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業作為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要開展對象,小微企業居多、員工流動性大、生產經營活動繁忙、轉型升級壓力較大,為確保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既不「走樣變形」,又能貼近實際「接地氣」,取得令職工群眾滿意的效果,必須在因企制宜、靈活多樣、注重實效上做文章,注意正確把握和處理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目標儘量務實,活動簡便易行,克服「機關化」傾向
非公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生產經營為大局,如果脫離企業實際,提出過高的目標任務和繁瑣要求,容易招致企業主和黨員職工隊伍的反感,不利於活動深入推進。非公企業中的教育實踐活動要簡潔明了,主線突出,不宜面面俱到、刻板教條,或者以機關黨建的思路開展活動、檢查督導工作。會議要簡短、務實、高質量,學習等要分散化進行、小型化開展,儘量不占用生產經營時間。充分體現形式多元化、活動便捷化、學習碎片化、組織人性化的特點,積極服務於企業生產經營大局。活動要重在學習教育和思想觸動,集中解決非公企業黨組織軟弱渙散、黨組織班子及成員「四風」問題、「兩個作用」發揮不強和黨員隊伍中理想信念不堅定、黨員意識淡漠、作用發揮不明顯、聯繫群眾不緊密、損害職工合法權益等問題。
二、爭取業主支持,注重因企制宜,加強分類指導
離開企業出資人(負責人)的有力支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難以深入。因此,要立足非公黨建工作對象的特殊性,積極爭取出資人(負責人)在場地、人力、經費、時間等方面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大力支持。要樹立問題導向,具體落實到企業,有什麼問題就集中解決啥問題,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據企業的大中小、行業的差異性、效益的好中差,分行業、分類型、分門別類地做出指導?
三、區分層次,找准切入點,反對「四風」掌握火候分寸
非公企業的產權、經營權、管理權和法律責任主體,都集中於企業負責人(出資人),這種特點決定了不宜將反對「四風」的矛頭過多集中到非公企業出資人。因此,非公企業黨組織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應當掌握分寸,重點解決下列問題:提高對「四風」危害嚴重性的認識,解決黨員出資人在企業決策時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問題;解決在企業管理中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漠視職工冷暖、制度缺乏人文關懷等問題;解決生活中自我要求不嚴,道德滑坡、生活奢華、攀比擺闊等問題;解決不履行法定義務,侵害職工合法權益問題;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不講誠信,不守法經營,污染環境、不正當競爭等問題,引導黨員出資人把更多的精力和財富用到提高自身素質、推動企業發展、擔當社會責任、凈化社會風氣上。
四、轉變作風,服務發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推進教育實踐活動
開展活動的最終落腳點是推進非公經濟發展,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活動要為發展開道引路,為非公經濟轉型跨越服務。要注重在幫助中「指導」,在解困中「樹威」,用行動和實效,取得企業主的支持和黨員職工的擁護。同時,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督導組在工作中要作風務實,服務為先,堅持「多指導、少督導;多幫忙、少責難;多靈活、少僵化;多服務、少添亂」的原則,幫助相關企業多辦實事好事,解決難事大事,確保活動取得實效。
一、目標儘量務實,活動簡便易行,克服「機關化」傾向
非公企業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生產經營為大局,如果脫離企業實際,提出過高的目標任務和繁瑣要求,容易招致企業主和黨員職工隊伍的反感,不利於活動深入推進。非公企業中的教育實踐活動要簡潔明了,主線突出,不宜面面俱到、刻板教條,或者以機關黨建的思路開展活動、檢查督導工作。會議要簡短、務實、高質量,學習等要分散化進行、小型化開展,儘量不占用生產經營時間。充分體現形式多元化、活動便捷化、學習碎片化、組織人性化的特點,積極服務於企業生產經營大局。活動要重在學習教育和思想觸動,集中解決非公企業黨組織軟弱渙散、黨組織班子及成員「四風」問題、「兩個作用」發揮不強和黨員隊伍中理想信念不堅定、黨員意識淡漠、作用發揮不明顯、聯繫群眾不緊密、損害職工合法權益等問題。
二、爭取業主支持,注重因企制宜,加強分類指導
離開企業出資人(負責人)的有力支持,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將難以深入。因此,要立足非公黨建工作對象的特殊性,積極爭取出資人(負責人)在場地、人力、經費、時間等方面對教育實踐活動的大力支持。要樹立問題導向,具體落實到企業,有什麼問題就集中解決啥問題,不能搞千篇一律「一刀切」,要根據企業的大中小、行業的差異性、效益的好中差,分行業、分類型、分門別類地做出指導?
三、區分層次,找准切入點,反對「四風」掌握火候分寸
非公企業的產權、經營權、管理權和法律責任主體,都集中於企業負責人(出資人),這種特點決定了不宜將反對「四風」的矛頭過多集中到非公企業出資人。因此,非公企業黨組織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應當掌握分寸,重點解決下列問題:提高對「四風」危害嚴重性的認識,解決黨員出資人在企業決策時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問題;解決在企業管理中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漠視職工冷暖、制度缺乏人文關懷等問題;解決生活中自我要求不嚴,道德滑坡、生活奢華、攀比擺闊等問題;解決不履行法定義務,侵害職工合法權益問題;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不講誠信,不守法經營,污染環境、不正當競爭等問題,引導黨員出資人把更多的精力和財富用到提高自身素質、推動企業發展、擔當社會責任、凈化社會風氣上。
四、轉變作風,服務發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推進教育實踐活動
開展活動的最終落腳點是推進非公經濟發展,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思想,活動要為發展開道引路,為非公經濟轉型跨越服務。要注重在幫助中「指導」,在解困中「樹威」,用行動和實效,取得企業主的支持和黨員職工的擁護。同時,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督導組在工作中要作風務實,服務為先,堅持「多指導、少督導;多幫忙、少責難;多靈活、少僵化;多服務、少添亂」的原則,幫助相關企業多辦實事好事,解決難事大事,確保活動取得實效。