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農業農村部、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民政部、司法部《關於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工作的通知》(中農發〔2019〕5號)要求,結合本縣實際,特制定安吉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認真踐行「兩山」理念,建設中國最美縣域,按照打造實施鄉村振興先導區的總體部署,結合實際,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八個村」建設,大力發展美麗經濟的同時推廣鄉村治理「余村經驗」做法,發揮試點示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爭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
二、基本原則
1.黨建引領。將村黨組織的建設貫穿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始終,注重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和政治功能,增強感召力、影響力,使其成為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2.三治融合。應正確處理好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協同關係,將三治結合的理念和方法,應用於鄉村治理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實現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相互貫通。
3.以民為本。堅持群眾主體,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引導群眾增強自主意識,激發群眾活力與能動性,積極廣泛參與鄉村治理。
4.因村施策。根據本村村情、民情與人文風俗,注重培育多元治理主體,建立符合本村實際、既有共性又有特色、實用且可操作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和模式。
5.傳承創新。繼承發展「楓橋經驗」、「後陳經驗」、「余村經驗」,順應時代、把握規律,推動鄉村治理理念、方法與體制機制創新。
三、工作目標
到今年,鄉村治理「余村經驗」推廣運用全覆蓋,「八個村」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建成市級鄉村治理示範村57個以上、覆蓋率達到30%以上,高質量完成省級善治示範村建設任務,力爭《鄉村治理工作規範》地方標準申報國家標準。鄉村治理在理念創新、實踐探索上持續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到今年,「余村經驗」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創新豐富、影響力持續擴大,自治、法治、德治水平顯著提高、結合程度更加緊密,「八個村」鄉村治理工作規範更加完善,建成市級鄉村治理示範村76個以上、覆蓋率達到40%以上,建成省級善治示範村57個以上、覆蓋率達到30%以上,社會治理與生態文明同步推進、善治鄉村與美麗鄉村一體建設,在全省全國率先建成鄉村治理現代化樣板區。
四、試點內容
(一)堅持「支部帶村」,凝聚鄉村社會治理合力。
1.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加強黨組織對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創新黨組織設置,以「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村企聯合」等形式,探索推進鎮村區域黨建聯盟和農村新社區黨建工作。推進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做到能兼則兼,其中1000人以下的村原則上全面實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
2.鞏固基層戰鬥堡壘。深入貫徹落實「雙創雙全」組織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行黨支部「b(標準)+t(特色)+n(若干任務)」內容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民主評議等黨內基本制度,持續深化黨建工作規範提升。結合「美麗黨建」強基行動,深入實施新一輪「百村示範、千村晉位」專項行動,到今年,縣級整鄉推進示範鄉鎮(街道)黨委比例達到1/3以上,縣級先鋒示範村黨組織比例達到1/3以上。
3.壯大黨員先鋒隊伍。深入實施「頭雁領航計劃」,培養選拔政治強、能帶富、善治理的村黨組織帶頭人,抓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建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一人一檔」,推行「三色管理」和不稱職村社幹部「歇職教育」,建好用好村社幹部信息管理系統,到今年,村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學歷比例超過50%。深入實施村黨組織書記「雛雁計劃」,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按照每村2名(40周歲以下的至少有1名)後備培養對象的要求,逐村建立後備力量名單。
(二)堅持「發展強村」,增強鄉村社會治理動力。
1.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完善《安吉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因地制宜,精準推廣「飛地強村」發展模式,有效盤活閒置、低效的村級集體存量資源資產,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人才、資金「上山下鄉」,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化要素保障。到今年,基本消除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0萬元以下的村,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20萬元以上,年收入200萬元以上的村達50%以上。
2.促進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高質量、高水平」綠色生態高效農業。大力開展鄉村經營,積極發展美麗鄉村全域旅遊、鄉村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做優做精美麗產業,促進農村電商穩步增長。到今年,完成1個國家級特色農業強鎮建設,2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建設,提升茶、竹兩條示範性農業生產鏈產值30億元以上;鄉村經營示範村達35個;建成a級景區村莊20個,其中3a級以上5個;電商專業村達25個,村級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到25億元。
3.全面創造農民群眾美好生活。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鄉村延伸,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台。探索建立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戶以閒置農房、承包經營權等多種方式入股,與村集體、工商資本等合作取得收益。完善農村養老、公共教育衛生體系,加大農村常住居民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加強對低收入農戶的幫扶和救助力度,拓寬低收入農戶增收途徑。到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6萬元,城鄉收入比縮小到1.7:1以下。
(三)堅持「民主管村」,激發鄉村社會治理活力。
1.強化村級自治。積極引進社會化服務,發揮志願者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完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發揮村規民約效能,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善用輿論和道德力量來強化村規民約執行力,發揮法規、村規、家規在基層鄉村治理中的協同作用。在「微網格」基礎上探索開展以村民小組(自然村)為自治單元的「微自治」,激活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拓展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平台。
2.豐富自治形式。以「遇事大家議、決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為原則,完善提升「三重兩輪票決制」、「五議兩公開」制度,不斷豐富基層民主協商實現形式。大力推廣「五個所有」、「四個不出村」、「兩山議事會」、「和諧共建會」等經驗做法,推進以民主議事為形式,集科學決策、合力幹事和效果評估於一體的基層民主管理方式。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鄉村公眾號」,推進村級事務即時開展。
3.鼓勵多方參與。積極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鄉村建設和治理。開展統戰工作,全面建立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的人才庫,積極發展縣級層面的「聯誼會」,通過搭建工作載體、規範建設標準、試點穩步推進,引導各類人才在鄉村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廣「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志願者隊伍」「優秀人才隊伍」等經驗做法。
(四)堅持「依法治村」,保持鄉村社會治理定力。
1.提升民主法治村等級。大力實施全國首個民主法治村建設市級地方標準《美麗鄉村民主法治建設規範》,全面落實《湖州市民主法治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按照「有標識、有陣地、有人才、有服務」的「四有」要求,實施亮牌提升、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法治服務四大工程。到今年,建成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3個,省級民主法治村55個,市級民主法治村達標率100%。
2.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全面推動法律服務鄉村全覆蓋,加快推進村(社區)法律顧問「e服務微信群」建設全覆蓋,實現線下、線上服務有機融合,為人民群眾提供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務。推廣律師站點駐村、法官聯村等創新模式,下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定期開展村務「法律體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鄉村社會治理中的職能作用,推廣車載法庭等巡迴審判方式,推動法律服務延伸至末梢。
3.營造依法辦事氛圍。堅持開展法治教育,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加大宣傳普及法律法規力度,建立「法律大講堂」,開展「法治宣傳村村行」專項行動和「以案釋法」活動,建好村村需「裸曬」、戶戶能點播的「法治家園」數位電視雲頻道,提升農民群眾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
(五)堅持「道德潤村」,提升鄉村社會治理內力。
1.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安吉試點,深入推進「一七百千萬」實踐中心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走親「最後一公里」系列活動,弘揚崇德向善、扶危濟困、扶弱助殘等傳統美德,培育淳樸民風。發揮「一約四會」制度作用,著力推進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活動,常態化開展「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里講和諧」等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
2.提升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化「安吉好人」選樹等;建立千萬元安吉好人基金;加大志願服務組織和引導力度,打造「家園先鋒」、「家園衛士」、「家園文工」、「家園園丁」、「家園醫生」「家園顧問」等六大家園志願服務隊伍;深化未成年人「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基層道德文化特點,加強區域道德品牌建設,生動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實現治理效能與道德提升相互促進。
3.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升級。以全省實施萬家文化禮堂引領工程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育」一體化,到今年,實現文化禮堂建設行政村全覆蓋。以農村文化禮堂為主陣地,整合農村宣傳文化、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資源,推進基層「六文」陣地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施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組建基層文藝團隊,以團隊帶活動,豐富農民業餘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化素養。
(六)堅持「生態美村」,增添鄉村社會治理魅力。
1.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正確處理經濟發展、村莊建設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執行生態紅線管控制度,杜絕不合理開發,保護水資源、公益林,提升環境總體質量。深入實施生態文明示範建設行動,全面落實煙花爆竹全域「雙禁」等措施,持續打造一批生態文明建設與「兩山」實踐創新示範點。到今年,高標準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內,空氣優良率達到85%以上。
2.提高美麗鄉村層級。根據《美麗鄉村建設條例》,著力打造「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升級版,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美麗鄉村全域建設,持續高品味建設美麗鄉村,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引導控制村莊整體風貌,融入文化元素、突出鄉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到今年,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達60個,市級美麗鄉村全覆蓋,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全覆蓋。
3.實施長效規範治理。大力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源頭分類的村實現全覆蓋,推廣「垃圾不落地」等經驗做法。到今年,188個行政村農村垃圾源頭分類全覆蓋。健全完善城鄉生活污水治理長效機制,切實打造更乾淨、更整潔、更美觀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鞏固提升衛生縣城和衛生村鎮建設成果,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背街小巷及鄉村結合部環境衛生治理。
(七)堅持「平安護村」,消除鄉村社會治理阻力。
1.構建立體化治理體系。深化「基層治理四平台」建設,全面提升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平台的運行效能。大力構建「防控人網+數據智網+全科地網+監控天網」的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基層綜治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落實相應政策。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建設。深入實施村居「雪亮工程」,建立健全鎮村戶三級聯網聯控的視頻監控網絡。
2.完善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加快推動法院跨域立案系統、檢務辦事標準指引、公安「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延伸至農村,提高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能力水平。大力開展自防自治,積極推廣「平安家園衛隊」、「優秀人才」有益經驗,不斷壯大護村隊、護廠隊等群防群治隊伍,分級分類培育打造一批社會治理樣板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
3.加強全科化網格建設。建設專職的「六+x」模式「全科網格員」隊伍,發揮其在協助做好基礎信息收集、社會治安巡防、問題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政策法規宣傳等方面的作用,確保「點上有人守、線上有人巡、面上有人控」。深化「支部建在網格上」,依託網格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推動黨員幹部就近、就親、就熟聯繫服務群眾,把黨的工作延伸覆蓋到每個全科網格。
(八)堅持「清廉正村」,規範鄉村社會治理權力。
1.規範農村基層公權力運行。推進村級事務精細化管理,圍繞人、財、物管理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完善落實村級事務清單及流程規範。制定村級微型工程建設項目交易管理辦法,規範發包方式,加強全程公開和監管。加強村級廉情工作站建設,構建村級聯合監督模式。落實安吉縣清廉正村八項要求,完善清廉鄉村評估體系,推進清廉鄉村示範村、示範帶、示範群建設,塑造具有鮮明安吉特色的清廉鄉村建設品牌。
2.全面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深化村級「三務」公開信息平台建設,完善「三務」公開目錄,細化公開標準,建立數位電視、手機app等多元化公開渠道,確保群眾見得到、看得明、能監督、易參與。深化陽光村務指數評價,推行「點題公開」「疑問反饋」、「公開到戶」等制度。完善「村財民理鄉管」模式,全面推行村級非生產性開支村務卡結算制度,推行村組集體資金競爭性存放,全面實行村級行政事務零招待和村級財務逐筆公開。
3.加大基層「微腐敗」懲處力度。加強鄉鎮紀委(監察辦)規範化建設,推動監察職能向鄉鎮(街道)、村居基層延伸,強化對基層公權力運行情況的監督。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發生在民生資金、工程項目建設等領域的違紀違法行為。把懲治「蠅貪」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嚴厲打擊「村霸」、宗族惡勢力和黃賭毒背後的腐敗行為及其「保護傘」。深化完善巡鎮帶村工作,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
五、方法步驟
(一)啟動階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底)。
成立安吉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並安排專職人員;召開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責任,落實分工。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9年11月—今年10月)。
1.細化方案。圍繞「八個村」試點內容,細化相應的工作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2.氛圍營造。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廣泛宣傳鄉村治理「余村經驗」創新做法和突出成效,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的良好氛圍。
3.組織落實。根據試點細化方案,落實橫向、縱向責任分工,鼓勵試點先行,推動形成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完善農村各項制度,深化和提升農村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對照建設工作任務要求,固強補弱,確保成效。
(三)總結階段(今年12月底前)。
及時總結試點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做好試點、典型案例撰寫、經驗提煉等相關工作,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可示範的鄉村治理機制體系。同時,完成總結報告,迎接評估鑑定。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爭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擺在重要位置,作為打造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創新試驗區的重點工作之一加以推進。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農業農村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體制,縣委、縣政府成立安吉縣爭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農村局。強化工作統籌,明確推進計劃,全面細化落實,狠抓督查考核。加強對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治理的實績考核,納入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區工作考核和綜合考核內容。
(二)明確職責分工。縣農業農村局要發揮好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工作總牽頭總協調作用。紀檢監察機關負責督促抓好「清廉正村」,大力推進清廉鄉村建設。組織部門牽頭負責「支部帶村」,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治理。宣傳部門牽頭負責「道德潤村」,加強農村精神、農村文化和道德建設。政法部門牽頭負責「平安護村」,強化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政部門牽頭負責「民主管村」,指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創新民主協商形式載體。行政部門牽頭負責「依法治村」,全面提升鄉村法治水平。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負責「發展強村」「生態美村」,指導美麗鄉村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統戰部門要做好統戰、農村宗教等工作。部門要健全對鄉村治理的投入保障機制。工青婦、農合聯等組織要發揮好各自聯繫群體的作用。其他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指導和推進工作,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強要素保障。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財政補貼等多種形式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優化鄉鎮(街道)幹部隊伍結構,集聚鄉村治理人才骨幹力量;制定實施鄉村治理專題幹部培訓計劃,開展好全科網格員、社會工作者等鄉村治理人員培訓。發揮各級各類智庫作用,及時總結提煉創新做法和有益經驗,舉辦與鄉村治理密切相關的各領域交流合作活動。加大力度,創新方式,充分利用全媒體的傳播優勢,多形式、多渠道宣傳鄉村治理的做法和成效,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凝聚全社會共同推動鄉村治理的磅礴力量。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認真踐行「兩山」理念,建設中國最美縣域,按照打造實施鄉村振興先導區的總體部署,結合實際,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八個村」建設,大力發展美麗經濟的同時推廣鄉村治理「余村經驗」做法,發揮試點示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爭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
二、基本原則
1.黨建引領。將村黨組織的建設貫穿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始終,注重發揮村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和政治功能,增強感召力、影響力,使其成為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進和諧的堅強戰鬥堡壘;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2.三治融合。應正確處理好自治、法治、德治三者的協同關係,將三治結合的理念和方法,應用於鄉村治理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實現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相互貫通。
3.以民為本。堅持群眾主體,依靠群眾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引導群眾增強自主意識,激發群眾活力與能動性,積極廣泛參與鄉村治理。
4.因村施策。根據本村村情、民情與人文風俗,注重培育多元治理主體,建立符合本村實際、既有共性又有特色、實用且可操作的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和模式。
5.傳承創新。繼承發展「楓橋經驗」、「後陳經驗」、「余村經驗」,順應時代、把握規律,推動鄉村治理理念、方法與體制機制創新。
三、工作目標
到今年,鄉村治理「余村經驗」推廣運用全覆蓋,「八個村」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建成市級鄉村治理示範村57個以上、覆蓋率達到30%以上,高質量完成省級善治示範村建設任務,力爭《鄉村治理工作規範》地方標準申報國家標準。鄉村治理在理念創新、實踐探索上持續走在全省全國前列。
到今年,「余村經驗」的內涵和外延不斷創新豐富、影響力持續擴大,自治、法治、德治水平顯著提高、結合程度更加緊密,「八個村」鄉村治理工作規範更加完善,建成市級鄉村治理示範村76個以上、覆蓋率達到40%以上,建成省級善治示範村57個以上、覆蓋率達到30%以上,社會治理與生態文明同步推進、善治鄉村與美麗鄉村一體建設,在全省全國率先建成鄉村治理現代化樣板區。
四、試點內容
(一)堅持「支部帶村」,凝聚鄉村社會治理合力。
1.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加強黨組織對村民委員會、村務監督委員會等基層組織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創新黨組織設置,以「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村企聯合」等形式,探索推進鎮村區域黨建聯盟和農村新社區黨建工作。推進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董事長,做到能兼則兼,其中1000人以下的村原則上全面實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民委員會主任。
2.鞏固基層戰鬥堡壘。深入貫徹落實「雙創雙全」組織力提升工程,大力推行黨支部「b(標準)+t(特色)+n(若干任務)」內容體系建設,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員民主評議等黨內基本制度,持續深化黨建工作規範提升。結合「美麗黨建」強基行動,深入實施新一輪「百村示範、千村晉位」專項行動,到今年,縣級整鄉推進示範鄉鎮(街道)黨委比例達到1/3以上,縣級先鋒示範村黨組織比例達到1/3以上。
3.壯大黨員先鋒隊伍。深入實施「頭雁領航計劃」,培養選拔政治強、能帶富、善治理的村黨組織帶頭人,抓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縣級黨委備案管理,建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一人一檔」,推行「三色管理」和不稱職村社幹部「歇職教育」,建好用好村社幹部信息管理系統,到今年,村黨組織書記大專以上學歷比例超過50%。深入實施村黨組織書記「雛雁計劃」,以鄉鎮(街道)為單位,按照每村2名(40周歲以下的至少有1名)後備培養對象的要求,逐村建立後備力量名單。
(二)堅持「發展強村」,增強鄉村社會治理動力。
1.持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完善《安吉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若干意見》,堅持「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因地制宜,精準推廣「飛地強村」發展模式,有效盤活閒置、低效的村級集體存量資源資產,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推動人才、資金「上山下鄉」,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強化要素保障。到今年,基本消除村集體經營性收入40萬元以下的村,村均集體經營性收入達120萬元以上,年收入200萬元以上的村達50%以上。
2.促進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延長農產品產業鏈,發展「高質量、高水平」綠色生態高效農業。大力開展鄉村經營,積極發展美麗鄉村全域旅遊、鄉村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做優做精美麗產業,促進農村電商穩步增長。到今年,完成1個國家級特色農業強鎮建設,2個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建設,提升茶、竹兩條示範性農業生產鏈產值30億元以上;鄉村經營示範村達35個;建成a級景區村莊20個,其中3a級以上5個;電商專業村達25個,村級服務網點實現全覆蓋,農產品網上銷售額達到25億元。
3.全面創造農民群眾美好生活。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鄉村延伸,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台。探索建立農民利益聯結機制,鼓勵農戶以閒置農房、承包經營權等多種方式入股,與村集體、工商資本等合作取得收益。完善農村養老、公共教育衛生體系,加大農村常住居民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加強對低收入農戶的幫扶和救助力度,拓寬低收入農戶增收途徑。到今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6萬元,城鄉收入比縮小到1.7:1以下。
(三)堅持「民主管村」,激發鄉村社會治理活力。
1.強化村級自治。積極引進社會化服務,發揮志願者協會等社會組織作用,完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發揮村規民約效能,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制定修訂村規民約,善用輿論和道德力量來強化村規民約執行力,發揮法規、村規、家規在基層鄉村治理中的協同作用。在「微網格」基礎上探索開展以村民小組(自然村)為自治單元的「微自治」,激活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拓展村民參與村級公共事務平台。
2.豐富自治形式。以「遇事大家議、決策大家定、有事大家干」為原則,完善提升「三重兩輪票決制」、「五議兩公開」制度,不斷豐富基層民主協商實現形式。大力推廣「五個所有」、「四個不出村」、「兩山議事會」、「和諧共建會」等經驗做法,推進以民主議事為形式,集科學決策、合力幹事和效果評估於一體的基層民主管理方式。支持建立「村民微信群」、「鄉村公眾號」,推進村級事務即時開展。
3.鼓勵多方參與。積極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支持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鄉村建設和治理。開展統戰工作,全面建立以鄉鎮(街道)為單位的人才庫,積極發展縣級層面的「聯誼會」,通過搭建工作載體、規範建設標準、試點穩步推進,引導各類人才在鄉村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推廣「專業社會工作者隊伍」「志願者隊伍」「優秀人才隊伍」等經驗做法。
(四)堅持「依法治村」,保持鄉村社會治理定力。
1.提升民主法治村等級。大力實施全國首個民主法治村建設市級地方標準《美麗鄉村民主法治建設規範》,全面落實《湖州市民主法治村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按照「有標識、有陣地、有人才、有服務」的「四有」要求,實施亮牌提升、陣地建設、隊伍建設、法治服務四大工程。到今年,建成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3個,省級民主法治村55個,市級民主法治村達標率100%。
2.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全面推動法律服務鄉村全覆蓋,加快推進村(社區)法律顧問「e服務微信群」建設全覆蓋,實現線下、線上服務有機融合,為人民群眾提供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務。推廣律師站點駐村、法官聯村等創新模式,下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定期開展村務「法律體檢」,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在鄉村社會治理中的職能作用,推廣車載法庭等巡迴審判方式,推動法律服務延伸至末梢。
3.營造依法辦事氛圍。堅持開展法治教育,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幹部、人民調解員為重點的「法治帶頭人」。加大宣傳普及法律法規力度,建立「法律大講堂」,開展「法治宣傳村村行」專項行動和「以案釋法」活動,建好村村需「裸曬」、戶戶能點播的「法治家園」數位電視雲頻道,提升農民群眾法治觀念和法律素養,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環境。
(五)堅持「道德潤村」,提升鄉村社會治理內力。
1.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安吉試點,深入推進「一七百千萬」實踐中心體系建設,常態化開展文明實踐走親「最後一公里」系列活動,弘揚崇德向善、扶危濟困、扶弱助殘等傳統美德,培育淳樸民風。發揮「一約四會」制度作用,著力推進移風易俗,抵制封建迷信活動,常態化開展「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里講和諧」等活動,營造健康向上的文化環境。
2.提升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化「安吉好人」選樹等;建立千萬元安吉好人基金;加大志願服務組織和引導力度,打造「家園先鋒」、「家園衛士」、「家園文工」、「家園園丁」、「家園醫生」「家園顧問」等六大家園志願服務隊伍;深化未成年人「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基層道德文化特點,加強區域道德品牌建設,生動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實現治理效能與道德提升相互促進。
3.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升級。以全省實施萬家文化禮堂引領工程為契機,大力推進農村文化禮堂「建、管、用、育」一體化,到今年,實現文化禮堂建設行政村全覆蓋。以農村文化禮堂為主陣地,整合農村宣傳文化、體育健身等公共服務資源,推進基層「六文」陣地建設,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實施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行動計劃,組建基層文藝團隊,以團隊帶活動,豐富農民業餘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化素養。
(六)堅持「生態美村」,增添鄉村社會治理魅力。
1.打造生態宜居環境。正確處理經濟發展、村莊建設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執行生態紅線管控制度,杜絕不合理開發,保護水資源、公益林,提升環境總體質量。深入實施生態文明示範建設行動,全面落實煙花爆竹全域「雙禁」等措施,持續打造一批生態文明建設與「兩山」實踐創新示範點。到今年,高標準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35微克/立方米以內,空氣優良率達到85%以上。
2.提高美麗鄉村層級。根據《美麗鄉村建設條例》,著力打造「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升級版,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美麗鄉村全域建設,持續高品味建設美麗鄉村,高品質推進鄉村振興,引導控制村莊整體風貌,融入文化元素、突出鄉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實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到今年,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達60個,市級美麗鄉村全覆蓋,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全覆蓋。
3.實施長效規範治理。大力推動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垃圾源頭分類的村實現全覆蓋,推廣「垃圾不落地」等經驗做法。到今年,188個行政村農村垃圾源頭分類全覆蓋。健全完善城鄉生活污水治理長效機制,切實打造更乾淨、更整潔、更美觀的農村人居環境。積極爭創全國文明城市,鞏固提升衛生縣城和衛生村鎮建設成果,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背街小巷及鄉村結合部環境衛生治理。
(七)堅持「平安護村」,消除鄉村社會治理阻力。
1.構建立體化治理體系。深化「基層治理四平台」建設,全面提升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等平台的運行效能。大力構建「防控人網+數據智網+全科地網+監控天網」的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強基層綜治組織建設和隊伍建設,落實相應政策。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建設。深入實施村居「雪亮工程」,建立健全鎮村戶三級聯網聯控的視頻監控網絡。
2.完善多元化解糾紛機制。加快推動法院跨域立案系統、檢務辦事標準指引、公安「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延伸至農村,提高響應群眾訴求和為民服務能力水平。大力開展自防自治,積極推廣「平安家園衛隊」、「優秀人才」有益經驗,不斷壯大護村隊、護廠隊等群防群治隊伍,分級分類培育打造一批社會治理樣板鄉鎮(街道)、村(社區)等,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糾紛早化解」。
3.加強全科化網格建設。建設專職的「六+x」模式「全科網格員」隊伍,發揮其在協助做好基礎信息收集、社會治安巡防、問題隱患排查、矛盾糾紛化解、政策法規宣傳等方面的作用,確保「點上有人守、線上有人巡、面上有人控」。深化「支部建在網格上」,依託網格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推動黨員幹部就近、就親、就熟聯繫服務群眾,把黨的工作延伸覆蓋到每個全科網格。
(八)堅持「清廉正村」,規範鄉村社會治理權力。
1.規範農村基層公權力運行。推進村級事務精細化管理,圍繞人、財、物管理等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完善落實村級事務清單及流程規範。制定村級微型工程建設項目交易管理辦法,規範發包方式,加強全程公開和監管。加強村級廉情工作站建設,構建村級聯合監督模式。落實安吉縣清廉正村八項要求,完善清廉鄉村評估體系,推進清廉鄉村示範村、示範帶、示範群建設,塑造具有鮮明安吉特色的清廉鄉村建設品牌。
2.全面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深化村級「三務」公開信息平台建設,完善「三務」公開目錄,細化公開標準,建立數位電視、手機app等多元化公開渠道,確保群眾見得到、看得明、能監督、易參與。深化陽光村務指數評價,推行「點題公開」「疑問反饋」、「公開到戶」等制度。完善「村財民理鄉管」模式,全面推行村級非生產性開支村務卡結算制度,推行村組集體資金競爭性存放,全面實行村級行政事務零招待和村級財務逐筆公開。
3.加大基層「微腐敗」懲處力度。加強鄉鎮紀委(監察辦)規範化建設,推動監察職能向鄉鎮(街道)、村居基層延伸,強化對基層公權力運行情況的監督。深化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嚴肅查處發生在民生資金、工程項目建設等領域的違紀違法行為。把懲治「蠅貪」同掃黑除惡結合起來,嚴厲打擊「村霸」、宗族惡勢力和黃賭毒背後的腐敗行為及其「保護傘」。深化完善巡鎮帶村工作,打通全面從嚴治黨「最後一公里」。
五、方法步驟
(一)啟動階段(2019年7月—2019年10月底)。
成立安吉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領導小組,設立辦公室並安排專職人員;召開縣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工作推進會,明確責任,落實分工。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9年11月—今年10月)。
1.細化方案。圍繞「八個村」試點內容,細化相應的工作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2.氛圍營造。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新媒體作用,廣泛宣傳鄉村治理「余村經驗」創新做法和突出成效,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建設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的良好氛圍。
3.組織落實。根據試點細化方案,落實橫向、縱向責任分工,鼓勵試點先行,推動形成以點帶面的示範效應。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完善農村各項制度,深化和提升農村治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對照建設工作任務要求,固強補弱,確保成效。
(三)總結階段(今年12月底前)。
及時總結試點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做好試點、典型案例撰寫、經驗提煉等相關工作,形成一套可複製、可推廣、可示範的鄉村治理機制體系。同時,完成總結報告,迎接評估鑑定。
六、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爭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範擺在重要位置,作為打造新時代浙江(安吉)縣域踐行「兩山」理念綜合創新試驗區的重點工作之一加以推進。健全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農業農村部門統籌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的工作體制,縣委、縣政府成立安吉縣爭創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縣農業農村局。強化工作統籌,明確推進計劃,全面細化落實,狠抓督查考核。加強對鄉鎮(街道)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治理的實績考核,納入打造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區工作考核和綜合考核內容。
(二)明確職責分工。縣農業農村局要發揮好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工作總牽頭總協調作用。紀檢監察機關負責督促抓好「清廉正村」,大力推進清廉鄉村建設。組織部門牽頭負責「支部帶村」,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治理。宣傳部門牽頭負責「道德潤村」,加強農村精神、農村文化和道德建設。政法部門牽頭負責「平安護村」,強化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民政部門牽頭負責「民主管村」,指導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創新民主協商形式載體。行政部門牽頭負責「依法治村」,全面提升鄉村法治水平。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負責「發展強村」「生態美村」,指導美麗鄉村建設、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統戰部門要做好統戰、農村宗教等工作。部門要健全對鄉村治理的投入保障機制。工青婦、農合聯等組織要發揮好各自聯繫群體的作用。其他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做好相應的指導和推進工作,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強要素保障。優先保障「三農」資金投入,堅持把農業農村作為優先保障領域和金融優先服務領域,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和財政補貼等多種形式提高鄉村治理能力。加強「三農」工作幹部隊伍的培養、配備、管理和使用,優化鄉鎮(街道)幹部隊伍結構,集聚鄉村治理人才骨幹力量;制定實施鄉村治理專題幹部培訓計劃,開展好全科網格員、社會工作者等鄉村治理人員培訓。發揮各級各類智庫作用,及時總結提煉創新做法和有益經驗,舉辦與鄉村治理密切相關的各領域交流合作活動。加大力度,創新方式,充分利用全媒體的傳播優勢,多形式、多渠道宣傳鄉村治理的做法和成效,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濃厚氛圍,凝聚全社會共同推動鄉村治理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