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在農村地區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改善的同時,廣大農民群眾對於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就是要傾聽群眾的訴求,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文化活動,讓每個人都能夠共享社會主義文化發展與繁榮的果實。我們要客觀認識到現階段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然後以創新公共文化產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質、引進長效投入與考核評估機制等一系列措施,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高質量開展。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評估指標。
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難點所在
1、多樣化的文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面向的對象,在年齡、學歷、興趣、審美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一方面是基層群眾對於公共文化服務的訴求多樣化,另一方面是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及人員數量偏少,能夠提供的文化服務有限,加之基層群眾對於公共文化服務的訴求急劇猛增,供求兩者之間的矛盾被進一步激化。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在基層地區的全面覆蓋,也讓農民群眾通過智慧型手機、數位電視,認識到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動,更加多元的文化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政府有關部門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也會提出新的要求。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如何儘可能的滿足農民群眾對於多樣化精神文化生活的訴求,也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亟待完善。
在城市、區縣等經濟基礎較好、公共文化設施完善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逐步成熟。但是在更加偏遠的鄉村,無論是文化場所建設、文化產品種類還是文化服務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諸多的不足。歸根結底,還是與基層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不健全有關。近年來,各地在公共文化活動實行社會化運作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但由於實施細則不完善、手續過分複雜,導致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社會化、市場化程度不夠全面深入,對於政府的過度依賴影響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充分發揮。
3、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缺少經費保障。
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動,以及組建更加專業的公共文化隊伍,都離不開資金的保障。從調查情況看,現階段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經費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經費來源的單一化。大多數情況下,按照「市-縣-村」三級體系,由上一級的財政部門逐層向下劃撥專項經費。對於基層農村來說,如果完全依靠上級撥款,不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公共文化設施完善起來。其二,經費支持缺少長期性、連續性。上級政府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上投入資金的多少,與上一年或當年的財政收入直接掛鈎。如果出現財政赤字,就會相應減少經費投入,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要改變目前這一現狀,就必須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引導和加大社會資金的投入力度。
4、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考評機制匱乏。
引進考核、評估與反饋機制,能夠更加客觀的反映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變化情況,是否得到了提升,以及提升了多少。通過評價結果,讓有關部門、相關人員,能夠找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注意剖析原因、提出優化對策;同時,對於取得的成績、成果,也要總結經驗、積累方法,繼續保持和不斷發揚。這樣一來,就可以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持續性提升。但是在基層地區,這種考評機制還不夠成熟,執行效果也不夠理想,並沒有對工作開展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當然,也有一些基層部門,雖然引進和實施了這一考評機制,但是對於考評結果的反思不到位,也無法充分體現公共文化服務考評機制的應用優勢。
二、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路徑
1、紮根基層,積極創新,提供多元公共文化產品。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宗旨是為廣大的農村群眾,提供更加多樣、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只有讓群眾的訴求得到了滿足,精神生活變得充實,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為了解決「眾口難調」的問題,要求做好以下幾點工作:首先就是要求文化工作者,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要經常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多與基層群眾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文化訴求。只有掌握了廣大群眾喜歡什麼樣的公共文化作品,需要哪一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務,才能讓工作有的放矢;其次還要不斷提高創新創造能力,讓基層群眾能夠接觸到更多類型的公共文化產品,儘量滿足每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
政府應積極制定、落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的制度和機制。鼓勵市裡、縣裡的一些社會組織、文藝團隊,到基層開展文化演出,既可以實現優秀文化的傳播,又可以讓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變得多姿多彩。例如我市多次安排市老乾活動中心的退休幹部,組成夕陽紅文化隊,到各個村進行輪流展演,村民們反響熱烈。還可以通過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向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他們在提升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回應居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鼓勵公民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各村可以自己組織成立廣場舞表演隊,或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隊等。結合當地的實際,以點帶面,讓農村也能夠洋溢著濃厚的公共文化活動氛圍。
3、以長效投入促進基層工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為了解決因為資金投入不足而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公眾開展造成掣肘的問題,需要建立多元、長效的投入機制。嘗試擴展資金投入渠道,除了地方政府以財政撥款提供資金外,還可以向一些社會組織尋求幫助。例如中國體彩每年都會向貧困農村、希望小學等捐贈健身器材,修建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等。地方政府可以主動與這些社會組織進行聯繫,爭取他們的資金支持,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多一份物質保障。除了資金結構的多元化外,長期、持續的投入也十分重要,保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始終與基層群眾日益高漲的公共文化活動參與熱情保持同步提升。
4、科學考評,動態反饋,積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經驗。
引入現代評估理論與方法,健全運行評估機制,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狀況進行科學評估。要給予基層群眾更多的參與權和話語權,通過問卷調查、隨機採訪以及實地觀察等方式,對近段時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待考評也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理念,即考核評估的目的,是為了找出不足,積累經驗,是為了支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更好的開展。在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客觀進行量化評分的同時,有針對性的提供下一步工作的方案與計劃。並通過監督落實,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再上一個台階。
三、結語
基層農村一直以來都是公共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薄弱環節。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為契機,要高度重視並積極探索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有效路徑。同時還必須立足於基層的實際情況,保證對策的實用性,才能讓鄉村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從而提升農民的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鄭靜,沈文靜.社區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路徑選擇[c]//決策論壇——經營管理決策的應用與分析學術研討會.2016。
[2]唐健春,王評.以總分館制建設為抓手,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四川戲劇,2018,no.212(04):63-67。
[3]黃玉嬌.西部地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路徑探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4):115-118。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長效投入機制;評估指標。
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難點所在
1、多樣化的文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面向的對象,在年齡、學歷、興趣、審美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一方面是基層群眾對於公共文化服務的訴求多樣化,另一方面是基層公共文化機構及人員數量偏少,能夠提供的文化服務有限,加之基層群眾對於公共文化服務的訴求急劇猛增,供求兩者之間的矛盾被進一步激化。特別是隨著網際網路在基層地區的全面覆蓋,也讓農民群眾通過智慧型手機、數位電視,認識到更多形式的文化活動,更加多元的文化產品。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對於政府有關部門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也會提出新的要求。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如何儘可能的滿足農民群眾對於多樣化精神文化生活的訴求,也成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亟待完善。
在城市、區縣等經濟基礎較好、公共文化設施完善的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逐步成熟。但是在更加偏遠的鄉村,無論是文化場所建設、文化產品種類還是文化服務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諸多的不足。歸根結底,還是與基層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不健全有關。近年來,各地在公共文化活動實行社會化運作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但由於實施細則不完善、手續過分複雜,導致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不高,社會化、市場化程度不夠全面深入,對於政府的過度依賴影響了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充分發揮。
3、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缺少經費保障。
提供更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服務,開展更加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動,以及組建更加專業的公共文化隊伍,都離不開資金的保障。從調查情況看,現階段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經費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其一,經費來源的單一化。大多數情況下,按照「市-縣-村」三級體系,由上一級的財政部門逐層向下劃撥專項經費。對於基層農村來說,如果完全依靠上級撥款,不僅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而且也很難在短時間內讓公共文化設施完善起來。其二,經費支持缺少長期性、連續性。上級政府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上投入資金的多少,與上一年或當年的財政收入直接掛鈎。如果出現財政赤字,就會相應減少經費投入,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因此,要改變目前這一現狀,就必須制定相關政策、制度,引導和加大社會資金的投入力度。
4、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考評機制匱乏。
引進考核、評估與反饋機制,能夠更加客觀的反映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變化情況,是否得到了提升,以及提升了多少。通過評價結果,讓有關部門、相關人員,能夠找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存在的問題,注意剖析原因、提出優化對策;同時,對於取得的成績、成果,也要總結經驗、積累方法,繼續保持和不斷發揚。這樣一來,就可以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持續性提升。但是在基層地區,這種考評機制還不夠成熟,執行效果也不夠理想,並沒有對工作開展產生強有力的推動作用。當然,也有一些基層部門,雖然引進和實施了這一考評機制,但是對於考評結果的反思不到位,也無法充分體現公共文化服務考評機制的應用優勢。
二、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路徑
1、紮根基層,積極創新,提供多元公共文化產品。
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宗旨是為廣大的農村群眾,提供更加多樣、更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只有讓群眾的訴求得到了滿足,精神生活變得充實,才能得到群眾的認可。為了解決「眾口難調」的問題,要求做好以下幾點工作:首先就是要求文化工作者,必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要經常深入基層、紮根基層,多與基層群眾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文化訴求。只有掌握了廣大群眾喜歡什麼樣的公共文化作品,需要哪一方面的公共文化服務,才能讓工作有的放矢;其次還要不斷提高創新創造能力,讓基層群眾能夠接觸到更多類型的公共文化產品,儘量滿足每個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2、建立健全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
政府應積極制定、落實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的制度和機制。鼓勵市裡、縣裡的一些社會組織、文藝團隊,到基層開展文化演出,既可以實現優秀文化的傳播,又可以讓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世界變得多姿多彩。例如我市多次安排市老乾活動中心的退休幹部,組成夕陽紅文化隊,到各個村進行輪流展演,村民們反響熱烈。還可以通過民辦非營利文化機構向居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他們在提升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回應居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有獨特的優勢。鼓勵公民參與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各村可以自己組織成立廣場舞表演隊,或是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表演隊等。結合當地的實際,以點帶面,讓農村也能夠洋溢著濃厚的公共文化活動氛圍。
3、以長效投入促進基層工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為了解決因為資金投入不足而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公眾開展造成掣肘的問題,需要建立多元、長效的投入機制。嘗試擴展資金投入渠道,除了地方政府以財政撥款提供資金外,還可以向一些社會組織尋求幫助。例如中國體彩每年都會向貧困農村、希望小學等捐贈健身器材,修建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等。地方政府可以主動與這些社會組織進行聯繫,爭取他們的資金支持,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提升多一份物質保障。除了資金結構的多元化外,長期、持續的投入也十分重要,保證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始終與基層群眾日益高漲的公共文化活動參與熱情保持同步提升。
4、科學考評,動態反饋,積累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經驗。
引入現代評估理論與方法,健全運行評估機制,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運行狀況進行科學評估。要給予基層群眾更多的參與權和話語權,通過問卷調查、隨機採訪以及實地觀察等方式,對近段時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開展情況,有一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對待考評也要樹立一個正確的理念,即考核評估的目的,是為了找出不足,積累經驗,是為了支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更好的開展。在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客觀進行量化評分的同時,有針對性的提供下一步工作的方案與計劃。並通過監督落實,讓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再上一個台階。
三、結語
基層農村一直以來都是公共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薄弱環節。以鄉村振興戰略的春風為契機,要高度重視並積極探索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有效路徑。同時還必須立足於基層的實際情況,保證對策的實用性,才能讓鄉村文化生活豐富起來,從而提升農民的精神面貌。
參考文獻:
[1]鄭靜,沈文靜.社區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路徑選擇[c]//決策論壇——經營管理決策的應用與分析學術研討會.2016。
[2]唐健春,王評.以總分館制建設為抓手,推動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j].四川戲劇,2018,no.212(04):63-67。
[3]黃玉嬌.西部地區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路徑探析[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6(4):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