,完善上下貫通、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